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张弛, 任海, 邵华, 李耀光
    2003, 23(2): 97-101,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森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进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必须维护水、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从景观尺度上进行森林规划并注意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总之,可持续的管理政策应该全面应用现有的生态学知识以尽可能保护各种森林资源.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冯利华, 黄亦君
    2003, 23(2): 102-104,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并且客观地确定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因而是生态环境脆弱度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分区和分级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熊小英, 胡细英
    2003, 23(2): 105-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考察鄱阳湖湿地生态特征入手,探讨鄱阳湖控制工程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只要水位运行调度得当,控湖工程不仅不会破坏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反而会使湖滩草洲及候鸟越冬环境得到稳定和改善.同时提出了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相关对策.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陶陶, 刁承泰
    2003, 23(2): 110-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人类造貌营力,即人类建筑活动对城市地貌环境的影响;引入基本建设投资强度对其导致的城市地貌环境脆弱性进行量化;选取了地形、气候、城市化水平、文盲率和基本建设投资强度对南岸区的城市地貌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 得到南岸区6镇的脆弱性指数,并对其分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贾建业, 汤艳杰
    2003, 23(2): 115-118,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已成为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土壤污染特征主要与土壤特性和功能相联系.导致土壤污染的内在和外在的可能因素繁多,土壤污染组分日益复杂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程度也逐渐加深.研究表明,重金属类和农药类有机污染物是土壤的主要化学污染物.现有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即生物技术与化学方法相结合,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玉函, 唐晓春, 宋丽莉
    2003, 23(2): 119-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950~2000年间登陆和影响广东省的台风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选取有完整记录的4 2例台风的台风强度、最大风速、最大日雨量作为主要气象因子,采用SAS系统建立了灾情评估模型,计算出历次台风的主要灾情数据,并且将评估值与实测值拟合.拟合的结果表明, 可以通过气象数据,定量地大致估算台风的灾情.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秀存, 易燕明, 苏志
    2003, 23(2): 123-125,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0年冬季冻害站数资料,通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开展、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MHAT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得出结论:广西冬季冻害主要有2种分布型态:(1)全区偏多(少 )型;(2)桂东北及部分江、河流域偏多,其余偏少型.冻害站数呈减少趋势,在1985~1 987年前后出现突变点,其变化周期不明显,但年际变化较大.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吴恒强
    2003, 23(2): 126-129,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雨季开始日的时空分布特点,指出江南极锋雨带南移使广西雨季自北向南相继开始,NE季风与SE季风共同作用使广西雨季东部先于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右江上游的百色,雨季的开始与南海热带季风爆发有关.分析了广西各地主汛期雨量分布的"单峰型"和"双峰型"形成原因以及单双峰型的转换机理,指出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频数大小的变化,是后汛期峰值时隐时现的主要原因.对全区性雨季偏早或偏迟年份的雨量和雨量分布型也作了对比分析,所揭示的相关事实,对天气预测有一定参考意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钟凯文, 黄建明, 梅其岳, 袁雪松
    2003, 23(2): 130-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基于java的Web GIS的技术发展和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人防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践,研发出一个人防工程地理信息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实现了C/S 和B/S的有机结合、安全性和实用性有效结合,解决了矢量化地图的操作、图形和人防属性数据双向查询、统计、专题图、统计图制作、人防工事分布分析及规划等问题,对于提高人防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胡振宇, 匡耀求, 黄宁生
    2003, 23(2): 134-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全省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人口素质及产业结构,认为自然资源的基础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造成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人口素质和产业结构的分化,这种分化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有责任、义务和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为市场机制并不具有自动削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要实现市场导向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合理调控.
  • 区域发展研究
    钟韵, 阎小培
    2003, 23(2): 139-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探讨粤港澳三地文化的特色与关系以及三地文化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三地文化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区域文化整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的认识.并提出目前粤港澳三地文化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区域发展研究
    胡春雷, 肖玲
    2003, 23(2): 144-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劳克森相对指标法对汕头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初步诊断,发现其属于落后、萧条地区.而偏离-份额分析则进一步显示:汕头市产业结构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竞争力严重处于劣势,居全省之末.由此可见,汕头病因在于竞争力因素,且病情非常严重.立足实际 , 影响汕头经济健康发展的竞争力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思路、社会风气、人口素质和区域行政区划.因此,医治汕头经济发展病的首选药方是开展区域经济规划,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变革制度与文化,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口素质;进行区内合作,减少行政隔阂.
