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颂军
    热带地理. 1999, 19(4): 353-357.
    Baidu(16)
    山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只考虑短期效益的行为,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重视对生物资源尤其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山区生态环境优化和经济振兴的正确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玉翠
    热带地理. 1999, 19(4): 358-364.
    Baidu(5)
    阐述了邵阳市林业生产条件,分析了邵阳市森林资源特征、林业生产的地位及现存问题,并对邵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中重点探讨了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提出了在建设商品林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 研究方法
    周厚云, 朱照宇
    热带地理. 1999, 19(4): 365-370.
    Baidu(3)
    简要介绍了土壤和风化壳剖面中宇成核素的收支情况和累积,并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国外和境外一些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情况:土壤和风化壳的年龄和表面侵蚀速率,坡地土壤的生成速率和蠕滑速率,土壤面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一些土壤侵蚀事件研究.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多数都要在一些假设条件下进行,因而受到很大限制.不过尽管如此,仍不妨碍进行土壤和风化壳宇成核素研究的尝试性工作.只是应该注意,进行这类工作时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过程有清楚了解,并尽可能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以期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
  • 研究方法
    吴良林
    热带地理. 1999, 19(4): 371-375.
    Baidu(123)
    通过作者参加的广西十几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实践总结,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原理及主要应用方面,介绍土地规划中图形处理与量算,规划方案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地图制图的过程和技术.
  • 论文
    叶汇, 林慧玲
    热带地理. 2000, 20(1): 12-15.
    Baidu(18)
    概述了香港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根据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结合香港地势图分析,全区的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主要利用沿海冲积-海积平原和坡地.文中针对高台地和斜坡地利用提出一些新意见,务求全体香港市民不受滑坡的威胁.
  • 争鸣园地
    陈华堂, 丘世钧, 黄山, 范小平
    热带地理. 1999, 19(4): 376-380.
    Baidu(49)
    根据所谓冰臼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貌部位,提出由于广东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第四纪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事实上也没有人发现有确切的冰川遗迹,孑遗植物和热带、亚热带的生物群化石也佐证没有冰川出现过.据此,我们认为所谓冰臼群,实是河床壶穴地貌.
  • 争鸣园地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 1999, 19(4): 381.
    Baidu(48)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并指出,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 论文
    刘筱, 阎小培
    热带地理. 2000, 20(1): 1-7.
    Baidu(79)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十年里,广东省区域差异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此导致广东省的空间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文中以美国学者J.Friedman的核心 -边缘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广东省四大经济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探讨了空间极化与空间扩散趋势.研究表明,90年代以来,广东省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即在不平衡发展中出现了平衡的趋势,从而使核心-边缘结构进入新的阶段.
  • 论文
    陈朝辉
    热带地理. 2000, 20(1): 8-11,31.
    Baidu(15)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业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切实实施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然而,近年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端,既影响规划的实施,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 论文
    张勇, 王春林, 罗晓玲, 涂悦贤
    热带地理. 2000, 20(1): 16-21.
    Baidu(51)
    分析了广东干旱害的气候成因,特别对1998年下半年以来广东气候异常、旱情严重、春耕生产受阻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干旱害的对策.
  • 论文
    陈小红
    热带地理. 2000, 20(1): 22-26.
    Baidu(16)
    通过对6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河网典型汊河泥沙分配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1) 珠江河口区的泥沙主要来自陆相径流挟带的下行泥沙和随潮流挟带的上溯泥沙,其中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是现代珠江三角洲建造过程中的基本动力和物质,起着主导作用,而珠江河口区由径流挟带的悬移质泥沙又主要来自西江.(2)西北江干流部分汊河道的输沙量分配比率基本上保持不变,磨刀门仍为各口门中输沙量最大的口门.(3)珠江河口区的泥沙处于逐年淤积的总趋势,其中河流段冲淤变化不大,过渡段有冲有淤,以淤为主,潮流段则是普遍淤积.(4)海平面上升及人
  • 论文
    徐君亮
    热带地理. 2000, 20(1): 27-31.
