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题文章

    图片丢失啦 国土空间规划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叶玉瑶, 张虹鸥, 任庆昌, 宫清华, 吕丹娜, 刘郑倩, 李升发
    热带地理    2021, 41 (4): 657-667.   DOI: 10.13284/j.cnki.rddl.003357
    摘要1170)   HTML44)    PDF (2162KB)(322)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方实践,聚焦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指标、重大格局、分区布局、工程体系等规划重点、难点,提出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概括为:按照“六步走”的整体思路,围绕“四个维度”目标体系,聚焦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推进“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大工程”3个层次空间布局,形成“格局尺度重大工程、单元尺度重点项目、场地尺度工程措施”3个尺度工程体系布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与编制体系的再思考
    郝庆
    热带地理    2021, 41 (4): 668-675.   DOI: 10.13284/j.cnki.rddl.003373
    摘要569)   HTML15)    PDF (998KB)(94)   

    国土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而对国土空间进行的优化调整。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全球经济短链化和区域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和数字化、社会发展低碳化和绿色化、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等趋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生了系统性的深刻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及时应对:一方面,需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增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发挥专项规划的专业性,提高详细规划的人本性,编制实施跨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断完善国土空间治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的价值传导与目标演进
    岳隽, 范朋灿
    热带地理    2021, 41 (4): 676-684.   DOI: 10.13284/j.cnki.rddl.003359
    摘要545)   HTML7)    PDF (1231KB)(109)   

    基于对国土空间及空间规划内涵的梳理分析,深入剖析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的内在价值传导关系,探讨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构建逻辑。研究认为:1)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国土空间治理指标之间有着严密的价值传导关系,不同层级政府的战略目标和空间治理理念在传递中分化衍变,导致规划指标体系在关注对象、控制性、统筹性等方面的差异;2)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建构,需要基于价值传导和指标控制的协同,以及基于战略目标导向和国土空间治理的统筹,成为规划导向落实的重要抓手;3)多规并行时代的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共识正在打破重组,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指标体系需要认清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对国家战略的逐级落实和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做出响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基塘系统保护的国土空间治理策略——以顺德区为例
    龚蔚霞, 张虹鸥, 周晴, 陈彩霞, 魏士翔, 张金林
    热带地理    2021, 41 (4): 685-693.   DOI: 10.13284/j.cnki.rddl.003371
    摘要637)   HTML14)    PDF (1596KB)(134)   

    以佛山市顺德区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采用野外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剖析基塘与国土空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提出基于多功能基塘的国土空间治理策略。结果表明:顺德国土空间治理面临空间破碎化和空间嵌套分布、灾害与生态风险加剧、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日渐流失等问题;协调基塘与不同地域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发挥基塘对地域系统功能的支撑与协同作用,是实现国土空间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实施基塘功能分区治理,保护集中连片基塘,整合基塘文化资源,推进基塘与村级工业园、村边塘、村心塘协同治理等策略,发挥基塘的多功能作用,有助于实现国土空间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利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
    何冬华, 杜金莹, 刘玉亭, 杨恒, 赵楠楠
    热带地理    2022, 42 (4): 509-518.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68
    摘要598)   HTML26)    PDF (1747KB)(183)   

    在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增价值(增值空间)分配的合理性,成为影响土地再开发运行效率的关键。从尺度重构视角,构建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研究框架,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对自主改造、土地征收和土地整备3种再开发模式,进行尺度跃迁观察,并剖析相应的增值空间分配成效及再开发项目推进情况。研究表明,柔性跃迁的自主改造与刚性跃迁的土地征收,均是基于经济平衡进行的增值空间分配,容易挤压为社会共享的单元增值空间,导致再开发工作难以推进。而中间跃迁的土地整备,通过权力与空间的适配调整,以“储改结合”促进多方合作改造,以“单元”社会平衡为原则,促进增值空间分配的“显性化”,保障为社会共享的单元增值空间。基于此,提出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合理化的路径,包括:构建上级政府权威的土地整备统筹机制,构建成片连片的土地整备单元载体,构建社会平衡的显性化分配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 CiteSpace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进展
    朱佩娟, 谢雨欣, 周国华, 张勇, 王楠
    热带地理    2022, 42 (4): 519-532.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73
    摘要525)   HTML11)    PDF (1888KB)(132)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79—2020年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的662篇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结果发现: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成果不断涌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可划分为土地用途分区(1992—2006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分区(2007—2017年)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2018年至今)3个阶段,发文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形成具有规模的科研集群,“土地利用”这一关键词具有0.28的高中心性。2)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政策导向性强,内容不断深化。分区理论、分区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方法从定性或定量转变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区管制研究大多集中于现存问题发现、国外经验启示和分区实践研究3个方面。针对已有研究内容较为传统,科学验证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以及对多学科融合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开展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相关理论研究,深化生态空间、海洋空间与乡村建设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结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构建需求拓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视角,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应用等4个方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弹性空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与重点方向展望
    罗艳华, 李平星
    热带地理    2022, 42 (4): 533-543.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70
    摘要497)   HTML8)    PDF (1904KB)(173)   