  • 区域发展研究
    李巧玲
    2003, 23(2): 149-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追溯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历史渊源,对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进行定位,认为传承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是该区域海洋经济成功的关键.为此宜采取以下对策:重塑"南珠故乡"形象,发展海水养殖及加工业;重塑"海上丝路始发港 "形象,发展港口运输贸易业;树"大陆最南端,椰风海韵文化游"形象,发展滨海旅游业.
  • 区域发展研究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2003, 23(2): 154-157,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散布的一类半干旱、干旱地带,自然水分的缺乏制约着干热河谷优势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干旱环境的形成,有显著的低纬、山原、季风的背境特征,农业干旱直接受区域降水与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并形成了3种类型的农业干旱地域.为了改善农业干旱状况,需要采取增加控制水量,山地-河谷水资源整体规划,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产业等措施.从实际中提炼干热河谷水资源开发的4个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意见.
  • 区域发展研究
    赵莹雪
    2003, 23(2): 158-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五华县统计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广东山区县域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出主要驱动因子及其重要程度依次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研究区农业发展的思路,包括发展山区现代生态农业;依据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以农村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 区域发展研究
    夏丽华, 王芳, 薛云
    2003, 23(2): 162-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成为珠江流域主要的污染源.对中山市坦洲镇地表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表明,由于坦洲镇工业企业数量增多,人口数量增加,环保措施滞后等原因, 地表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为此,制定了坦洲镇近期及远期环境保护规划及水环境治理措施,为指导坦洲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 城市问题探讨
  • 城市问题探讨
    于春, 姚士谋
    2003, 23(2): 167-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各地区进入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阶段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愈趋激烈.重视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有效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上述大背景的认真反思,对有关城市竞争力概念等方面的国际理论进行简析,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5个关键性层面:原有基础的修复,以主导行业为核心,人力资源的发挥,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研究与开发的潜力.
  • 城市问题探讨
    杨载田
    2003, 23(2): 172-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衡阳市以位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自古以来自然、人文景观并胜,社会、经济、文化发达.近20多年来各方面反而停滞和落后.文中运用企业识别CI原理,从城市形象发展历史和现状入手,将其新世纪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为"江南内陆腹地重要现代化区城中心 ,湘南最大交通枢纽,全国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人居休闲胜地". 并指出城市形象塑造应体现古城衡阳的气韵和文脉,给人以古老文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总体视觉形象,以推动新世纪衡阳城市的总体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朱竑, 李丽梅, 保继刚
    2003, 23(2): 176-179,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标准入手,通过对广东旅游发展及岭南四大名园价值和地位的分析,探讨了广东四大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岭南四大名园进入世界遗产行列是新世纪广东旅游发展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扩大知名度,建立品牌效应及构建粤港澳大旅游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文章对岭南四大名园申报世界遗产提出了相关建议.
  • 旅游资源与开发
    肖光明
    2003, 23(2): 180-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开发指导作用的大小和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运用, 旅游界看法并不一致.本文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寻求该理论的较好运用途径,同时为鼎湖山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分析中笔者把握旅游地吸引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强调结合旅游地的具体实践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得出鼎湖山将处于长期成熟阶段的结论,分析了其在成熟阶段的旅游开发策略,也对Butler理论的运用途径进行了若干探讨.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郑宗清
    2003, 23(2): 185-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我国旅游网站即政府旅游部门网站、ISP网站、专业旅游网站、企业自建网站、 ICP网站等蓬勃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旅游网站信息库重复建设,信息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数据更新慢,库容量不足,应用功能单一等方面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为完善旅游网站信息库,政府、旅游企业、高校等三方面发挥各自作用的措施.
  • 争鸣园地
  • 争鸣园地
    赵焕庭, 王丽荣
    2003, 23(2): 190-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徐闻县政区包括除廉江市的雷州半岛的大部.比较了雷城镇和今徐闻县南部两地历史地理条件后认为,雷城镇宜为汉代古徐闻县治,而今徐闻县南部不宜为汉代徐闻县治.
  • 地理学家
  • 地理学家
    朱自力, 李根良
    2003, 23(2): 195-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罗开富先生在中国自然区划、水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学术贡献;他虽然人生道路艰难曲折,但始终勇往直前,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