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ee E.AtheoryofMigration[J].Demography, 1966,(03):47-57 [2]Simmons J W.Changing Residence in the City:a Review of Intra-urban Mobility[J].Geographical Review, 1968,58():622-651 [3]Alonso.Location and Land Use[J].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1964,(): [4]WithersD.Linking Household Transitions and Housing Transitions: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Renters[J].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A, 1998,30():615-630 [5]王兴中.中国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6]史中华;柴彦威;刘志林.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 2000,15(03):37-42 [7]柴彦威;胡智勇;忤宗卿.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 2000,19(04):391-399 [8]冯健;周一星.郊区化过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地理研究, 2004,23(02):227-242 [9]LI Siming.Life Course and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Beijing,China[J].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A, 2004,36():27-43 [10]易峥.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住流动研究--以广州为例[J].广州:中山大学, 2003,():105-145 [11]刘望保;闰小培;曹小曙.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文地理, 2007,(04):27-32 [12]刘望保;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居住迁移影响因素于户籍之间的比较[J].地理研究, 2007,(05):1055-1066 [13]刘望保;闫小培;方远平.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 2008,63(10):1085-1096 [14].《广州市志》中的《房地产志》部分内容[J].http://www.gzsdfz.org.cn/gzsz/04/fc/frameest.htm, ,(): [15].每人每年相对应的相关变量值.由于大部分18岁以下的年轻人都跟随父母居住,为反映户主自身特征,将回忆的年龄阶段确定在≥18岁[J]., ,(): [16].其中居住迁移、工作单位变动、职位变动、产权转换和婚姻变化均表示当年的情况,记录为名义变量.如果发生了则记录为1,当年发生次数超过1次也记录为1,没有发生记录为0.行政区界线按2004年底的标准统计,不考虑1980年以来行政区界线的变化[J]., ,(): [17].居住迁移率即当年或阶段发生居住迁移的住户数占当年总户数的比重,数值通过人年数据库整理而得[J]., ,(): [18].事件史分析模型是重要的纵贯分析模型.本文采取的是离散时间风险模型(Discrete Time Risk Model),其依托的纵贯数据库为人年数据库.模型的简略表达式为:p(t)/1-p(t)=a(t)+b《,1》x《,1》+b《,2》x《,2》(t),其中,P(t)表示案例在时间,上经历某事件的概率,1-P(t)表示不经历某事件的概率,x1表示独立于时间的变量,.x《,2》(t)表示随时间变化的变量,a(t)为常数项.离散选择模型中偏回归系数(b)表示自变量的影响大小,在分析中往往采取更直观的指标发生比[J]., ,(): [19].引入步骤分为4步,分别引入家庭生命周期变量(包括年龄、年龄的平方、婚姻变化和性别)、就业相关变量(包括单位性质、职业、工作单位变动和职业变动)、住房状况变量(包括住房产权、住房性质和居住所在区)和文化程度变量[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