    Baidu(35)
    根据国内外旅游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1)城市旅游整体形象;(2)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形象;(3)旅游企业形象.根据Jansen-Varbeke都市旅游产品的界定模式,结合广州实际分析了广州的旅游吸引物,将广州具有国内外吸引魅力的旅游形象定位为:(1)商都旅游,包括购物、美食、商务旅游和现代化城市景观的游览;(2)近现代史迹旅游,包括古代史迹和建筑艺术的观赏.文中提出建设"千年港市"旅游区作为广州市形象旅游区,并就选址、景点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 论文
    邓毛颖, 谢理, 林小华
    热带地理. 2000, 20(1): 32-37.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广州市1998年万户居民出行调查和198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广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可持续发展研究
    章云泉
    热带地理. 2000, 20(1): 38-42.
    Baidu(13)
    应用门槛理论,对珠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提出诊断,分析在该地区发展中的种种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设想: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区位,加强内外辐射和聚集功能;以人为本,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 可持续发展研究
    梁国昭
    热带地理. 2000, 20(1): 43-47,61.
    Baidu(4)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正面临林业的再发展问题.应当把这个问题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在广东林业再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应用这一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林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应当营造更多类似于天然地带性植被的生态公益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合理引导部分林区人口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平原地区和城镇转移是重要的.
  • 论文
    张克东
    热带地理. 2001, 21(1): 94-96.
    Baidu(1)
    阐述曹廷藩教授长期坚持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从50年代起即开始探索,通过全国不同观点学者的热烈讨论,至90年代获得巨大进展的整个研究历程。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叶岱夫
    热带地理. 2000, 20(1): 48-52.
    Baidu(35)
    近年来新形成的本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适中,具有较好的可进入性,其区域旅游开发存在明显优势;但同时存在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不相称、资源的组合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阴影"现象、旅游地主题形象不鲜明和旅游"软环境"欠佳等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揭示优势、发现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研究方法
    晏路明
    热带地理. 2000, 20(1): 53-57.
    Baidu(6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动态模式,分析了粮食总产量的历史变动状况,并对1998~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 模型采用两种特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 综述
    王萍
    热带地理. 2000, 20(1): 58-61.
    Baidu(16)
    水资源价值量核算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为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水资源价值主要受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影响.文中用灰色白化函数聚类法对各个因素的主要代表性指标进行分级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相关的经济学公式进行城市生活用水价格计算.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试计算其现行水价是否合理.
  • 综述
    杨瑛
    热带地理. 2000, 20(1): 62-66.
    Baidu(294)
    根据城市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对象可将商业空间学理论分为商业空间结构理论和商业空间选择理论.文中试从该理论的3大理论流派入手对西方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国外地理研究
    费希杰
    热带地理. 2000, 20(1): 67-71.
    Baidu(1)
    介绍了旨在彻底解决阿拉伯世界缺水问题的五大工程构想,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工程的可行性,尤其是把这些工程与阿以和谈、解除对伊制裁等世人瞩目的国际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探讨,干旱缺水乃是阿拉伯国家的自然条件中最大的不利因素,文中介绍的这些调水构想实际上构成了阿拉伯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一个总体规划.
  • 争鸣园地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 2000, 20(1): 72-80.
    Baidu(47)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冰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2~2.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冰臼群历经2~3百万年的沧桑,完全可以保存至今.以南国孓遗植物、更新世动植物群化石,和试图在冰臼中及砾石表面发现"钉头鼠尾"状擦痕的存在,来佐证"广东第四纪没有冰川发育的条件"、"广东没有古冰川发育的条件和证据",是子虚乌有的条件和证据.以"急流漩涡"和"滴水穿石"作为"壶穴"形成的原
  • 论文
    迟国彬, 邹春洋, 李岩
    热带地理. 2000, 20(2): 83-87,129.
