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0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许瑞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 论文
    林 耿,陈晓璇,杨 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20世纪后半期以来,节庆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复兴,在现代性的语境下,节庆与社区存续、复兴或衰亡的各种关系,成为文化地理关注的主题。文章从传统社区的延续与现代认同的重构、移民社区的再造与多元认同的杂糅、社区活力的再生与地方品牌的营销、社区秩序的重塑与地方权力的协商4个方面,对节庆与社区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认为:节庆与社区重构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社区并没有被现代性力量所终结,而是以一种更加复杂化的形式存续和发展,或者延续传统的社区秩序,或者吸纳外来和创新要素重构出混杂的社区秩序,或者进行地方营销扩大社区影响;社区节庆则被全球化、市场化等现代性力量不断调整和创新。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中国语境下的社区重构研究。

  • 论文
    张国俊,姚洋洋,周春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构建金融排斥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2年的金融排斥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探讨了中国省际金融排斥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排斥程度的省际差异大,在空间上形成由东部向中西部逐渐递增的格局;2)中国金融排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东部的低-低集聚与西部的高-高集聚现象明显,且态势稳定;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能力、教育水平和人口密度与本地区金融排斥显著负相关;教育水平与人口密度增加对降低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有显著作用。

  • 论文
    王若宇,刘晔,薛德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第五(2000年)、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综合空间评价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中国341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的人才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并系统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2000―2010年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上升的趋势并呈现出“大范围扩散、小范围集聚”的趋势。2)中国人才优势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以北上广深为绝对高地,以其余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相对高地,其余地区为低地的空间结构。2000―2010年人才优势度的空间差异日益突出,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同一省份内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3)基于耦合协调度系统评价,把所有地区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高耦合度-高协调度地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地区、低耦合度-中协调度地区。2000―2010年东部地区“高耦合度-高协调度”趋势加剧,中西部地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趋势加剧。

