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名家论坛
  • 名家论坛
    李小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科学研究的还原论方法和数学逻辑,分析指出农区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单元是农户。基于地理学、经济学、组织学相关原理,建立了农户地理研究的基本框架。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除了单一农户研究之外,农户地理还包括通过正式联系或非正式联系所形成的农户群研究。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户在农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农户与地理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轨迹及其相互印记又决定了农户地理研究在地理学中的特殊意义。沿着这一方向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理论。

  • 经济与区域发展
  • 经济与区域发展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赵建安,唐志鹏,高菠阳,余金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核算了主要减排途径的碳减排潜力,提出了至2020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框架。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演化之间存在倒U字形曲线关系,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效是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前提。此外,工业技术节能、建筑节能和道路交通节能也还都有一定的潜力。在不同情景下,工业技术节能对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贡献程度在12%~14%之间,建筑节能和增加非化石能源规模分别可以起到10%左右的贡献,道路交通节能的贡献率在2%~3%之间。

  • 经济与区域发展
    孙翊,朱艳鑫,王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一个中国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ReCGE-C),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规模投资政策。MReCGE-C根据城乡属性和年龄结构对居民进行了分组,放松了要素流动的限制,使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同时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居民终生效用的区域均衡机制,通过区域差距变量可以调控和测度区域差距。最后利用MReCGE-C模型针对国家大规模投资计划下的3种典型投资方案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等量新增投资下,针对中部地区投资方案的GDP增长率高于针对中西部和全国投资方案的GDP增长率,同时针对中部地区投资方案对于城乡就业的拉动也要优于其余两种投资方案,而且可以实现缩小区域差距的目标。综合比较,目前国家大规模投资的优势应该指向中部地区。

  • 经济与区域发展
    聂冲,温海珍,樊晓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定量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对周边房地产所带来的增值效应,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问题。以深圳地铁一期为例,从"区位特征、邻里特征、结构特征"三方面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对其周边房地产增值情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增值效应显著,影响范围为地铁站点距离700 m半径内的区域,该区域内房地产平均增值19.5%。增值幅度最大的是地铁站点100 m区域内的房地产,增幅达37.8%。时间维度上,地铁建设期间对周边房地产具有明显的负效应,而运营期内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变为正向,尤其是通车后第二年站点周边房地产价格大幅增值。

  • 城市与乡村
  • 城市与乡村
    修春亮,程林,宋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洲际航空物流的视角,通过构建基本航线,对比哈尔滨与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和仁川在中美航空物流网络中的可达性,论述哈尔滨在优化中美航空物流网络中的作用。研究认为,洲际航空货运需要在商载和航程之间进行选择,因而可以有不同于客运的枢纽布局安排。哈尔滨处于中美之间航空物流联系的门户位置,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仁川等城市具有更好的可达性,具有发展成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潜力。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功能的成长,将使哈尔滨由东北地区主轴的"末端"转变为"门户",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地位,由此可见,航空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使某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具有了新的属性,并需要予以重新审视。

  • 城市与乡村
    余建辉,张文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市各街道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将被调查人群综合性地分为五类,即低潜力差现状型人群、高潜力差现状型人群、高潜力中现状型人群、中潜力中现状型人群和高潜力优现状型人群。通过对不同类人群的总体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居民群体空间聚集现象明显。其中低潜力差现状型人群在通州、黑庄户等街道聚集,高潜力差现状型人群在以东直门街道为圆心的一个扇形区域聚集,中潜力中现状型人群多居住于中心城区,高潜力中现状型人群多在天通苑、四季青一带和南苑街道附近聚集,高潜力优现状型人群主要聚集在四季青至永定路街道的区域。

  • 旅游与文化
  • 旅游与文化
    杨建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生态负荷是指特定地域空间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的压力,是旅游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基于对旅游生态负荷现象诱发因素的分析,从旅游者压力、旅游交通负荷和旅游建筑性侵害3个方面寻找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千人客车拥有量、公路网密度、旅游饭店床位密度、旅游森林负荷6个相关指标,通过模型的构建,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省际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生态负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大于内陆、东南部大于西北部的总趋势,其中旅游生态负荷最高的地区位于中东部沿海。针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空间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是保证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旅游与文化
    汪侠,甄峰,吴小根,张洪,刘泽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假设模型,对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居民期望、居民社区归属感、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正面旅游影响感知、负面旅游影响感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居民期望、居民社区归属感、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正面旅游影响感知、负面旅游影响感知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5个重要驱动因素。(2)居民社区归属感、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等变量与居民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居民期望、负面旅游影响感知则与居民满意度呈负相关。(3)在5个驱动因素中,正面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最大,而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对居民满意度的总效应最大。

