热带地理 ›› 2016, Vol. 36 ›› Issue (4): 580-590.doi: 10.13284/j.cnki.rddl.002861
何峰,陈征,周宏伟
收稿日期:
2015-10-23
出版日期:
2016-07-05
发布日期:
2016-07-05
作者简介:
何峰(1975―),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建筑文化、人文地理,(E-mail)hefeng@hunnu.edu.cn
基金资助:
HE Feng,CHEN Zheng,ZHOU Hongwei
Received:
2015-10-23
Online:
2016-07-05
Published:
2016-07-05
摘要: 以湘南地区为地理单元,在分析该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探索该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选址思想和营建模式。从选址思想来看,基于安全防御、农业生产、经济营建和风水观念的考虑,湘南传统村落多选址于地域环境相对独立或封闭的丘陵坡地或台地上;从营建模式来看,湘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布局遵循传统礼制,实行自主互助并秉承经济实用的原则,发展体现区位择优的生长规律。
何峰,陈征,周宏伟. 湘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营建模式[J]. 热带地理, 2016, 36(4): 580-590.
HE Feng,CHEN Zheng,ZHOU Hongwei. Construc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Human Settlements in Southern Hunan[J]. TROPICAL GEOGRAPHY, 2016, 36(4): 580-590.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8.[2] 赵宝江.“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综述[J].城市规划,2010,34(12):18-22.[3] 吴良镛.从“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起步[J].城市规划,2010,34(2):9-12.[4] 朱彬,张小林,尹旭.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3):138-144.[5]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6):851-867.[6] 杨锦秀,赵小鸽.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22-26.[7] 李伯华,王云霞,窦银娣,刘沛林.转型期农户生产方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1):103-108,114.[8] 周侃,蔺雪芹.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3):76-82.[9] 周庆华.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陕北地区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1]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转型期欠发达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微观机制——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为例[J].人文地理,2012,27(6):56-61. [12] 陈双,赵万民,胡思润.人居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8):37-42.[13] 邓玲.社会学视角下城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239-241.[14] 张鹰,申绍杰,陈小辉.基于愈合概念的浦源古村落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J].建筑学报,2008(12):46-49.[15] 何峰,柳肃,易伟建.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J].热带地理,2012,32(5):457-463,486.[16] 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7] 杨定海.海口儒豪古村人居环境解析[J].华中建筑,2010(4):114-116.[18] 严钧,许建和.湘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调查研究———以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村为例[J].华中建筑,2006,24(11):168-171.[19] 许建和,王军,梁智尧,严钧.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实测与分析——以湘南地区上甘棠古村落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252-257.[20]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9,29(10):1731-1736.[21] 申秀英,刘沛林.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25(3):485-494.[22] 柳肃.古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9.[23] 王承略.楚辞[M].李笑岩,译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29. [24] 李保东,王新华.关系突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25] 曹树基.湖南人由来新考[M]//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历史地理第九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4-129.[26] 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8.[27] 冯尔康,常建华.中国宗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0-23.[28] 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5:2-13.[29] 周宏伟.基于传统功能视角的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类型探讨[J].中国农史,2009(4):92-101.[30] 陈志华,李秋香.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21.[31] 王勇.湖南人口变迁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70.[32] 姚舜安.湖南瑶族调查[J].民族研究集刊(瑶、苗专辑),1987(1):130-185.[33] 谭其骧.长水粹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37.[34] 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5-127.[35] 丁旭,魏薇.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3.[36] 刘兰英,赵贵藩,施宝义,等.中国古代文学词典(第4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86.[37]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 宋韶光.现代风水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99.[39] 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90.[40] 韩雪林.谈建筑艺术[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151.[41] 刘禄玲,杨勇.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8.[42] 王鲁民.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42.[43] 陈志华,李秋香.乡土建筑遗产保护[M].合肥:黄山书社,2008:7.[44] 胡功田,张官妹.千年文化古村上甘棠[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45] 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01. |
[1] | 王毅, 陆玉麒, 朱英明, 丁正山.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热带地理, 2020, 40(3): 498-514. |
[2] | 林琳,田嘉铄,钟志平,李诗元,任炳勋. 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黔东北土家族村落为例[J]. 热带地理, 2018, 38(3): 413-423. |
[3] | 卢松,周小凤,张小军,邢丽红. 旅游驱动下的传统村落城镇化研究 ——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例[J]. 热带地理, 2017, 37(3): 293-303. |
[4] | 张浩龙,金万富,周春山. 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04-317. |
[5] | 袁少雄,唐光良,张虹鸥,宫清华,尹小玲,黄光庆. 广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民系特征[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18-327. |
[6] | 黄铎,苗凯,魏成,袁少雄. 基于MongoDB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评价系统设计[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28-333. |
[7] | 王德辉,匡耀求,吴波,周慧杰,卞勇,王萌. 河口三角洲地区宜居人口容量估算 ——以广州原南沙区为例[J]. 热带地理, 2015, 35(2): 154-161. |
[8] | 杨忠振,宫之光,陈东旭. 基于区域航空运输可达性的机场空间布局[J]. 热带地理, 2015, 35(2): 258-266. |
[9] | 邬珊华,杨忠振,董夏丹. 重要临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临港偏好程度的差异性比较[J]. 热带地理, 2014, 34(2): 199-208. |
[10] | 何 峰,柳 肃,易伟建.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J]. 热带地理, 2012, 32(5): 457-463. |
[11] | 姚江春,姚华松.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阳光海岸” ——基于整合滨海文化休闲资源的视角 [J]. 热带地理, 2012, 32(04): 437-443. |
[12] | 胡最, 邓美容, 刘沛林, 王金国, 田亚平. 基于GIS的衡阳人居适宜度评价[J]. 热带地理, 2011, 31(2): 211-215. |
[13] | 刘萌伟, 黎夏. 基于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选址研究——以深圳市医院选址为例[J]. 热带地理, 2010, 30(6): 650-655. |
[14] | 王润, 刘家明, 田大江. 海岛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开发选址研究——以福建省海坛岛为例[J]. 热带地理, 2010, 30(6): 681-686,692. |
[15] | 吴得文, 樊绯, 刘源, 魏信. 村镇住区选址评价探讨[J]. 热带地理, 2010, 30(4): 407-4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