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特固, 时小军, 余克服
    2008, 28(3): 199-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PCC AR4规定的极端天气事件划分标准,分析1908-2008年广州、香港、澳门和澎湖气象站2月份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极端冷/暖月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得出近100 a来华南沿海2月份各站平均气温存在准同步性和0.7~1.6 ℃/100 a的上升趋势;其间还存在7个极端冷月和6个极端暖月.极端最冷、最暖月分别为1945年2月和2007年2月.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10 a来2月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大趋势,约2~3a 1次.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欧阳婷萍, 张金兰, 曾敬, 邹毅, 朱照宇
    2008, 28(3): 203-2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碳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土壤有机碳蓄积、土壤碳释放、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碳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精确估计土壤碳库、开展综合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碳效应研究和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是未来陆地表层碳循环的重点内容.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朝辉, 方国祥
    2008, 28(3): 209-211,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地林业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支柱,也是陆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屏障.广东山区林业与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上世纪后半叶的磨难而奄奄一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剧自然灾害,并造成山区的贫困.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山区林业又受到大规模烧山、毁林种植尾叶桉树的冲击.尾叶桉有快速绿化荒山、促进用材生产、显著获取经济效益的特点而受到青睐,然而,因其采取"炼山"、纯种、密植的种植方法造成林下缺少灌草,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并加剧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而备受农业、水利部门的责难,从而引起争议.笔者调查研究认为,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周晓芳, 周永章
    2008, 28(3): 212-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从城市空间形态、主导功能、驱动力、伸展轴等空间发展要素出发,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进行研究,将贵州省喀斯特山地城市的空间结构分为5种模式:组团模式、绿心环状模式、带状城市、团状模式和串珠状放射模式.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文翎, 李尚智, 黎雅雯, 唐远方
    2008, 28(3): 218-222,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地图是利用时间作为量算单位,根据城市外缘各点与城市中心的时间距离长短差异描绘出的等时线地图.利用时间地图,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现出城市中心与城市周边地区之间由于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而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关系.文中借助GIS手段,以广州市的交通为例,用最常用的3种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对城市的时间距离分别进行量算,并制作出广州城市时间地图.通过对时间地图信息直接的读取与分析,指出时间地图研究的前景与利用价值.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蕾, 邓孺孺, 彭小鹃
    2008, 28(3): 223-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EM数据得到每一个像元所处的方位和坡度,结合TM影像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得到太阳直射光入射角的余弦值;将其与太阳直射光修正系数相结合,建立起TM影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将DEM数据转换为和TM影像相差系数为fL0的地形光照模型图,通过其选取DEM和TM影像的同名地物点进行几何配准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广州市DEM数据和TM影像的配准工作.经验证,校正后的DEM数据和标准的TM数据之间的误差在1个像元以内.
  • 珊瑚礁与海岸河口研究
  • 珊瑚礁与海岸河口研究
    王丽荣
    2008, 28(3): 228-233,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赵焕庭研究员从1974年以来多次赴南海诸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珊瑚礁进行野外调查,获取了丰富的资料,研究成果累累,推动我国珊瑚礁学科的发展,并培养了一代新人.文中回顾其从事珊瑚礁研究的历程,并评述其珊瑚礁研究的学术成果:建立了我国第四纪珊瑚礁地质研究的典型剖面;开拓了我国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系统论述了南海珊瑚礁地貌发展规律,揭示了某些古海洋学状况和新构造运动性质;首次研究了南海珊瑚礁潟湖沉积记录的历史气候;首次进行了我国珊瑚礁区综合海洋地理学研究;较全面开展华南大陆沿岸唯一岸礁徐闻西岸珊瑚礁调查研究;初步总
  • 珊瑚礁与海岸河口研究
    赵焕庭, 王丽荣, 宋朝景
    2008, 28(3): 234-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区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全面优良.首先它自身条件好,拥有丰富的、多样的现生的造礁生物,包括造礁格架生物、充填生物和粘结生物,构成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它具备造礁生物生长的优良自然条件.本区属北热带,通常其水温、盐度、含沙量与透明度均适宜造礁石珊瑚生长.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冬季水温更暖,珊瑚免受冻死;夏季琼东上升流影响到本区,水温不致过热,利于珊瑚度夏.本区造礁珊瑚生长率和珊瑚礁堆积率均高于预测未来的海平面上升率,加上本区地壳微弱上升,本区珊瑚礁将随着海平面上升而长高.第三,本区社会经济条件尚好,可以同
  • 珊瑚礁与海岸河口研究
    陈子燊
    2008, 28(3): 242-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复杂性,概述了国内外在近岸表面波变形数学模型、长重力波、近岸环流和海滩-碎波带地形研究方面的进展,并简介了笔者等在海滩中、小尺度地形动力过程和海岸长期变化方面的一些研究实例,最后概括了未来需优先探索的地形动力学问题和研究策略.
