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廖重斌
    热带地理    1999, 19 (2): 171-177.  
    摘要3147)      PDF (254KB)(3949)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对协调、发展及协调发展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论述,分别推导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大小等作为评判标准,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从简洁到详细不同的 3个层次,共30种基本类型.最后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评价对象,给出了上述计算方法和分类体系的应用实例,同时证明其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65)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林先扬, 陈忠暖, 蔡国田
    热带地理    2003, 23 (1): 44-49.  
    摘要2439)      PDF (248KB)(2141)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城市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它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文中简要回顾了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与主要成果与观点,着重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群研究的新趋向,以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9)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
    任海, 邬建国, 彭少麟
    热带地理    2000, 20 (4): 310-316.  
    摘要2599)      PDF (290KB)(1678)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文中提出了在时间和空间格局上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研究或评价的等级概念,即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功能、动态与服务,而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基因、物种-种群、群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9)
    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靳美娟, 张志斌
    热带地理    2006, 26 (2): 134-138,172.  
    摘要2411)      PDF (276KB)(3001)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国外研究经历的形态研究、功能研究、人文关怀到空间机制的研究,反映出国外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之下,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才不断增多,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在学科建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国内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4)
    PSR模型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麦少芝, 徐颂军, 潘颖君
    热带地理    2005, 25 (4): 317-321.  
    摘要2905)      PDF (247KB)(2954)   
    主要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出发,阐述了PSR模型的概念及其内容,分析了其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并以PSR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PSR模型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分类体系,但它未能对所有指标进行严格的分类,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2) Baidu(269)
    2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空间学理论研究进展
    杨瑛
    热带地理    2000, 20 (1): 62-66.  
    摘要1948)      PDF (110KB)(1707)   
    根据城市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对象可将商业空间学理论分为商业空间结构理论和商业空间选择理论.文中试从该理论的3大理论流派入手对西方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4)
    PSR模型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麦少芝, 徐颂军, 潘颖君
    热带地理    2005, 25 (4): 317-321.  
    摘要2905)      PDF (247KB)(2954)   
    主要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出发,阐述了PSR模型的概念及其内容,分析了其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并以PSR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PSR模型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分类体系,但它未能对所有指标进行严格的分类,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2) Baidu(26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述评
    匡耀求, 乔玉楼
    热带地理    2000, 20 (4): 326-330.  
    摘要1794)      PDF (212KB)(1222)   
    评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的现状,将现行评价模型归纳为概念模型与线性组合模型两大类,分析了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并对已有的一些模型进行了评介,指出了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法论上存在的两大误区,即过分强调模型的普适性和精细性.认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应该重视时效性和实用性,并考虑到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分步推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7)
    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王爱民, 刘加林, 尹向东
    热带地理    2005, 25 (1): 19-22,27.  
    摘要2299)      PDF (357KB)(1521)   
    利用连续的动态资料,对深圳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支撑了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土地供给呈现一致波动性,并表现出滞后性;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隐性贡献"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7)
    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谭万能, 李志安, 邹碧, 丁永祯
    热带地理    2005, 25 (4): 307-311.  
    摘要2683)      PDF (174KB)(2055)   
    地统计学目前在土壤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认识土壤特征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函数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是土壤性状分析的主要手段,空间变异函数主要用于描述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变异特性,不同的插值方法可优化田间试验设计和田间采样方案,克里格插值方法则特别适用于未测量点土壤属性值的估测等.近年插值方法又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区域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质量标准,随机模拟则用于对土壤特性进行不确定性估计等.因而,地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大量土壤学资料的整合与分析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4)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城际比较
    黄奕龙, 王仰麟, 卜心国, 杨磊
    热带地理    2006, 26 (2): 145-150.  
    摘要2280)      PDF (340KB)(1590)   
    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深圳和广州的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从1996~2003年,深圳市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最快;与广州市相比,深圳市土地利用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都较高,特别是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但与香港或其它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其土地利用效益仍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圳市各区域之间土地效益差异较大,宝安和龙岗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较低,是效益深圳建设的主要突破口.建议:深圳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7)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
    方向阳, 陈忠暖
    热带地理    2004, 24 (3): 270-274.  
    摘要2242)      PDF (163KB)(1579)   
    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北美洲、欧洲和东亚的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述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国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对商业物业价值的研究较少,这是值得开辟的研究视角;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具有区域性和时效性;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价值的研究非常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这些成果对我国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9)
    城乡一体化若干问题初探
    杨荣南, 张雪莲
    热带地理    1998, 18 (1): 12-17.  
    摘要2195)      PDF (520KB)(1062)   
    论述了城乡一体化的涵义,指出了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革新、城乡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生态环境美化是城乡一体化实现的条件,阐述了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改革开放政策及引进外资等是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4)
    个旧城区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叶玉瑶, 张虹鸥, 谈树成
    热带地理    2004, 24 (1): 14-17,54.  
