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肖玲
    热带地理. 2002, 22(3): 227-230.
    Baidu(20)
    广东省高等学校经过连年扩张后呈现出新布局特点:首位度较大,有影响的大学数量少,总体布局过度集中在少数城市,高校体系松散低效.这种布局现状造成:老校与新校资源供求不平衡,好区位高校和校本部与偏远高校和异地校区资源供求不平衡,虚拟高校发展滞后.对此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区位规律、企业扩张规律和虚拟高校发展规律,结合广东的实际省情对高校的布局和体系进行优化,使广东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方百寿, 黄天和, 栗中斌
    热带地理. 2002, 22(3): 231-235.
    Baidu(5)
    400多年的东西文化交汇,赋予澳门独特的文化资源,要展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正是一个最好的宣传工具,它运用直观的展品和接近民众的语言,向当地市民和游客宣传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保存文化的重要宝库.文章将澳门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看待,通过文献检索和网络查询,运用博物馆学和旅游规划的一些理论,把区内12座博物馆分为历史、科学和艺术3类,归纳出区内博物馆的特色:立体历史书、文物建筑的博物馆化、动静结合的展陈方式、公共教育性质和人性关怀,从文化模式、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旅游产业转型、展示文化、政府支持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徐君亮,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2, 22(3): 236-240.
    Baidu(9)
    广东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位于全国榜首,人多地少全国最为突出,但乡村旅游建设相对滞后.文中通过潮州市郊鹤陇山农业科技园与观光农园规划设计,论述了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是新世纪广东农业必由之路,提出结合农业科技园建设,叠加农业观光园,把生态农业建设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是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途径.
  • 旅游资源与开发
    谢莉
    热带地理. 2002, 22(3): 241-244.
    Baidu(19)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瞄准旅游目标市场,推出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毛端谦, 刘春燕
    热带地理. 2002, 22(3): 245-248.
    Baidu(48)
    从大气环境质量、旅游气候适宜度、气象气候风景资源及旅游气象气候障碍等方面对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年舒适旅游期长达130 d以上,盛夏时节日舒适持续时间长达14~17 h,是理想的观光、度假、避暑疗养目的地.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周志红
    热带地理. 2002, 22(3): 249-252.
    Baidu(48)
    随着旅游活动不断走向大众化,旅游现象各要素之间已形成相互联系、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旅游系统.旅游规划的对象也由旅游业发展到旅游系统.文中认为旅游系统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旅游系统向旅游自组织系统进化.为促进旅游自组织系统的形成,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是基础,加强规划的实施监控是关键,成立实施监管小组是制度保障.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朝辉
    热带地理. 2002, 22(3): 253-256.
    Baidu(28)
    耕地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由于耕地必须具备特殊的自然条件,因而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性,在人多地少的我国,保护好耕地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耕地安全存在严重危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得到切实保护,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杨得志, 王杰臣
    热带地理. 2002, 22(3): 257-260.
    Baidu(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家、各省(市)全面、统一、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措施.而用地平衡方案的确定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快速而合理地进行用地平衡是规划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文中提出一套用地平衡方案编制的方法,并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取代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为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核心工具.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戴志军, 陈锦辉, 李春初
    热带地理. 2002, 22(3): 261-265.
    Baidu(32)
    依据1995~1999年广东省所辖21个城市科技人口数量增长率、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率、耕地面积递减率、森林覆盖递减率、三废处理能力增长率、三废排放增长率、人平工资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统计资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广东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并从众多PRED系统因子中揭示出典型的敏感因子(主成分).同时,也为城市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分类提供新的依据.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何晓辉, 何建华, 车进胜, 周作付
    热带地理. 2002, 22(3): 266-269,274.
    Baidu(11)
    依据详细的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疏浚整治河道对东平水道上段所造成的影响,认为这些影响对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北江河段具有重要的意义,疏浚整治河道是防治该地区洪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邹君, 刘兰芳, 谢小立
    热带地理. 2002, 22(3): 270-274.