  • 珊瑚礁与海岸河口研究
    梁国昭
    2008, 28(3): 247-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2 000多年来广州的水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历代港口码头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石门之南的兰湖古码头到今天虎门之南的南沙港码头,港口位置经历了一个大体由北而南、从西向东的迁移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间拓展产生引导作用,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刘晓辉, 陈忠暖, 刘妙容, 徐红宇
    2008, 28(3): 253-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港澳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结构出发,构建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3个垂直式指标群和反映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水平式指标群相结合的递阶层次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2005年连续9年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测算模型,对港澳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趋势及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港澳回归以来,港澳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状况总体上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就其内部结构特征来看,各准则层和领域层发展状况表现差异较大.
  • 区域发展研究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2008, 28(3): 259-2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四川等7省区最多.迁移特征表现为来广州时间1月至1年居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来广州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工作特征以工人居多,大都就业于私营企业,合同率很低,且工作变动频繁.经济状况表现为以中低收入为主,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 区域发展研究
    常疆, 刘新华, 吴锋
    2008, 28(3): 265-2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分形理论等方法对娄邵冷城市群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娄邵冷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尚处于低水平;职能结构仅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高级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不高;湘黔铁路沿线和320、207国道沿线城镇已初步具有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城镇分布分散,集聚优势微弱,空间网络框架尚不成熟.针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娄邵冷城市群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李秀斌, 刘少和, 张伟强
    2008, 28(3): 271-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第一"旅游强县"清新县为例,阐述旅游发展对清新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认为发展旅游休闲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之一.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可直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旅游乘数效应;从经济结构方面看,旅游发展可直接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从综合效益方面看,旅游发展还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文化发展.最后,提出了"经旅互动"发展模式.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彭蝶飞
    2008, 28(3): 277-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南岳衡山寿文化内涵,针对其"五岳独秀"、"宗教圣地"及佛、道、儒3教共存共生的显著特点,根据现阶段寿文化开发现状,从"明确定位品牌主题,突出品牌形象设计"、"深掘品牌内涵,融合佛道寿文化"、"增强寿岳吸引物,丰富品牌附加值"、"选准目标市场,加大促销力度"和"完善品牌体系,注重品牌质量"等方面入手构建其"寿岳"品牌.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宋萍, 卞羽, 洪伟, 吴承祯, 范海兰
    2008, 28(3): 283-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客区域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s I)及Z值,国内各客源地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的区域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为随机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Local Moran's I)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多数客源地与其邻近客源地游客量分布之间呈现随机分布的格局,只在极少数城市间存在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聚集或离散的空间格局.
  • 历史与文化地理
  • 历史与文化地理
    薛熙明, 朱竑
    2008, 28(3): 288-2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扩散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宗教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神职人员宣教地的空间分布则可以间接地反映宗教在空间上的扩散情况.通过对广东不同历史阶段基督教宣教地的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发现宣教地的分布与广东交通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清末以前水运交通占主导地位时期,宣教地主要分布在沿河海各港口,且因水运交通流向的改变而变化;19、20世纪之交,由于交通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铁路的出现和轮船航运的兴起,一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水铁转运节点相继成为宣教地.总体来看,宣教地的空间扩散明显带有点轴状的迁移扩散和以交通重要性来划分的等级扩
  • 岭南地理学家
  • 岭南地理学家
    刘南威
    2008, 28(3): 294-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岭南地理学家
    张乔民, 余克明, 张江勇, 时小军
    2008, 28(3):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