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10
      

    论文
    综述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黄光庆
    2011, 31(1): 1-2.
  • 论文
    刘尚仁, 黄进
    2011, 31(1): 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粤北至少16条河流、34处河流阶地、30个14C或热释光测龄数据等情况,探讨该区阶地的分布与特征:粤北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其最大阶地高度60 m,低于粤东和粤西5~16 m;第一级阶地变形最明显:乐昌峡以上属于常态阶地,乐昌峡以下属于半埋藏阶地;三水以下进入珠江三角洲属于埋藏阶地.第一级阶地冲积物时代为晚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晚期,最老测龄达TL206.000±13.500 kaBP.坪石向下游第一级阶地冲积物的年龄有渐新趋势.坪石第六级阶地与英德宝晶宫储存早更新世信息:该阶地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最老测龄达T
  • 论文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2011, 31(1): 8-1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植物地理学分布区理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相关标本信息和文献,对乌冈栎地理分布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冈栎水平地理分布以亚热带为主,水平分布范围在中国(23°-34°N,100°-120°E)和日本(26°-37°N,128°,-140°E);垂直分布大多在海拔500m以上,少数地区可降至海拔200m,日本分布区海拔要低于中国.2)乌冈栎现代分布区可分为中国东部分布区、中国南部分布区、中国西部分布区、中国西南部分布区和日本分布区,而中国东部分布区是目前的分布中心.3)利用壳斗科化石资料,对乌冈栎
  • 论文
    李艳兰, 何如, 杜尧东, 陆虹
    2011, 31(1): 1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华南区域110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华南区域各地年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分析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度日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具有南部大、北部小,河谷平原大、山区小的地域分布特点;年采暖度日则是由南向北增大.1961-2008年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呈现显著上升趋势,1983年以后较前22年增加,其中1998年以后增加最明显;而年采暖度日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较前25年减小,其中1997年以后减小最明显.年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与年平
  • 论文
    张新主, 章新平, 关华德, 谢自楚
    2011, 31(1): 2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西南地区5省市126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2009年秋季特大旱灾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同期的环流特征.结果显示:(1)2009年秋季,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南海地区暖湿水汽与来自内蒙古水汽均减弱;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汽净获得减少或者由水汽净获得转换为水汽净失去.(2)2009年9-10月份西风带纬向环流较往年增强,西风槽偏东,东亚大槽西翼偏北;11月份西风带经向环流较强,但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南下偏北风经向分量较往年减弱,西风槽偏北.
  • 论文
    黄慧君, 李庆红, 高月忠, 钟爱华, 陈红玉, 李建美
    2011, 31(1): 28-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出现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环流等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有直接关系.副高出现明显异常,较常年同期偏强、偏西,700 hPa流场上孟加拉湾长时间为东北气流控制,不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到云南;2009/2010年秋冬北半球500 hPa极涡偏于西半球,强度偏弱,不利于冷空气向云南输送,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输送都受到阻碍,冷暖空气难以在云南上空交汇;云南上空为较干燥的气流控制、云南及孟加拉的OLR值偏高,对流活动受到抑
  • 论文
    李平日
    2011, 31(1): 34-3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近年学界和传媒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面升降的关注与争议,特别是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的预估,认为必须严肃对待,重新审视.通过分析广东地下埋藏古树蕴含的古气候信息,认为存在400年左右的冷暖周期;现代进入暖周期,加上工业化温室气体增加而引起全球升温.根据珠江三角洲典型潮位站长期和新近19年的观测记录,对珠江三角洲未来数十年海平面升降提出修正,认为到2030年升幅不会超过20 cm.
  • 论文
    李文翎, 黄竞, 吕拉昌
    2011, 31(1): 3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广州市天河路的案例分析,借助交通标准化和规模效益原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手段,尝试重新设计运量大、速度快、时效强的快速城市公共交通干线网络,提出建设广州城市"一路一线"快速公交网络模式的构想.认为"一路一线"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既利于公交车辆的统一调配,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也便于按需发车,缩短等车时间,使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方便快捷.