    Baidu(23)
    作为亚热带丘岗区水资源的降雨资源较为丰沛,而且与水稻的生长季比较吻合,但是,降雨在水稻的生长期内分布不均以及降水频率的变率大,使得水稻在生长期内出现水分的盈亏现象.总的来说早稻表现为水分盈余态势,晚稻则表现为水分亏缺态势,特别是8、9月份会出现严重的水分亏缺.因此,灌溉是必不可少的,灌溉水主要是满足晚稻的生产,占总灌溉水量的71%.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任海, 张倩媚, 彭少麟, 申卫军, 李志安, 李高飞
    热带地理. 2002, 22(3): 275-278.
    Baidu(46)
    全球变化包括大气臭氧层的损耗、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增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外来种入侵等因子.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性变化因子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导致C3植物比C4植物竞争力更强,低营养生态系统会变得更易入侵.变化的气候条件下,许多种类面临迁移或外来问题,土壤变暖也将使许多休眠植物改变习性.增加紫外辐射将使一些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减少,进而会对其竞争和生态过程有间接的影响.CO2浓度升高时硫酸盐的沉积可以增强C3植物的竞争力.较致密的生境破碎化后,一些入侵种可通过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戴亚南
    热带地理. 2002, 22(3): 279-282.
    Baidu(24)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佛山属于高山森林岩溶区,在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已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中分析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针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几点对策:(1)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积累资金;(2)管理中各部门明确职责,协调关系,分工合作;(3)加强科研考察,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丘世钧, 范小平, 萧艳娥
    热带地理. 2002, 22(3): 283-285.
    Baidu(11)
    海岸脆弱性指数(CVI)评价是最近以来关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系统变化的有关可能性的研究方法,它将与海岸变化有关的6个变量以定量研究的形式相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各岸段的CVI图.CVI可应用于海岸带管理的许多决策方面.作者对未来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 争鸣园地
    郭钦华, 郑洁红
    热带地理. 2002, 22(3): 286-289.
    Baidu(1)
    根据钻孔资料的古地理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附近在距今2000余年期间已成为陆地,不可能提供营造大型船只的水域环境.结合其他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原船台遗址解释为大型的南越王宫殿等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更为合理.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易峥, 阎小培
    热带地理. 2002, 22(4): 289-293.
    Baidu(5)
    概述近年来香港跨境人口流动状况,研究内地最大的香港移民城--东莞市樟木头镇自1992年发展以外销香港为主的房地产业以来,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的行业特色,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养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研究在香港跨境人口流动影响下,城镇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受港资和港人共同推动的樟木头镇发展模式,探讨了这种新模式揭示出的区域一体化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以及一体化的前景.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徐颂, 黄伟雄
    热带地理. 2002, 22(4): 294-298.
    Baidu(130)
    选取了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重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差异以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珠江三角洲的26个市县分成了4类,分析了珠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差异;用洛伦茨曲线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自199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周平德
    热带地理. 2002, 22(4): 299-303.
    Baidu(68)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交通运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认为珠三角交通运输设施虽然种类齐全且发展迅速,但还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应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发展并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从注重设施数量变为强调设施质量并向高速高效型发展;应该分4个层次建设3个枢纽和3大组团并与大运量快速干线相连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郑锋
    热带地理. 2002, 22(4): 304-308,314.
    Baidu(11)
    经济空间集中化起因于产业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它以区域城市为增长中心,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空间集中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有关的经济增长阶段:初级阶段--均衡低速增长;中级阶段--集中快速增长;高级阶段--稳定增长.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胡振宇, 匡耀求, 黄宁生
    热带地理. 2002, 22(4): 309-314.
    Baidu(10)
    通过对湖南、江西两省1990~1999年统计数据分析,认为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两省的相对区位优势,对两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凸现,由于湖南经济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江西强,因而京九铁路的分流对湖南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比对江西经济的正面影响更为明显.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张润朋, 刘蓉
    热带地理. 2002, 22(4): 315-319.
    Baidu(47)
    探讨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对生产性服务业做了较全面的认识,分析了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自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以及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 区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熊鹰, 王克林, 李晖
    热带地理. 2002, 22(4): 320-324,329.
    Baidu(29)
    汉寿县是国家、湖南省确定的移民安置重点地区和示范地区,以移民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移民安置模式及移民出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汉寿县基本移民安置模式为:(1)从退田还湖角度,为利于农业生产,实施单退和双退安置;(2)从移民建镇角度,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3)转垸建镇和筑台建镇等模式.目前移民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就业难,地方工业吸纳移民少等.认为移民安置要与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和推动城镇化相互作用,切实做好移民生产、生计安置,综合考虑移民长远发展,并为洞庭湖区移民安置
  • 城市问题探讨
    夏丽丽, 肖玲
    热带地理. 2002, 22(4): 325-329.
