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了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重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差异以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珠江三角洲的26个市县分成了4类,分析了珠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差异;用洛伦茨曲线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自199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徐颂, 黄伟雄.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J]. 热带地理, 2002, 22(4): 294-298.
[1] 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34-36 [2] 梁伟.城乡物质环境及其量化指标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8,(05):19 [3] 冯雷.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村经济,1999,(01):69 [4] 魏清泉.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探讨.珠江三角洲经济,1998,(04):21 [5] 阎小培.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特征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02):2-9 |
[1] | 李郇,李先锋,邓嘉怡. 产权视角下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增长与收缩 ——以珠江三角洲东莞市为例[J]. 热带地理, 2019, 39(1): 1-10. |
[2] | 孔 锋,王一飞,方 建,吕丽莉,张黎黎,王卓妮. 中等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贡献的区域差异(2006―2100年)[J]. 热带地理, 2018, 38(1): 48-60. |
[3] | 赵焕庭. 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J]. 热带地理, 2017, 37(4): 610-619. |
[4] | 叶玉瑶,李升发,张虹鸥,苏泳娴,吴旗韬,吴康敏,刘凯. 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热带地理, 2017, 37(1): 43-55. |
[5] | 张俊杰,欧阳世殊. 整合性乡村更新实践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以德国韦亚恩为例[J]. 热带地理, 2016, 36(6): 985-994. |
[6] | 李方一,刘思佳,唐志鹏. 我国省域出口增加值的核算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评估[J]. 热带地理, 2016, 36(6): 1026-1033. |
[7] | 陈颖,张灵,千怀遂. 华南地区近53a极端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J]. 热带地理, 2016, 36(4): 692-699. |
[8] | 郑卓,汤永杰,郑艳伟,黄康有,韩子云,宗永强,李平日,谭惠中.. 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汇流区全新世 泥炭腐木层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13-325. |
[9] | 宗永强,黄光庆,熊海仙,李潇云,孙奕映..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海平面变化 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26-333. |
[10] | 余章馨,张珂,梁浩,李忠云.. 对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断裂运动的再认识[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34-342. |
[11] | 刘纯瑶,殷鉴,刘春莲,黄毅,吴月琴..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软体动物群记录与古环境演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55-363. |
[12] | 黄康有,何嘉卉,宗永强,郑卓,章桂芳,曹玲珑..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 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J]. 热带地理, 2016, 36(3): 364-373. |
[13] | 熊理然,骆华松,付磊,胡志丁,李灿松. 缅北果敢冲突的时空演进及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直接影响——基于事件数据及实地调查的解读[J]. 热带地理, 2015, 35(4): 577-584. |
[14] | 陈刚强,李映辉. 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的特征与变化——以湖南省地市为例[J]. 热带地理, 2013, 33(2): 206-211. |
[15] | 时翠, 陈晓宏, 张强. 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1月和7月水位变异分析[J]. 热带地理, 2012, 32(3): 233-2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