    弹性空间的提出和划定是创新国土空间管控模式、提高空间规划科学性、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变化形势的现实需求,但相关研究仍处于理论初探和个例实证阶段,系统性和理论支撑不足。利用CiteSpace 5.6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共计800余篇弹性空间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近30年来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并探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国际文献载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文献载文量先增后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适宜性等研究成为最新动向;2)相关科研单位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4 2,呈现以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大学等单位为中心的分块式合作关系网络;3)概念与内涵、技术方法和管控措施是热点知识群组,内涵上强调土地预留、混合利用和空间置换等特征,方法上重视空间优化和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和基于主体的模型是重要技术支持,而管控上突出“刚弹结合”相关措施;4)未来需要加强理论框架构建,以多学科理论为支撑,深化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研究,拓展弹性空间的应用领域,以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实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土空间陆海统筹规划策略与管控探索——以广东省为例
    魏正波, 罗彦, 肖锐琴, 何舸
    热带地理    2022, 42 (4): 544-553.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72
    摘要619)   HTML25)    PDF (1342KB)(347)   

    如何坚持陆海统筹,实现全域全要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主要面临陆海统筹规划编制方法差异、陆海资源评价方法单一和海岸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结合不同层级管理事权,提出了“保护、利用、特色”三位一体的陆海统筹模式、基本原则和管控思路,以及陆海统筹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控体系等。从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角度入手,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对陆海统筹重点区域管控对象、管控内容、管控手段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梳理,提出应该以生态保护和底线管控优先,创新陆海统筹区线管控机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海岸带重点资源项目库、陆海使用权立体分层等管控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研究
    黄慧明, 韩文超, 朱红
    热带地理    2022, 42 (4): 554-566.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75
    摘要676)   HTML9)    PDF (3602KB)(126)   

    建立科学清晰的传导体系是保障规划治理效力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国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改革的推进,空间规划体系雏形初显,明确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内容、管理权限和传导路径,已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关切的问题。文章基于广州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编制实践,针对原有规划体系中指标分解难、控制线管控标准不一、用地管控尺度和精度不一、设施管控缺乏分级等问题,以全域全要素管控为目标,提出了广州建立“四级三类”规划传导体系及实施评估监督的建议,认为一是要在纵向传导上,强化规划编制和“市—区—街道”行政管理体系的衔接,构建“市域—区—单元—地块”4个纵向传导层级,重点围绕“目标战略、底线管控、功能与用地管控、设施管控”4类核心管控内容明确各层级编制内容和深度;二是要在横向传导上,构建专项规划与各层级规划的“联系-反馈”机制,推进专项规划与总体层面规划同步编制,达成管控要求、核心指标等方面的共识,并加强详细规划层面的设施评估反馈,细化详细规划在指标、名录、位置、结构4个方面的传导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和 POI的国土空间规划现状细化调查
    王艳阳, 梁宇哲, 罗伟玲, 谢贻新, 刘济坤
    热带地理    2020, 40 (4): 649-658.   DOI: 10.13284/j.cnki.rddl.003261
    摘要975)   HTML7)    PDF (3436KB)(134)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现状细化调查尚处于外业核查与内业人工目视判读的方法探索阶段,缺乏较高效率、较高精准度的技术方法。因此,文章提出一种融合高分遥感影像图像信息和POI类别属性信息的数据特点,利用核密度分析和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地类的细化调查。通过对城镇中心和城镇边缘2个研究区进行建筑物提取和POI属性挂接,识别出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类别,再与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国土利用现状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完成对研究区的地类细化调查。结果表明,经样本误差矩阵评价建筑物提取结果具有较高分类精度,研究区的地类细化调查结果准确度达到86.2%,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查逐步走向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道路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借鉴,具有重要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省级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以湖南省为例
    马世发,马梅,蔡玉梅,念沛豪
    热带地理    2015, 35 (1): 43-50.  
    摘要2827)      PDF (12815KB)(734)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荒漠化防治等作为省级尺度国土空间核心生态问题,从生态安全格局维持角度,通过“自上而下”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骨架分析和基于遥感与GIS的“自下而上”定量评价,以湖南省为案例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通过单要素低、中、高3种划分情景分析发现,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需要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廊道的保护;洪水调蓄主要以洞庭湖及其淹没区为主;水源涵养能力较强的地区主要是东部、西部和南部的大型山脉地带,中北部的丘陵平原地区相对较弱;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西部的武陵、雪峰、罗霄等山脉,尤其是大型山脉向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基于单要素生态评价的综合划分结果显示,湖南省约有50%的国土空间具有重要生态安全维持功能,且红线范围打破了县级行政区划界限,强调生态保护的自然地理界线,呈空间网状分布的红线格局符合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珠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国土调查典型试点探索与实证——面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黄滢冰,徐启恒,吴颖斌,林灼仁
    热带地理    2019, 39 (3): 387-396.   DOI: 10.13284/j.cnki.rddl.003144
    摘要907)      PDF (13074KB)(107)   

