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侯光良, 肖景义
    2011, 31(2): 119-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起源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起源需具备一定环境和人口压力、适合的地形、适宜野生稻和黍(粟)生长的气候环境、有从事高级采集一农业活动的文化背景等条件.根据环境演变和考古资料,晚更新世末期一全新世早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事件.气候变化刺激了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新仙女木时期巨大的环境一人口压力促进了农业的产生;8.2 ka BP气候干冷事件推动了农业的扩张.根据农业起源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典型遗址分布,结合农业起源需具备的条件,综合分析发现:太行山南麓
  • 论文
    张江勇, 彭学超, 张玉兰, 王英民
    2011, 31(2): 125-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南海北部(16°-20°N、114°-116°E)区域、285~4175 m水深范围内78个表层样进行了碳酸钙含量分析.表层样碳酸钙含量变化范围是1.3%~87.8%,平均约25.6%;碳酸钙含量具有随水深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北部陆坡和中沙北海岭,碳酸钙含量突然变小的界面分别位于水深约3 000 m、3 250 m处.中沙北海岭碳酸钙含量40%等值线水深变化介于2 500~3 900 m之间,北部陆坡碳酸钙含量20%等值线水深范围约为2180~3515 m;碳酸钙含量10%等值线水深变化相对较小,在16
  • 论文
    严宏强, 余克服, 谭烨辉
    2011, 31(2): 133-137,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干式燃烧法对2008年8-9月南海北部的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分析,得出南海北部表层海水P0c的含量范围为37~330 μg/l.分析显示:受珠江口陆源输入颗粒物的影响,华南沿岸海域POC含量最高;浮游植物碳是中央海盆北部POC的重要组成;琼东上升流区和吕宋海峡则在一定程度上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华南近岸浅海水域由于垂直混合,水体10m以下水层POC分布比较一致.琼东上升流区、中央海盆北部及吕宋海峡100m以浅水层POC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琼东上升流区和吕宋海峡100~200 m水层POC含量
  • 论文
    谢丽纯, 陈建耀, 董林垚, 蒋华波
    2011, 31(2): 138-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中山大学滨海小流域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内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离子组分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小流域内水体离子化学组分的特征及来源.结果显示:①河水中TDS变化范围为28.97~44.64 mg/l,平均值为33.90mg/l;在离子化学组成中,阳离子以Na~+ + K~+为主.阴离子以Cl~-和HCO_3~-为主;雨水中TDS的变化范围为0.88~26.07mg/l.平均值为8.42 mg/l,离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地下水TDS变化范围为39.49~113.16 mg/l,均值为58.11 mg/l,约为流域
  • 论文
    姜勇彪, 郭福生, 刘林清, 胡中华, 吴志春, 吴智勇
    2011, 31(2): 146-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江盆地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之一.由于影响丹霞地貌演化的成景系统诸要素具有不同特征,信江盆地内不同部位丹霞地貌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进程,不同发育阶段的丹霞地貌在盆地内成带状分布.盆地边缘由于受红层岩性、断裂构造及信江支流等因素影响,地表剥蚀速率快,丹霞地貌演化已步人壮年晚期至老年早期阶段,以丹霞石林、峰林、峰丛、崖壁以及各种类型的造型石为特征;盆地中部虽然断裂构造发育程度较弱,但受信江流水侵蚀,丹霞地貌演化也步人青年期至壮年早期阶段,以低矮的圆丘状丹霞石峰及岩洞为特征;而中部过渡地带,由于构造、水系
  • 论文
    李阔, 李国胜
    2011, 31(2): 153-158,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广东省沿海地区(阳江-汕尾岸段)风暴潮灾害易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对风暴潮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估,建立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国际通用的海岸易损性评估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与广东省沿海地区相适应的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模型,运用ArcGIS绘制广东沿海地区(阳江一汕尾岸段)风暴潮易损程度分区图.评估结果表明:珠海市、广州番禺区和台山市风暴潮易损程度最高,中山市、东莞市、惠阳市区和海丰县次之,江门市、汕尾市区、
  • 论文
    邹毅, 匡耀求, 黄宁生, 李超, 邱世藩, 朱照宇
    2011, 31(2): 159-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为目的,选择灾害易发程度、受威胁人口数、威胁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等级为评价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的CCR模型对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组,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运用DEA方法的CCR模型并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能够便捷地得到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可以避免和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但在使用DEA方法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时有必要对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合理性.同时,研究发现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类型
  • 论文
    梁涛, 史正涛, 吴枫, 谷晓梅
    2011, 31(2): 164-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昆明市街道灰尘的Cu、Zn、Ph、As、Cr和Ni等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的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灰尘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Cu、Zn、Pb、As、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6.6、316.53、97.49、20.56、79.41和21.45 mg/kg,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有较大积累,其中cu、zn、Pb和As都达到相对富集类,污染程度较重;重金属元素在旱季有明显积累趋势,雨季相对降低;重
  • 论文
    李京校, 李家启, 肖稳安, 陈宏, 朱传林, 何慧根
    2011, 31(2): 171-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重庆市34个观测站1951-2009年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研究重庆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周期性规律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重庆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7.48 d,一年中任何月份都可出现雷暴,以7、8月份为最多,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过去59年,雷暴日数年代际差异较大,并呈波动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403 d.从mollet小波分析结果看,重庆雷暴具有5 a短周期、8~9 a中周期和18 a长周期振荡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渝东南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渝中和渝东北次之