    Baidu(1)
    阐述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工业增长因素、工业结构高度化、规模结构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对现阶段广州市工业经济所实现的增长模式进行研究.
  • 城市问题探讨
    周国华, 唐承丽, 朱翔, 周海燕
    热带地理. 2002, 22(4): 330-334.
    Baidu(147)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三足鼎立,"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初具规模,南部地区缺乏次级中心城市、空间演化处于集聚-扩散阶段是该区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为实现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构建由四级中心构成的城镇等级系统、由三级轴构成的城镇轴带系统以及由3个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应合理布局市(镇)际绿色开敞空间并加速快速通道网络建设.
  • 城市问题探讨
    江金波,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2, 22(4): 335-340.
    Baidu(62)
    从名城文化内涵出发,着眼于作为客家人文中心和名城文化景观的集中的梅州市区,全面分析了其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其文化内蕴.揭示了梅州名城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并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结合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论证了科学保护与开发梅州名城文化景观的下述对策与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升名城办的职能并与相关部门共营名城文化氛围;强化名城轴线与标志性文化景观;抢救与保护"老字号"等一批文化景观景区;适度利用,以积极的开发促其有效的保护.
  • 旅游资源与开发
    余国扬
    热带地理. 2002, 22(4): 341-344,366.
    Baidu(31)
    台湾观光农园(台湾称休闲农场)是农业生产适应休闲旅游发展的产物,是利用农业生产项目的每一过程进行"包装"推销、提供旅游观赏、参与、体验、品尝与购物等旅游活动,从而使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形成发展链.广州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基础不逊色于台湾,但现实上是落后了.为此,广州要以农业土特产生产为观光农业突破口,对观光农园进行科学化规划、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3个多样性、规模性、多品种、示范性农业土特产观光农园,从而带动促进广州观光农园全面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陈烈, 沈静
    热带地理. 2002, 22(4): 345-349.
    Baidu(83)
    论述环北部湾旅游圈形成和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以两国四方八大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兼收并蓄"陆、海、边、山"优势,形成两个扇面,共树一个区域旅游形象,面向三大客源市场,协同建立东亚国际旅游区,并就此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区域制度创新、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设施配套以及旅游组织等的措施和对策.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刘玉桥
    热带地理. 2002, 22(4): 350-354.
    Baidu(24)
    分析了衡山旅游客源市场规模、时空分布规律和游客行为特征等旅游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衡山的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机制和开发定位,提出了衡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客源市场营销策略.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彭蝶飞
    热带地理. 2002, 22(4): 355-358.
    Baidu(26)
    南岳衡山不仅是南方重要的旅游商品批发中心,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本文据南岳衡山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以佛教文化、寿文化为主题形成龙头旅游商品,以提升品牌形象和整体形象,通过面向市场,依托衡山,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严格管理,加强促销等策略进行深度开发.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夏汉平, 敖惠修, 刘世忠, 王广奎
    热带地理. 2002, 22(4): 359-362.
    Baidu(44)
    北江大堤在航运的浪涛侵蚀以及洪水和雨水的冲蚀下,部分河段边坡已变得支离破碎,对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香根草和百喜草都能耐较长时间的水淹,并都有较强的抗逆性.结合土石方工程,并辅以三维网覆盖,将香根草和百喜草种在北江两岸的边坡上.结果,这一护坡措施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洪流冲蚀和雨水侵蚀,较好地起到了固土护坡作用,而且绿化美化了河岸边坡,成功解决了河湖水库的河岸带难以植被覆盖的难题.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何春林, 王季槐
    热带地理. 2002, 22(4): 363-366.
    Baidu(9)
    在分析湛江市降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汛期(4~9月)渲泄入海、不可利用的丰富降水资源有效化是解决湛江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经济、有效途径,并结合实际探讨了雨水资源有效化的技术措施.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舒长根, 罗先诚
    热带地理. 2002, 22(4): 367-370.