  • 地球信息科学
  • 地球信息科学
    刘学军,王彦芳,晋蓓,马锦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分辨率是格网DEM的决定性变量之一,直接决定着DEM对地形的逼近程度和地形参数计算、地学模拟的精度。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和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提出了地形宏观变异和微观变异相结合的DEM适宜分辨率计算方法。即首先按系列支撑对采样数据进行格网划分,形成具有不同尺度的支撑域;然后利用正则化理论,对高程点数据进行正则化变换,通过不同支撑上正则化变量的半变异函数分析,探索不同支撑尺度上的地形宏观变异规律,从而确定地形宏观变异的最佳支撑尺度;第三,在所确定的宏观变异最佳支撑尺度内,借鉴非参数密度估计中直方图的理论方法,从微观角度计算DEM适宜分辨率。最后通过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际采样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 地球信息科学
    柯新利,邓祥征,何书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会受到元胞尺度的影响。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为例,分析了元胞尺度分别为50m×50m、100m×100m、150m×150m和200m×200m时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对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元胞转换规则入手,研究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尺度敏感性产生的原因:(1)元胞尺度会对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产生影响,元胞尺度越精细模拟精度越高;(2)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与元胞尺度相关,在有些尺度区间上表现得明显,而在有些尺度区间上表现并不明显;(3)孤立元胞是元胞自动机模型尺度敏感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随着元胞尺度的增大,元胞空间的孤立元胞增多,这些孤立元胞本身及其周围元胞具有较低的邻域函数值和较小的转换概率值,并影响了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

  • 地球信息科学
    彭光雄,胡德勇,陈锋锐,郭继发,崔伟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遥感计算的气温和土壤水分及DEM计算的太阳辐射等地表参数代替站点观测数据,采用100m×100m栅格和适宜性评价指数对泸西县的烤烟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烤烟的烟田轮作规划与核查监督。研究表明,泸西县的烤烟种植最适宜区的耕地利用率偏低,仅为28.1%,尚有2165ha的最适宜耕地有待开发利用。烤烟轮作率虽然逐年增长,最高也仅为63.7%,离95%的目标轮作率仍存在较大差距。适宜性评价时,利用遥感和DEM计算的地表参数代替观测站点的插值数据,能获得可靠的数据支持,弥补因观测站点缺失而导致的数据失真。基于空间信息的轮作规划与核查监督,可有效改善烤烟轮作率,提高烤烟的质量和产量。
  • 土地资源与利用
  • 土地资源与利用
    朱晓华,丁晶晶,刘彦随,李亚云,陈秧分,张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LUCC到GLP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空心村土地整治实践的相继推进,以及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陆续产生,深入开展村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研究具有迫切现实需求,而构建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则是支撑村庄土地利用用地调查与评价的重要前提与关键。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构建了基于0.25m分辨率中科高清遥感影像的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并在山东省禹城市牌子村进行了实际应用。构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不仅准确反映了牌子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用地特征,而且还测算出该村所具备的土地资源整治潜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基于0.25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所构建的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有据可依,简单易行,成果明确。研究成果可直接为我国村庄特别是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提供技术方法的有益参考和有力支持。
  • 土地资源与利用
    张占录,张远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耕地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积极作用。而其实施的滞后性,不但使众多农民对宅基地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严重抑制了郊区农村耕地整理潜力的发挥。本文以北京X郊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汇总分析了目前该地区宅基地现状、需求数量、需求原因等。根据逐项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宅基地换房"是目前最合理的居民点整理工程模式,该模式能最大限度挖掘农村耕地整理潜力。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论对这种模式进行了理论完善,指出农民只要具有合法合理资格就应平等享用发展带来的利益,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追求最大合理性、安排部分缓冲房源以备户数增加之需等。