    Baidu(13)
    论述了实施"数字广东"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广东省发展信息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数字广东"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发展模式和突破口,建议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并概述了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 论文
    李晖
    热带地理. 2000, 20(2): 93-97.
    Baidu(28)
    从国际、国内以及邻省的横纵比较,研究了湖南省产业结构的高度,其基本结论是:(1)湖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大致相当于我国90年代初期水平,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阶段初期相似,产业结构高度在邻省中处于中等水平.(2)从工业化进程来看,湖南省工业化进程至少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年以上,但考虑到湖南的工业比重及其重型结构,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湖南应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与邻省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水平在邻省乃至全国呈退位之势.
  • 论文
    章家恩, 骆世明
    热带地理. 2000, 20(2): 102-106.
    Baidu(38)
    对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模式的类型划分方法及其描述方法,以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具有地域性与适应性、整体性、时空特性、阶段性、应变性与弹性、相对优劣性等基本特征.文中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综合分类系统,即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貌形态特征、产业链结构、时空结构和经营属性在内的五级分类指标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包括模式调查、模式设计、模式评价、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几个方面.
  • 论文
    何玲, 孙贤国
    热带地理. 2000, 20(2): 108-110.
    Baidu(6)
    广东省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却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中对广东省生态环境借助脆弱度(G)加以数量化,再进行评价与分区,同时分析了区域间的脆弱形势,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的对策.
  • 论文
    余克服
    热带地理. 2000, 20(2): 111-115.
    Baidu(22)
    根据雷琼海区4个海洋观测站实测海水表层温度(SST)资料,采用常规气候分析方法,分析了雷琼海区、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岸礁区的SST变化概况及近40年来SST变化趋势,得出礁区的SST年平均与季平均气候值: (1)近40年来,在全球变暖的总体背景下, 研究区SST呈上升趋势, 近10年来尤为明显.(2)近40年来各季节的SST变化趋势不一致, 夏秋两季未出现持续性倾向性变化, 春季SST显著下降, 下降率为0.25℃/10a, 冬季SST上升率为0.27℃/10a.(3)1986年以来冬季SST持续正距平,
  • 论文
    彭际作, 毛德华
    热带地理. 2000, 20(2): 116-120.
    Baidu(21)
    在对洞庭湖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从雨情、水情和灾情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1998年、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洞庭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论文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 2000, 20(2): 121-124.
    Baidu(139)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块体形状更趋复杂;景观格局复杂化,结构不稳定性提高,自我组织调节能力削弱.最后,对城市绿地景观的改善提出若干建
  • 论文
    周亮亮
    热带地理. 2000, 20(2): 125-129.
    Baidu(3)
    城市景观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表现,而城市文化同时又建设和改变着城市景观.佛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显著,文中试以佛山市为例,追溯城市的文化背景、景观的空间演变,从历史文化景观、工商业专业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园林绿化景观等五个方面进行文化特征分析,指出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生态城市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是佛山市今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景观建设的取向.
  • 论文
    万晔, 王建萍
    热带地理. 2000, 20(2): 130-133.
    Baidu(18)
    从地貌、气候及湖泊盆地等要素入手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自然构件;从民族的构成、分布,民族的族源、迁徙、演变,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在该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等三方面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人文构件.提出"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交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文化耦合体".该耦合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本区自然环境分异、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过程 .对该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本区的区域规划、工程实践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文
    廖伟群, 张加恭, 黄慧萍
    热带地理. 2000, 20(2): 134-138,143.
    Baidu(11)
    万山群岛是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南侧的丘陵性群岛,是我国南疆著名的海防前线,山海风光绮丽,港湾风情多姿,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文中对万山群岛旅游资源及其特色进行了评价,从旅游开发背景、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开发基础、可进入性和市场条件五方面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最后提出万山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 可持续发展研究
    简王华
    热带地理. 2000, 20(2): 139-143.