    选择东莞市4个镇(街)作为珠三角典型高度城镇化地区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试点,针对试点内容设置、试点典型性选择、试点方法、成果和质量控制等全过程进行了总体策划和设计。从调查底图层面提出了数据源精选类别,形成了3套数据组合配置思路。从调查技术层面阐述了内业分析判读、外业调查核实和内业录入整理的3个关键方法实施路径。通过试点:形成了丰富的专题报告、专题报表、专题图和专题库等实验成果,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例分析了各试点区历经快速城镇化后的土地利用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特征,提出了在涉密基础数据使用、不一致图斑举证、细碎图斑处理、地类认定标准、多源数据空间不套合和标识码核心关联等7个问题环节的具体先验经验和未来需要深入探索提升的方向。试点成果可作为试点区土地精细化管理之用,试点经验可供快速城镇化地区参考之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叶玉瑶,李升发,张虹鸥,苏泳娴,吴旗韬,吴康敏,刘凯
    热带地理    2017, 37 (1): 43-55.   DOI: 10.13284/j.cnki.rddl.002920
    摘要2489)      PDF (18978KB)(832)   
    文章提出了一种国土开发密度的三维综合评估方法,即从开发强度、开发紧凑度和开发程度3个维度对国土开发密度进行多尺度综合评估,将国土开发密度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扩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Landsat TM等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快速获取其区域建设用地及其上的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分布信息,并采用三维综合评估方法对其的国土密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自199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土开发模式以低密度蔓延式为主,新增建设用地开发程度低;伴随着建设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国土开发紧凑度呈下降趋势。2)国土开发密度空间差异明显,集中体现为城市群内外圈层分异特征日趋显著,内圈层的开发强度和开发程度明显高于外圈层。3)各城镇开发强度与开发紧凑度之间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开发强度与开发程度之间的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即随着开发强度的提高,开发程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传统的国土开发密度评估方法相比,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方法能够从规模、平面布局模式以及开发程度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国土开发模式的时空变化,并且能够在区域、城市、城镇、公里格网多个尺度开展研究,对于揭示国土开发模式的基本特征与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我国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刍议
    李宪坡
    热带地理    2007, 27 (5): 385-389.  
    摘要1899)      PDF (465KB)(1310)   
    从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工作思路、区划方法和实施机制4方面对我国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界定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对比了分摊法和汇总法,提出了校核法,讨论了划分的层次和空间单元大小、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指标的选取、域值的确定等划分方法问题,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对广东省国土规划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黎婴迎, 曹小曙
    热带地理    2007, 27 (2): 149-153.  
    摘要1776)      PDF (231KB)(1355)   
    从解读国土规划及其基本任务、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入手,认识到国土规划是国家和地区高层次、战略性、综合性的地域空间规划,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托,协调、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建设布局与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指导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国土规划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最后提出广东应以国土空间开发,国土整治为导向,编制一个创新的国土规划,并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深圳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资源互动关系研究
    王爱民, 高翔
    热带地理    2006, 26 (2): 139-144.  
    摘要1872)      PDF (164KB)(1133)   
    基于深圳社会经济与国土资源互动关系,对深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特征、国土资源的动态特性与优劣势转换、"深圳发展模式"与国土资源利用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从乡村区域到城市化地域,国土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结构与内涵、激励与约束机制处于不断变动中;与农区型国土类型区比较,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国土资源结构体系、开发利用、发展战略有其迥然不同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