    摘要2201)      PDF (265KB)(1333)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个旧城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应用Kriging插值方法进行了空间分析,得出了个旧城区土壤各等级生态危害的面积分布以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的空间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8)
    中国不同气候带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李高飞, 任海
    热带地理    2004, 24 (4): 306-310.  
    摘要2181)      PDF (217KB)(1641)   
    根据<中国植被>的区划,将收集的全国984个样点的森林数据归并到5种气候带类型中,计算了各类型森林以及同一类型森林(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还计算了不同气候带森林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从寒温带到热带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逐渐增加,天然林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林生物量;除热带林外,人工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大于天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3)
    香格里拉旅游气候的适宜度
    王金亮, 王平
    热带地理    1999, 19 (3): 235-239.  
    摘要1883)      PDF (215KB)(1522)   
    利用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料,采用了旅游舒适度指标,对香格里拉腹地中甸县的旅游气候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夏季最适于开展旅游活动,春季和秋季为次适于开展旅游活动,并提出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气候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5)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探讨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
    匡耀求, 孙大中
    热带地理    1998, 18 (3): 249-255.  
    摘要1994)      PDF (555KB)(1084)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年度评价指标.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据,应用这一模式对珠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评价的结果,表明其仍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依次是:广州、惠州、肇庆、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和东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0)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黄勇, 郭庆荣, 任海, 万洪富, 杨国义
    热带地理    2005, 25 (1): 14-18.  
    摘要2723)      PDF (307KB)(2174)   
    综述了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含量分布、化学形态、积累的生物效应及污染修复等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1)
    喀斯特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李瑞玲, 王世杰, 熊康宁, 李凤全
    热带地理    2004, 24 (2): 145-149.  
    摘要2580)      PDF (207KB)(1388)   
    从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的具体内容,指出喀斯特石漠化评价应从现状、危险性以及发展速率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所依据的原则,探讨了指标体系适用的时、空尺度范围;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喀斯特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量化界线确定的生态基准,初步建立了石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8)
    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
    刘益, 陈烈
    热带地理    2004, 24 (4): 396-400.  
    摘要2022)      PDF (223KB)(1307)   
    在回顾旅游扶贫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旅游扶贫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出旅游扶贫开发与一般旅游开发的不同特点,探讨了旅游扶贫开发的两种模式,提出了旅游扶贫开发的操作流程,并以广东省河源市东江画廊旅游区为例,对旅游扶贫操作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7)
    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
    范建红, 魏成, 李松志
    热带地理    2009, 29 (3): 285-289,306.  
    摘要2566)      PDF (238KB)(2496)   
    乡村景观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中的社会结构所组成,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产生的生态综合体.文中通过不同学科范畴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概念辨析,认为乡村景观是人地互动的产物,是乡村地域范围内空间性的表征.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起源与发展的回顾及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内容进行梳理,认为目前其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格局及演变、乡村景观规划等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8)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徐君亮, 叶茂业
    热带地理    2000, 20 (4): 286-290.  
    摘要1941)      PDF (216KB)(1361)   
    简述了景观学和生态学结合后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农业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应用研究成就,认为应用景观生态学正在萌芽.并从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两种不同模式:(1)回归大自然的中长线旅游;(2)人工自然景观的短线旅游.文中以较大的篇幅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提出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4个应用研究领域:(1)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城市郊野公园;(3)农业观光园;(4)城市生态公园、绿化广场、斑块和廊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5)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剖析
    李阳兵, 王世杰, 魏朝富, 龙健
    热带地理    2006, 26 (4): 303-307.  
    摘要2029)      PDF (230KB)(1388)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6) Baidu(53)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李泳
    热带地理    1998, 18 (4): 307-310.  
    摘要1933)      PDF (257KB)(1654)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3)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蒋忠诚
    热带地理    1998, 18 (4): 322-326.  
    摘要2344)      PDF (471KB)(1174)   
    表层岩溶带以密集发育的岩溶微形态呈不规则带状组合于浅层地表为特征.它广布于中国南方岩溶区,但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征受地质、气候等因素的控制.表层岩溶带的存在使南方岩溶区具有浅表层岩溶水循环与地下管道水循环耦合的二次岩溶水循环的结构特征.坚硬纯灰岩的广泛分布,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四大圈层的交汇,碳-水-钙循环活跃,使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作用明显高于其下部包气带甚至饱水带.表层岩溶带形成是地表强烈岩溶化过程的结果,强的溶蚀动力,水流的快速溶蚀并达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0)
    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周国华, 唐承丽, 朱翔, 周海燕
    热带地理    2002, 22 (4): 330-334.  
    摘要2239)      PDF (267KB)(1311)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三足鼎立,"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初具规模,南部地区缺乏次级中心城市、空间演化处于集聚-扩散阶段是该区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为实现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构建由四级中心构成的城镇等级系统、由三级轴构成的城镇轴带系统以及由3个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应合理布局市(镇)际绿色开敞空间并加速快速通道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7)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    2000, 20 (2): 121-124.  