  • 地表过程研究
  • 地表过程研究
    胡金明,李杰,袁寒,董云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纳帕海湿地区2008年冬季SPOT-5和2009年春季Landsat ETM+影像,进行景观解译,结合地面植被和水文情势调查,剖析了纳帕海湿地区的景观格局年内季节动态变化,及其与区域季节性气候和人为扰动的关联。研究发现:研究时段内纳帕海湿地区主要湿地景观都大幅萎缩,湿地类景观之间、湿地类景观与非湿地类景观之间发生显著转换;破坏地景观呈斑块状散布,占纳帕海湿地区总面积15.74%;各类景观向破坏地景观的转换,主要源于季节性气候背景下周边村落家畜放养的破坏;春夏时极端干旱气候和区域人为活动扰动,是纳帕海湿地退化的直接驱动;协调湿地保护与周边农牧民家畜放养、应对极端季节性气候下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是纳帕海湿地有效管理的关键。对类似于纳帕海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湿地景观研究,将局地-季节和区域-年际两个尺度相结合,将更深入地阐明其格局-过程-驱动间的关联。

  • 地表过程研究
    张振克,谢丽,丛宁,李瑛,王秀玲,何华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圆陀角位于长江北支岸线与江苏海岸线的交会处,独特的互花米草潮滩、淤泥质光滩环境和复杂的河海沉积动力,决定了潮滩地貌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敏感性。由于大规模的围垦,圆陀角附近过去40年来海岸线向东推进了6km。根据2006年以来多次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粒度与钻孔岩芯的137Cs分析, 2006年以来圆陀角附近潮滩淤积明显加强,由137Cs时标估算的互花米草滩多年平均沉积速率为2.3cm/a, 2006~2008年观测到的互花米草滩淤积速率>4cm/a,粉砂淤泥质光滩的淤积速率更高;圆陀角风景区内互花米草滩前缘陡坎在风暴潮影响下侵蚀后退,并因粉砂淤泥质光滩的快速淤长而消亡,圆陀角附近潮滩地貌动态是对人类围垦活动、风暴潮与潮汐海洋动力的综合响应,互花米草与光滩快速淤积是近期圆陀角附近潮滩地貌演化的主要特点。

  • 地表过程研究
    吕秀枝,上官铁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五台山冰缘地貌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将五台山冰缘地貌植被分为13个群丛,13个群丛是不同冰缘地貌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与冰缘地貌生境有密切的生态关系。DCA样方排序结果和种排序结果表明,五台山冰缘地貌植物群落分布格局是土壤、水分、热量等综合环境因子决定的。而不同冰缘地貌上植物群丛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丛类型的分布格局,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冰缘地貌类型及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 环境与生态
  • 环境与生态
    王西琴,何芬,张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储存总量表征环境污染的综合水平,研究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4~2007年丽江市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现"倒U形+U形"的变化特征。其中"倒U形"的峰值出现在1998~1999年人均GDP为2000~3000元之间,"U形"的低谷出现在2001~2002年人均GDP为3000~4000元之间。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等单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呈现"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和"倒U形+U形+倒U形"特征,即M形。分析表明,上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变动、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环保政策等有密切的关系。

  • 环境与生态
    汪青,刘敏,侯立军,程书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四类典型湿地(围垦湿地、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O2、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尺度下,CO2、CH4和N2O均以排放为主;在昼夜尺度下,CO2和CH4在夜间排放量大于白昼排放量,而N2O的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在潮水退去、潮滩暴露初期,CH4和N2O有大量排放,CO2正好相反。崇明东滩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自岸向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总体趋势是越近岸通量值越大。观测与实验表明,温度、潮汐、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和土地利用变化都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滨海潮滩湿地特有环境因子潮汐以"淹没—暴露"光滩沉积物的方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 理论与方法
  • 理论与方法
    叶超,蔡运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观和客观是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价值判断是主客观问题争论的焦点。外在的科学或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因素为客观范畴,地理学家的价值判断、目的等方面的因素为主观范畴。客观层面的分析表明:专业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体科学发展特征,以及科学哲学理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强烈影响了地理学方法论;交叉化的倾向使二战以后的地理学频繁地向其它学科借鉴理论和吸取方法,从而在范围上拓展了地理学方法论;而科学哲学理论从范式、研究纲领向多元主义的演替路径使地理学方法论也经历了单一范式向多元主义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使地理学家深切认识到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修辞对地理学的强烈影响。主观层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不可能"中立"于研究对象;在处理价值判断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时,研究者要持有审慎的态度和逻辑严整性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者最终应该具有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向性",即从认识研究对象回复到认识自身。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角度看,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则与研究者个性和目的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