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 1998, Vol. 18 ›› Issue (3): 249-255.
匡耀求, 孙大中
出版日期:
1998-05-10
发布日期:
1998-05-10
基金资助:
Kuang Yaoqiu,Sun Dazhong
Online:
1998-05-10
Published:
1998-05-10
摘要: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年度评价指标.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据,应用这一模式对珠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评价的结果,表明其仍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依次是:广州、惠州、肇庆、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和东莞.
中图分类号:
匡耀求, 孙大中.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探讨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J]. 热带地理, 1998, 18(3): 249-255.
Kuang Yaoqiu, Sun Dazhong. AN ASSESSMENT OF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 A Case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J]. , 1998, 18(3): 249-255.
[1]Poul Harremoes.伦理学中的困境:朝着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前进[J].Ambio Human and Environments(人类环境杂志), 1996,25(06):389-394 [2]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导论[J].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49-275 [3]Reid W V C.Sustainable development:Lessons from success[J].ENVIRONMENT, 1989,(31):7-9 [4]曹利军;王奋宇;樊立宏.持续发展模式及其评价[J].科技导报, 1996,(02):42-44 [5]曲福中.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7(01):50-53 [6]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5[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230 [7]甘师俊;陈玉祥.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决策[J].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450-460 [8]张志强.区域RED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研究[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1-29 [9]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J].地学前缘, 1996,3(01):1-9 [10]冯玉广;王华东.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6(02):42-46 [11]罗任兴;谢林平;詹颂生.科学方法新论[J].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197-201 [12]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J].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57 [13]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1997)[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67-347 [14]赵景柱.自然资源利用与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91,(): |
[1] | 李郇,李先锋,邓嘉怡. 产权视角下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增长与收缩 ——以珠江三角洲东莞市为例[J]. 热带地理, 2019, 39(1): 1-10. |
[2] | 赵焕庭. 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J]. 热带地理, 2017, 37(4): 610-619. |
[3] | 叶玉瑶,李升发,张虹鸥,苏泳娴,吴旗韬,吴康敏,刘凯. 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热带地理, 2017, 37(1): 43-55. |
[4] | 郑卓,汤永杰,郑艳伟,黄康有,韩子云,宗永强,李平日,谭惠中.. 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汇流区全新世 泥炭腐木层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13-325. |
[5] | 宗永强,黄光庆,熊海仙,李潇云,孙奕映..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海平面变化 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26-333. |
[6] | 余章馨,张珂,梁浩,李忠云.. 对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断裂运动的再认识[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34-342. |
[7] | 刘纯瑶,殷鉴,刘春莲,黄毅,吴月琴..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软体动物群记录与古环境演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55-363. |
[8] | 黄康有,何嘉卉,宗永强,郑卓,章桂芳,曹玲珑..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 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64-373. |
[9] | 时翠, 陈晓宏, 张强. 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1月和7月水位变异分析[J]. 热带地理, 2012, 32(3): 233-240. |
[10] | 危小艳, 诸裕良, 张蔚, 孙世伟. 珠江口枯季盐通量数值模拟研究[J]. 热带地理, 2012, 32(2): 216-222. |
[11] | 张志强,詹美珍,詹文欢,姚衍桃,孙 杰. 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热带地理, 2012, 32(04): 364-369. |
[12] | 魏 开,许学强.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中村土地供求的动态均衡分析[J]. 热带地理, 2012, 32(04): 416-422. |
[13] | 谢丽纯, 陈建耀, 董林垚, 蒋华波. 珠江三角洲滨海小流域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J]. 热带地理, 2011, 31(2): 138-145. |
[14] | 李平日. 重新审视珠江三角洲海面升降问题[J]. 热带地理, 2011, 31(1): 34-38,51. |
[15] | 叶长盛, 董玉祥.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热带地理, 2010, 30(6): 603-608,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