    摘要2584)      PDF (174KB)(2649)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块体形状更趋复杂;景观格局复杂化,结构不稳定性提高,自我组织调节能力削弱.最后,对城市绿地景观的改善提出若干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9)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钟 霞,刘毅华
    热带地理    2012, 32 (5): 568-574.  
    摘要2310)      PDF (192KB)(1330)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1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平均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了2010年的勉强协调水平;但各市旅游、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各异,省内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而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始终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001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得分分别为0.65、0.6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揭阳、云浮得分为0.29、0.33,分别为中度失调水平和轻度失调水平。到2010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良好协调的水平,而揭阳、云浮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4)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王焕, 徐逸伦, 魏宗财
    热带地理    2008, 28 (1): 68-73.  
    摘要2066)      PDF (448KB)(1947)   
    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及政策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类型采取设施集中型、聚落整合型、资源整合型、综合整治型等不同的调整思路,实现农村空间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2)
    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
    陈朝隆, 陈烈
    热带地理    2007, 27 (2): 126-131.  
    摘要2255)      PDF (273KB)(1705)   
    探讨了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指出构建区域产业链符合区域经济系统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思想和产业组织优化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区域之间及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地域文化、产业技术、政策与制度、历史事件与机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强调区域产业链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应遵循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市场机制运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1)
    广州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布特征研究
    郑芷青
    热带地理    2001, 21 (1): 22-26.  
    摘要2096)      PDF (212KB)(1500)   
    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关广州市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信息资料,探讨了广州市商品住宅价格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认为,广州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布不平衡,价格分布以东山区东湖区为最高价中心,并向四周逐渐降低。而且住宅价格呈直线上升,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地价、城市形态与功能结构、交通与绿化环境、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物业管理水平有关。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0)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
    徐颂, 黄伟雄
    热带地理    2002, 22 (4): 294-298.  
    摘要2138)      PDF (215KB)(1428)   
    选取了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重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差异以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珠江三角洲的26个市县分成了4类,分析了珠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差异;用洛伦茨曲线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自199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0)
    城市文化产业集聚体:深圳大芬油画
    钱紫华, 闫小培, 王爱民
    热带地理    2006, 26 (3): 269-274.  
    摘要1926)      PDF (710KB)(1646)   
    大芬作为深圳油画产业集聚体所在地,目前其商品油画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份额.从大芬油画发行的网络演变来看,地处深圳、毗邻香港和广州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其集聚模式来看,内部的诸多生产协作使其生产趋于高质、高效,而技法和题材的创新则在网络中得以形成和推广.针对大芬油画发展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积极实现商品油画产业升级;继续开拓市场,加强配套和相关产业的建设;扶持外部支撑体系的建设;建立自己的直销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7)
    广东省沿海风随高度变化研究
    植石群, 钱光明, 罗金铃
    热带地理    2001, 21 (2): 131-134.  
    摘要1609)      PDF (182KB)(1469)   
    根据实测资料对我省沿海地区的风随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沿海地区风向、风速变化特点,风速廓线指数律适合于我省沿海地区,根据指数律拟合的我省沿海地区风随高度变化系数小于目前各类规范所规定的系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6)
    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叶长盛, 董玉祥
    热带地理    2003, 23 (1): 59-61,66.  
    摘要2242)      PDF (180KB)(1709)   
    在探讨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出近11年广州市人居环境的各指标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对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人居环境正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但滞后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GIS技术应用研究
    吴良林
    热带地理    1999, 19 (4): 371-375.  
    摘要2162)      PDF (211KB)(1836)   
    通过作者参加的广西十几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实践总结,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原理及主要应用方面,介绍土地规划中图形处理与量算,规划方案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地图制图的过程和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3)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
    黄宁生, 朱照宇, 乔玉楼, 孙大中
    热带地理    1998, 18 (4): 296-301.  
    摘要2047)      PDF (436KB)(1194)   
    讨论了1980~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7个主要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速度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以耕地面积减少系数为主要指标,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4种城市化模式.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出现的耕地资源过度消耗现象,不应简单地归因于城市化发展,而主要与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不力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2)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进展
    张明阳, 王克林, 何萍
    热带地理    2005, 25 (1): 10-13,18.  
    摘要2111)      PDF (236KB)(1777)   
    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的由来,以及对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评价的指标必须满足的原则;并从指示物种,结构-功能-组成,压力-响应等方面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进一步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的划分;对目前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2)
    珠江口两岸耕地景观破碎化定量分析
    周静, 吴志峰, 李定强, 胡永红
    热带地理    2005, 25 (2): 107-110,122.  
    摘要2129)      PDF (139KB)(1593)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0对珠江口两岸耕地资源进行景观破碎化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岸耕地资源碎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珠江口东岸高于西岸,深圳最高,番禺耕地地块数量破碎化与珠海耕地地块形状破碎化程度最低;地貌结构是两岸耕地资源破碎化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占用大量耕地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两岸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耕地资源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1)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马荣华, 胡孟春
    热带地理    2001, 21 (3): 198-201.  
    摘要1797)      PDF (206KB)(118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以GIS为工具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按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森林生态环境好,部分园林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