    Baidu(1)
    利用天气图和500 hPa高度距平资料,对赣北梅雨期多雨年和少雨年中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赣北梅雨期的长短及降水量的大小,与副高第二次北跳早晚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副高第二次北跳为什么有早有晚这一关键性问题.结果显示,副高第二次北跳早晚在一定程度上受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况影响.当青藏高原5月温度偏高时,高原上空的高压偏强,且东移偏早,从而引起副高第二次西伸北跳偏早,赣梅雨期降水偏少.反之,降水偏多.该结论与某些"青藏高原对我国东部天气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从而为预测鄱阳湖平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罗平, 何素芳, 伍兆强, 杜清运
    热带地理. 2002, 22(4): 371-374,381.
    Baidu(35)
    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复杂,具有空间上的相邻、不相邻、选择、随机等扩散形式和时间上的遗传特征,其时空模拟必须借助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元胞自动机模型(CA)与GIS集成在地理过程模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文中在分析元胞空间关系和元胞邻居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元胞邻居存在几何空间上的邻接形式和空间上不邻接但属性上相关的邻居形式.据此,通过对文化革新扩散的实质、空间形式、影响因素等分析,建立了基于邻居扩展CA的文化传播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张伟强, 黄镇国,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2, 22(4): 375-381.
    Baidu(17)
    参照47个实例,探讨中国热带全新世7次冷波动事件的时空分布.认为新冰期Ⅱ和新冰期Ⅲ(第①冷期)较明显,分布较普遍,比今降温1~2℃及<2℃.YD事件在热带陆域为11 500~10 200 aBP,海域为11 400~10 500 aBP,降温4~6℃.B事件和新冰期Ⅰ的地点偏北,降温2.5~3.0℃.第②冷期短暂,第③冷期分布局限,降温<1.5℃.年代越近,降温幅度越小.东部热带7次冷事件俱全;西部热带冷波动微弱;海南岛与南海同步冷波动.
  • 争鸣园地
    陈华堂, 陈天龙
    热带地理. 2002, 22(4): 382-386.
    Baidu(3)
    根据<广州文物考古集* 广州秦造船遗址论稿专辑>所报导发掘的事实,认为"船台说"把南越国宫殿建筑物被大火焚毁后的木柱脚,误认为是"木墩",进而把"木墩"看成可造船台的"木墩",又把垫木柱脚的木板,误为船台"滑板",结果道出"船台"来.所谓"船台"其实是建筑物地基木结构.
  • 争鸣园地
    谢玉坎
    热带地理. 2002, 22(4): 387.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张伟强, 黄镇国, 江璐明
    热带地理. 2003, 23(1): 1-6.
    Baidu(2)
    参照60多处考古遗址的资料,认为史前时期古人类的活动及热带动物群的断续繁衍反映了中国热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比较迟缓,与北方地区相比,磨制石器的出现滞后约3 000a,青铜时代滞后约1 000a,农牧业滞后2 500~3 000a.无陶时代持续到新石器早期;彩陶和白陶的传入比北方迟2 000a.迁徒的采集渔猎生活方式延续到新石器中期,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比北方迟1 000~2 000a.新石器末期约5 000aBP才进入氏族社会,比北方迟约2 000a.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匡耀求, 黄宁生, 胡振宇, 乔玉楼
    热带地理. 2003, 23(1): 7-12.
    Baidu(51)
    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系统是指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可以分解为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协调性应该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不宜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的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该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意地方特色;驱动人类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只有当两这个方面形成合力的时候,区域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必须把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作为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余国扬
    热带地理. 2003, 23(1): 13-17.
    Baidu(2)
    达沃斯原是瑞士东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小镇,在边缘性创新型学者施瓦布先生策划经营下,达沃斯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会址.从此,达沃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小镇也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坦途.达沃斯的发展有赖于施瓦布先生构建和实施学术文化→会议经济→区域发展的创新体系.达沃斯现象已经降临中国.但是,中国要走上达沃斯之路,还得培养中国的施瓦布,寻找中国的达沃斯.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谢小康
    热带地理. 2003, 23(1): 18-21.
    Baidu(2)
    着重讨论了农村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小城镇在农村城市化中的作用,认为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了人口、市场和交通线路等条件,抓小城镇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就如何推进梅州市农村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