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彭永岸
    1998, 18(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以及南昆铁路即将通车,大西南与北部湾的联系日渐密切.以北部湾为中心,将迅速形成区域合作体系--经济圈.文中分析了北部湾的战略区位及其形成经济圈的区域环境和条件,认为其区位优越,且无论是国际大环境还是区域内部小环境都有利于经济圈的形成;还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认为其具有大储量的现代工业资源、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湾、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以及特有的热带海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北部湾经济圈进行开发建设的设想,认为其将成为与渤海湾南北对峙的国际瞩目的经济圈
  • 论著
    阎小培, 刘筱
    1998, 18(1):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总结了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特征,即乡村劳动力非农化速度快,非农化具空间分散性,乡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自下而上为主体的城市化;着重分析了乡村城市化的形成机制,认为地理环境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最基本的前提,由农业产生的推动力和乡镇企业产生的吸引力构成的动力结构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关键,而对外开放则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讨论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认为工业分散化、产业升级换代、劳动力素质、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
  • 论著
    杨荣南, 张雪莲
    1998, 18(1): 1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城乡一体化的涵义,指出了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革新、城乡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生态环境美化是城乡一体化实现的条件,阐述了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改革开放政策及引进外资等是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 论著
    梁国昭
    1998, 18(1): 18-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70年的建设,德国的美因一多瑙运河于1992年建成通航.虽然德国国内对这一宏大的工程颇有争议,但工程建设中有不少经验可供我国参考.我国已规划在21世纪兴建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湘桂运河和粤赣运河.规划的湘桂运河位于古灵渠附近;粤赣运河位于广东南雄和江西信丰之间.建设这两条运河的天然条件均优于美因-多瑙运河.为保护漓江山水资源,建议重新考虑湘桂运河的位置,提出在广西富川和湖南江华之间选址.
  • 论著
    李春初, 雷亚平
    1998, 18(1): 24-28,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不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潮滩和潮汐汉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珠江的保护必须首先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缩窄江面;其次是不能随意将潮道四周平原上的潮汐汉道堵塞或消灭.
  • 论著
    张文开
    1998, 18(1): 29-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水和绿化是构成福州古城山水的基本要素.在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山水,尤其是内河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合理,保护不够得力,使福州失去了山水城市的特色.通过对福州城市山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必须从旅游和生态的角度出发,增强环境意识,恢复城市内河活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好"三山",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重现福州的山水城市风貌.
  • 论著
    黄镇国, 张伟强, 陈俊鸿
    1998, 18(1): 34-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人仅将华南的红土分为5期[1],且各期的起迄年龄不详.根据全国众多的红土实例及年龄资料,提出我国6个红土发育期的划分方案,从南向北,红土期数减少,历时变短.各期红土尚可分出若干个亚期,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 论著
    匡耀求, 孙大中
    1998, 18(1): 4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雷州半岛中段西部的第四纪台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崩岗地貌在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已接近20%,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若任其发展下去,数百年后可能将侵蚀区蚀切到海平面以下,形成一条横切雷州半岛的海峡,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发育背景,总结其发育特点,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性特点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应高度重视沿海第四系出露区的陆地侵蚀与水土流失问题;这些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其地层岩性背景和侵蚀影响因素的
  • 论著
    刁承泰, 张友刚
    1998, 18(1): 50-52,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城市地貌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了其脆弱带的特点,认为环境的变异敏感度高、持续利用性降低和对灾变的承受弹性减小是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特征.
  • 论著
    凌起, 曾尊固
    1998, 18(1):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东南区域是中国主要蔗糖产区之一,1986年其甘蔗种植面积为7.33 × 104hm2,蔗糖产量为51.2×104t,之后连年滑坡,1995年其甘蔗种植面积仅为3.15×104hm2,蔗糖产量16.2×104t.调查分析了闽东南区域甘蔗生产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其连年滑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粮食和甘蔗争地矛盾、甘蔗生产和收购政策变化、种蔗收入比其他现金作物低、农户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等.根据消费需求和耕地潜力的计算,提出了以下建议:闽东南区域蔗糖生产的目标以保证福建省的食糖自给为宜,2000~2005年间,每
  • 论著
    郭豪
    1998, 18(1): 5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肇庆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探讨.列举各种数字与事实,分析说明了肇庆市旅游环境(包括自然旅游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认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存在着不协调、不相容,对此提出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对策措施以及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 论著
    江金波
    1998, 18(1): 6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翁齐浩
    1998, 18(1): 72-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起源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指出并论述了稻作起源地应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即野生稻的古地理分布、适合的生态环境、对植物栽培性能及生态条件和农时物候的兴趣与了解、长期的人类存在和活动)和四个参考条件(包括稻作遗存、生产工具、语言学证据、民族学证据等),认为南岭地区具有这些条件,因而是我国稻作起源地的一部分.
  • 综论
  • 综论
    万晔
    1998, 18(1): 8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气候地貌学的国际国内现状,给出了气候地貌学的定义,并认为中国特色的气候地貌学是季风气候地貌学,最后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湿热季风地貌.
  • 国外地理研究
  • 国外地理研究
    王文介
    1998, 18(1): 85-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外地理研究
    姜忠尽
    1998, 18(1): 8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铜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钴工业综合体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揭示了"铜带"铜钻工业的地域组合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规律;剖析了"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尤其是制约冶金工业生产布局的矿物资源、电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探讨了主导工业部门在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联动"和"极化"作用.这对我国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矿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 纪念特稿
  • 纪念特稿
    曾昭璇, 刘南威, 徐君亮
    1998, 18(1): 9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