  • 论文
    贾玉芳, 申洪源, 丁召静
    2011, 31(2): 178-181,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的降水栅格数据和太阳黑子相对数数据,采用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探讨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961-200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突变.通过小波分析发现鄱阳湖流域降水主周期为10 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同,且两者的小波方差系数达到0.86.在1996年发生突变之前,降水量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上升期比下降期小,鄱阳湖流
  • 论文
    陈蕾, 秦雁, 邓孺孺, 何颖清, 陈启东, 朱家敏, 汪伟
    2011, 31(2): 182-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sD地物光谱仪最常用的两种天空光测量方法--标准灰板反演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同时观测广州市天空光辐亮度,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了两种测量结果的灰关联系数计算;分别对两种测量方法获取的辐亮度值进行直接比较和两种测量结果的灰关联系数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板反演的天空光和不同方位、不同观测天顶角的天空光的灰关联系数有所差异,并随波长不同而变化,其中向阳面和城市上空阴霾处与标准板反演结果的灰关联度较大.分析研究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标准板反演法可获得半球方向上天空光对地物的综合贡献值,适用于反演半球
  • 论文
    麦健华, 罗乃兴, 赖文锋, 林文实
    2011, 31(2): 187-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以及其耦合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型(UCM),设计了3个模拟试验,以探讨下垫面改变以及引入人为热源对珠三角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以及人为热排放均加强了该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而敏感性试验表明,下垫面的改变引起的城市地区增温幅度比引人人为热源的增温幅度相对要大.另外,珠三角城市区域为明显的感热通量大值中心和潜热通量小值中心,其表现出的总效果是使城市地区温度比其他地区要高,该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感热通量决定的.
  • 论文
    金丹华, 陈烈, 刘小勇
    2011, 31(2): 193-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式,分别从涉农干部和农户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需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结果显示:不同镇街和村集体之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相似度较高,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仍然以物质需求为主,但也开始关注长远需求.并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农户需求逐步调整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重点,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 论文
    刘艳艳, 吴大放, 曾乐春, 冯艳芬
    2011, 31(2): 199-2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珠海市1988、1998和2008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对珠海市滨海湿地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珠海滨海湿地以浅海水域和水田景观为主导景观类型;②20年间滨海湿地景观面积随时问推移呈显著减少趋势,共有14 688.84hm2滨海湿地流失,以水田景观和浅海水域景观减少最为明显.③湿地与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湿地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动态转化频繁,突出表现为建设占用湿地、水田与其它农用地的相互转化以及浅海水域转化
  • 论文
    李景保, 王建, 邓楚雄, 帅红
    2011, 31(2): 205-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洞庭湖与江河相通,其生命的兴衰与水沙过程密切相关.文中将洞庭湖系统视为湖泊系统,探讨洞庭湖系统功能健康内涵及其表征指标体系.研究认为:①洞庭湖是一个由其形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经济服务系统功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水沙过程是湖泊系统各项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②水沙过程与湖泊系统功能及其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因果关系,因此只有湖泊的形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经济服务系统功能均健康,洞庭湖才算是健康的;③洞庭湖健康的标准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对湖泊系统各项功能均衡发挥状
  • 论文
    胡最, 邓美容, 刘沛林, 王金国, 田亚平
    2011, 31(2): 211-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当前人居环境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位三类独立指标出发,选取25项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适宜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指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以湖南省衡阳市主城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和superMan Deskpro软件进行了衡阳城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衡阳城市内部人居适宜度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价结果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 论文
    陈志永, 杨桂华, 陈继军, 李乐京
    2011, 31(2): 216-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样本地,借鉴雅克松关于旅游者空间划分的标准,将样本地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分别发放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的调查问卷,以此进行民族村寨旅游地社区增权的空间分异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社区增权在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不平衡是社区参与旅游机会差异的表征,不同区域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符合地域衰减规律,组织增权是民族村寨旅游地社区增权的有效途径,旅游增权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互为一体.
  • 综述
  • 综述
    周洁, 施祺, 余克服
    2011, 31(2): 223-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珊瑚礁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特征是虫黄藻与珊瑚虫的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用于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方面主要包括:①揭示珊瑚共生藻光生理学原理;②探索珊瑚白化的机制;③监测及预警珊瑚白化事件;④研究珊瑚对污染的响应;⑤监测珊瑚对水体浑浊的响应;⑥探寻珊瑚礁生态模式.叶绿素荧光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和非破坏性测量等优点,在造礁珊瑚生理生态研究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其他
  • 其他
    李平日
    2011, 31(2):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