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 2016, Vol. 36 ›› Issue (6): 995-1004.doi: 10.13284/j.cnki.rddl.002903
梁中雅,冯艳芬
收稿日期:
2016-03-25
出版日期:
2016-11-05
发布日期:
2016-11-05
通讯作者:
冯艳芬(1976―),女,广东清远人,副教授,硕导,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地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E-mail)fyf27@163.com
作者简介:
梁中雅(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E-mail)343597573@qq.com
基金资助: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3B01)
LIANG Zhongya,FENG Yanfen
Received:
2016-03-25
Online:
2016-11-05
Published:
2016-11-05
摘要:
为认识广东省乡村类型及乡村发展程度,依据产业的 GDP 比重划分广东省乡村发展类型,构建广东省乡村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广东省内 67 个县级区域在 2001、2005、2009 及 2013 年的乡村性指数并划分乡村性强度,分析得出了近 10 a 广东省乡村发展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广东省乡村类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及均衡发展型,均衡发展型乡村面积在各年份中所占比例均最大,农业主导型乡村面积在逐年减少,工业主导型乡村呈波动变化状态,商旅服务型乡村则发展较平稳;2)广东省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均值都在下降,从 2001 年的 0.60 下降至 2013 年的 0.34,均值最低的为工业主导型乡村,最高的为农业主导型乡村,变化最大的是均衡发展型乡村;3)广东省乡村性强度可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强 5 个等级,近 10 a 中,弱与较弱等级乡村面积在大幅增加,中等强度的乡村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较强等级乡村则大幅减少,而强等级的乡村则逐渐消失;4)各类型乡村的乡村性强度变化有所差异,农业主导型与工业主导型的强度变化均为稳步下降,商旅服务型的强度则经历了稳定阶段后再下降,均衡发展型的强度下降变化较大。
梁中雅,冯艳芬. 广东省乡村类型划分及乡村性评价的时空变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6): 995-1004.
LIANG Zhongya,FENG Yanfen. Rural Development Type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Rur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TROPICAL GEOGRAPHY, 2016, 36(6): 995-1004.
[1] 杨绮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1-2.[2] CLOKE P.An index of rurality for England and Wales[J].Regional Studies,1977,11(1):31-46.[3] CLOKE P,EDWARDS G.Rurality in England and Wales 1981:A replication of the 1971 index[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86,2(5):289-306.[4] 龙花楼,刘彦随,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4):426-434.[5]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J].地理研究,2011,30(9):1637-1647.[6] 孙玉,程叶青,张平宇.东北地区乡村性评价及时空分异[J].地理研究,2015,34(10):1864-1874.[7] 孟欢欢,李同昇,于正松,李飞.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4):144-148,185.[8] 朱彬,张小林.江苏省乡村性的县域差异时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4):539-547.[9] 张荣天,张小林,李传武.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3,28(2):91-97.[10] 林敏,章明卓,陶姝沅.浙江省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4):1116-1121.[11] 张荣天,焦华富,张小林.长三角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132-136.[12] 李雪梅,张小雷,杜宏茹.新疆塔河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11,30(2):348-358.[13] 李孝坤,李媛,成国积,翁才银.重庆三峡库区县域乡村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3,33(6):125-131.[14] 周艳兵,郝星耀,刘玉,郜允兵,任艳敏.河南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4):447-452.[15] 周玉玉,马晓冬,赵彤.徐州市镇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6):728-732.[16] 姚龙,刘玉亭.基于聚类分析的城郊地区乡村发展类型——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5,35(3):427-436.[17] WOODS M.Advocating rurality? The repositioning of rural local government[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8,14(1):13-26.[18] WOODS M.Performing rurality and practising rural geography [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0,34(6):835-846.[19] LANE B.What is rural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2(1/2):7-21.[20] RYE J F.Rural youths' images of the rural[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6,22(4):409-421.[21] HIDLE K,CRUICKSHANK J,NESJE L M.Market,commodity, resource and strength:Logics of Norwegian rurality[J].Norsk Geografisk Tidsskrift-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2006,60(3):189-198.[22] 李宏伟.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偏差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3-14.[23]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62(6):563-570.[24] 裴璐.江苏省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1-22.[25]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7-471.[26] 范学刚,朱竑.西方乡村性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6,36(3):503-512.[27] 肖红娟.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6):41-45,50. |
[1] | 吴萍昊,钟凯文,胡泓达,赵怡,许剑辉,王云鹏. 基于Sentinel-1A数据在广东省近海海面风场反演应用[J]. 热带地理, 2019, 39(3): 357-364. |
[2] | 杜志威,张虹鸥,叶玉瑶,金利霞,王长建. 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19, 39(1): 20-28. |
[3] | 邓瑞民,李少英,吴志峰,匡耀求,马世发. 广东省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区域差异与驱动机制[J]. 热带地理, 2018, 38(5): 689-698. |
[4] | 符家铭,刘毅华. 广东省人口局部收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东莞莞城为例[J]. 热带地理, 2018, 38(4): 525-535. |
[5] | 杨佳意,朱晟君. 产业转移政策对地区产品结构演化的影响 ——基于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的实证分析[J]. 热带地理, 2017, 37(4): 452-461. |
[6] | 任启伟,李鑫华,尹小玲,李晶晶. 广东省干旱灾害识别及变化趋势[J]. 热带地理, 2017, 37(4): 494-500. |
[7] | 杨江敏,杨 忍,薛德升. 广东省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17, 37(4): 601-609. |
[8] | 袁少雄,唐光良,张虹鸥,宫清华,尹小玲,黄光庆. 广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民系特征[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18-327. |
[9] | 许树辉. 产业转移下的广东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 区际分工演变——基于2005―2014年统计数据 [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47-355. |
[10] | 王长建,张虹鸥,叶玉瑶,苏泳娴,陈伟莲.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基于IO-SDA模型 [J]. 热带地理, 2017, 37(1): 10-18. |
[11] | 任炳勋. 广东方形围合族落的时空演化及类型划分[J]. 热带地理, 2015, 35(6): 910-916. |
[12] | 吴小节,洪彦玲,汪秀琼,郑荣宝. 2000―2012年广东省城市生态文明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轨迹对比[J]. 热带地理, 2015, 35(6): 950-958. |
[13] | 梁育填,刘鲁论,柳 林,陈蔚珊. 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贸易格局的时空变化[J]. 热带地理, 2015, 35(5): 664-670. |
[14] | 沈 静,黄双双. 环境管制对广东省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J]. 热带地理, 2015, 35(5): 745-752. |
[15] | 李丹,彭智平,韩留生,王重洋,刘尉,黄思宇,陈水森. 基于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广东省稻田土壤快速分类[J]. 热带地理, 2015, 35(1): 29-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