  • 论文
    陈斌锋, 吴志峰, 胡伟平
    2011, 31(1): 46-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城区为例,基于分形理论,借助GIS技术手段,测度广州市城区1957、1982和2008年交通网络的盒子维数.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城区路网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不同区域的盒子维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市路网覆盖度不断提高,道路密度和通达性不断增强;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政区路网盒子维数的差异和增幅大小,把广州市城区路网发育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成熟型(东山区、越秀区、荔湾区),发展型(黄埔区、芳村区、白云区),拓展型(海珠区、天河区);③建立不同区域盒子维数与年代的线性、指数和幂指数函数关系,经对比发现指数
  • 论文
    陈慧玮, 周素红
    2011, 31(1): 52-57,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天河北CBD某企业银行为例,通过收集其客户资料和短期贷款业务信息,结合深度访谈,分析该企业银行的基本情况、与客户的商务活动强度及其商务活动空间形态,并从银行业的空间行为机制等微观角度解释其成因,探讨商务产业的空间形态与微观行为机制对CBD发展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银行客户和业务联系的分布总体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递减规律,但也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聚集经济区位以及银行自身的业务定位和市场开拓等的影响;在微观层面.银行业的商务活动在CBD内部高度集聚,其成因除了受以往分析的聚集经济作用外,还与银行
  • 论文
    赵孟孟, 董平, 陆玉麒
    2011, 31(1): 5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工业化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借助于地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变异函数,对长三角135个县域单元工业化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扩容"后的长三角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以上海为龙头,沿沪宁、沪杭两个方向扩展,在苏中北和浙西南地带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向外扩散的特征;中心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空间极化作用更加显著,在苏中北和浙西南地带尤其明显;长三角工业化转型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分布态势,即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的空间集聚显著;其空间分异主要由工业化进程的空间梯度引起,
  • 论文
    周章伟, 张虹鸥, 陈伟莲
    2011, 31(1): 65-7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淘宝网C2C模式下网络店铺所在地的相关数据分析,以网民最常购买的八大商品行业为例,通过行业优势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分别分析不同区域内的行业分布模式和不同行业下的网络店铺集聚模式,揭示网络店铺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不同省区的网络店铺数量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并集中于三大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是网络卖家的主要集聚地;②八大行业在各区域的网络店铺数量差距明显,各大区域均有各自对应的倾向性网络店铺类别;③八大行业网络卖家的总体集聚程度非常高,仅上海、广东、浙江、北京4省市就占据了
  • 论文
    邓楚雄, 谢炳庚, 李晓青, 杨利, 朱东国, 张帆
    2011, 31(1): 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湖南省农用地可划分为集约利用、中度集约利用、低度集约利用三等,归并为6类;环洞庭湖地区及湘江流域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湘潭、衡阳、永州7市农用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其中,长沙、湘潭归并为一类,岳阳、益阳、衡阳归并为一类,常德、永州归并为一类;湘中娄邵盆地的娄底、邵阳和湘东的株洲3市农用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归并为一类;湘西的怀化、湘西州、张家界和湘南的郴州4市(州)农用地处于低度
  • 论文
    郑文武, 邹君, 田亚平, 邓运员
    2011, 31(1): 77-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实现空间定量化,而忽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空间模拟方法获得的人类活动强度也存在缺陷.文中基于遥感、交通、地形和统计数据,探讨了综合应用统计、遥感和GIS方法模拟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衡阳盆地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模拟.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
  • 论文
    袁俊
    2011, 31(1): 82-87,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对深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结合两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实践成功经验,归纳出两者互动发展的基本模式.结果表明:深圳市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具有必要性;两者互动发展基本模式主要有3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根据深圳现有旅游资源分布和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可以划分为东部滨海、中部都市娱乐和西部文化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区,并指出各分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模式
  • 论文
    黄少辉, 张冬良, 陈波, 刘苑婷, 詹伟芳
    2011, 31(1):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解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入手,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对桃源是否存在及其发源地的南、北之争等问题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探讨,提出桃源文化旅游的概念.对桃源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对比,认为桃源文化的核心是桃源意境,即仙化田园,其由村民、村庄和村田"3村"要素构成,常德桃花源是我国历史最久、文物价值最高、保存规模最大的桃源文化遗存,在我国桃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桃源意境与乡村旅游"金字塔"模型的对比分析,认为从发生的"年代性"和内涵的"一致性"看,桃源意境是乡村旅游的原型;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将常德桃
  • 论文
    杨洪, 袁开国, 邹家红
    2011, 31(1): 93-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东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第一军规"颁布地,红色旅游资源亮点突出,是湖南红色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热点.通过实地调研和区域比较,认为桂东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厚重,资源开发的支撑条件多样,但红色旅游发展劣势与挑战也十分明显.因此,作为桂东县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其红色旅游开发应确立总体发展思路,搞好重点景区项目策划,注重红色旅游产品整合,加强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严格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论文
    江金波, 高娟
    2011, 31(1): 100-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将四分图模型应用于旅游度假游客满意度评价领域,构建温泉旅游度假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基于聚龙湾天然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游客调研,确定各满意度因素的重要度和满意度,据此构造相应的四分图,充分展示该地游客满意度系列优势因素、改进因素、机会因素和维持因素.深入分析发现,不同特征的游客对温泉度假产品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温泉游客对温泉资源质量和服务质量最为看重,而对产品价格及旅游商品的关注较低;聚龙湾温泉旅游度假村游客满意度虽总体较高,但其在资源配置方面仍有待改进.据此,认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温泉游客实施分众营销,提供
  • 综述
  • 综述
    于吉涛, 陈子燊
    2011, 31(1): 107-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滩状态是一个地形与水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地形动力问题.国外对海滩状态的地形动力分类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既包括波控、小潮、开阔海岸海滩状态的研究,也包括波控、不同潮差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和岬间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文中回顾并概括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在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方面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这些对于我国的海滩侵蚀过程和海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综述
    高程达, 杨克仁, 张超, 高成德
    2011, 31(1): 113-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热带雨林的类型和分布、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净初级生产力、碳储量及其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综述了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点,提出一些保护对策,旨在深入认识和了解热带雨林的生态属性,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