    隆安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质量较差,土地利用构成以农、林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用地需求量的分析,本区2010年土地供给已存在压力,2020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土地持续利用对策,保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叶锦昭, 曹康琳
    热带地理. 2000, 20(2): 144-147,155.
    Baidu(32)
    从目前项目评估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项目评估的要求出发,主要从空间层次谈了项目评估时应考虑: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其它行业、项目与所在区域环境、项目与区域协调等几方面;同时探讨了加强从动态角度对项目的评估.
  • 研究方法
    钱峻屏, 李岩, 彭龙军
    热带地理. 2000, 20(2): 148-151.
    Baidu(40)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一些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及系统集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解决方案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不同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实用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 研究方法
    张洪亮, 李芝喜, 王人潮
    热带地理. 2000, 20(2): 152-155.
    Baidu(77)
    印度野牛目前在中国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可以视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系统中的代表性物种.有关印度野牛生境信息的缺乏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修复的要求必须进行印度野牛生境的分析.文中综合利用多元统计技术和GIS技术,建立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去评价所调查的印度野牛活动位置与一组生境变量之间的关系.GIS为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提供空间信息,并执行逻辑斯蒂模型预测印度野牛生境在该区的空间分布概率.结果表明,硝塘、居民点、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混交林对印度野牛生境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显著的,也暗示热带林的被破坏已威胁
  • 论文
    赵华荣
    热带地理. 2013, 33(4): 414-419.
    根据1960-2010年中国563个地面观测站年降雨量资料,采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和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中国年降雨增减、转折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中国年降雨量出现环勃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两个减少中心和高原东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南部两个增加中心;中国降雨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3次转折变化,其中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两次沿纬向变化,20世纪90年代沿经向变化,3次初始转折时间由西向东转移;降雨的增减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大部分地区降雨增减呈交替变化,表现为三极子型分布。中国降雨增减、转折变化中心线与南北分界线基本一致。
  • 论文
    郭泉恩, 钟业喜, 黄哲明, 查紫君
    热带地理. 2013, 33(4): 444-449.
    Baidu(17)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对照质监、工商、农业三大系统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管理办法,建立地理标志培育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权重,从多方面对江西省706个名特优产品的培育潜质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将名特优产品划分为积极申报、优先培育、重点培育3种类型.分析其空间分布发现:积极申报类产品品种丰富,且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东北和西南地区;优先培育类产品数量最多,除彭泽外在全省均有分布;重点培育类产品的种类全部是菜肴类和加工食品类,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九江、抚州等地。
  • 论文
    吴大放,刘艳艳
    热带地理. 2013, 33(4): 473-479.
    Baidu(13)
    以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RS/GIS数据源,将多个时段TM遥感影像解译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研究1973-2008年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结果表明:(1)1973-1988年是珠海市城市发展的初期,飞地式扩展占新增城市用地面积的84.51%,边缘式扩展的比例为12.76%,而填充式扩展为2.71%;(2)1988-1998、1998-2008年分别是城市发展的“扩散”阶段和“边缘扩张”阶段,飞地式扩展开始沿着交通线在金湾和斗门两区范围内大幅扩散,全市以飞地式扩展为主,边缘式和填充式扩展比例较低;(3)从政策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影响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因素,其中政策因素对珠海市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特区设立开始,到后来的特区扩容,珠海的发展深深地刻上了特区政策的烙印;经济驱动是珠海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与人口增长因素是导致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接驱动力。
  • 论文
    彭晓鹃,赵克飞
    热带地理. 2013, 33(4): 480-488.
    Baidu(23)
    本文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针对大埔县山地城镇的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因子、生态敏感性因子、限制性保护因子和交通、城镇区位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运用多因子权重叠加分析模型对其城镇拓展空间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适宜性大小划分出优化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等级。其中优化建设区面积235.75 km2,占总面积的9.51%;适宜建设区352.17 km2,占比14.21%;限制建设区1 643.92 km2,占比66.33%,禁止建设区218.54 km2,占比8.81%,另外还有水域27.99 km2,占比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