  • 论文
    吴康敏,张虹鸥,王洋,叶玉瑶,金利霞,吴旗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零售业业态空间分异识别对优化城市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基于高精度大样本数据的零售业态空间分布识别较传统研究更精确便捷。以广州市2014年47 026个零售业网点数据为基础,基于信息熵、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核密度估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广州市的零售业分布格局、业态空间分异与零售业结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零售业功能显著集聚于城市核心区,越秀、荔湾与天河北的零售功能发育相对均衡,均衡度从核心向外围显著下降;2)不同业态零售业分异较大,以商业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为主的零售业态网点分布的集聚度显著高于大体量的综合类零售业态;3)各业态零售业随着城市圈层的外拓分异显著,大体量型零售业态分布相对均衡,以商服功能为主的零售业态则主要集中于核心层与内圈层;4)人流集聚程度、交通通达性、职住人口分布、地方政策与社会空间分异共同影响着零售业业态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 论文
    梁海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死亡率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标准化死亡率与粗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经过标准化以后,有的区域甚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其次,选用2次人口普查时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以计算各地区在2000―2010年的死亡率变化情况,并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证实,结果发现:2000―2010年全国所有地区的标准化死亡率均在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都在提高。但若仅从粗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能会错误地判断部分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点的人口死亡率水平需要经过标准化,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 论文
    张力澜,赖成光,陈晓宏,何艳虎,杨冰,李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博弈论耦合主观和客观权重,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并以北江流域为例,评价了研究区1990、2000和2010年的洪水灾害风险,揭示了洪灾风险年代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运用博弈论组合主客观权重可以避免单一权重的片面性,得到更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综合权重;2)北江流域3期洪灾风险总体分布相似,大多数区域表现为低风险区,高、中、低风险区占全流域面积比分别约为60%、15%和20%,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清远―怀集一带,以及佛冈、翁源等地,这些地区具有地势低洼、人口分布密集、经济较发达、暴雨集中等特征;3)高风险区仍表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在2000―2010年高风险区扩大较为显著,风险上升主要由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等的变化所导致。
  • 论文
    李 蔚,陈晓宏,何艳虎,张力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在径流模拟中充分考虑水库的综合调蓄作用,改善了SWAT(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水库算法,在水库模块中增加基于水库供水发电调度规则的水库出流模拟算法,以提高径流模拟精度。选择东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分别应用改进前后的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并分析模型改进的效果,结果表明:修改后的SWAT模型解决了水库模拟出流量在非汛期过低、汛期过大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模拟枯季径流和洪峰流量,明显提高了月径流及日径流的模拟精度,其中,月径流模拟中率定期内R2提高了0.06~0.22,NS提高了0.06~0.52,验证期内R2提高了0.1~0.19,NS提高了0.12~1.22;日径流模拟中率定期内R2提高了0.04~0.16,NS提高了0.04~0.46,验证期内R2提高了0.11~0.15,NS提高了0.15~1.21。
  • 论文
    董林垚,喻志强,徐金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日本熊本平原城区和郊区28口观测井温度进行测量,利用一维非稳定水-热流运移方程解析解反演地表温度变化率,同时与研究区域7个气象站气温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987-2012年研究区域城区地表温度增加1.51°C,近地表气温增加1.13°C;郊区地表温度增加0.81°C,近地表气温增加0.59°C。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对地表暖化过程的贡献率基本一致,通过对城区和郊区地温进行测量分析,能有效量化区分两者对地表暖化过程的影响。
  • 论文
    曾砺锋,陈聪,郑卓,肖凡,黄康有,满美玲,田俐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查明雷琼火山群中九斗洋干玛珥湖的第四纪地层空间展布,以及埋藏古火山形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地质背景资料,采用高效、便捷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九斗洋干玛珥湖湖盆区进行勘测,并结合钻孔岩芯的研究进行验证。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盆地深部地层最高电阻率可达到300 Ω?m以上,盆地中央基岩以下存在高阻地质体,推测为岩浆通道位置。岩浆经过通道溢出后横向展布,覆于沉积地层上,随后在火山口内形成湖泊,堆积第四纪湖相沉积,其火山机构与玛珥湖型火山一致;2)九斗洋干玛珥湖第四纪松散沉积地层的电阻率通常<60 Ω?m,泥炭层电阻率最低;3)第四纪沉积总厚度为25~50 m,盆地松散沉积的岩浆岩基底总体平整,但尚有波状起伏。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钻孔验证是研究火山机构形态及火山口湖第四纪沉积空间展布的有效方法。
  • 论文
    廖薇薇,柳林,周素红,宋广文,李秋萍,刘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在线地理编码API解决海量中文地址快速编码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规则对编码结果进行清洗、标记,最后通过基于系统聚类与随机森林的分类优化模型,将多平台编码结果分类处理、优化。利用广州市盗窃案件地址对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的编码结果,经模型优化过的编码结果整体位置误差距离减小。高德的地理编码服务有着最好的编码质量,但训练样本的高德编码误差均值仍高达590.43 m,经模型优化后,样本的编码误差均值降至173.73 m,验证样本编码误差均值由554.88 m(高德)降至180.04 m,降低了67.49%,高德90.08%的异常编码结果被清洗优化。对于训练样本与验证样本,模型优化效果相似;对于地址类型不同的案件、位于市区与市郊的案件,模型优化效果相似,说明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该模型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海量社会经济信息转化为空间数据,提高编码精度,为地理大数据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 论文
    李家会,董玉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和洛伦兹曲线等研究方法,构建土地利用转换指数,分析不同人为影响程度下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转换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人工系统占比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具有由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的空间演化特点,自然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占比逐渐减少,半人工系统在整个系统中逐渐趋于平稳,但重心开始偏移城市中心,逐步向外围扩展;2)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形态转换整体呈现出由生态、生产功能占主导地位逐步转变为生态、生产、生活3种功能兼顾的功能形态特征;3)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间相互转换方式发生转变,1990-2000年的主要转变方式为具有生产功能的半人工系统转变为具有生活功能的人工系统,2000-2010年主要转变方式为具有生态功能的自然系统转变为具有生活功能的人工系统,其中具有生活功能的人工系统驱动着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改变。
  • 论文
    李保杰,顾和和,纪亚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1986、1996、2006和2016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LUE-S模型,在传统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约束等因素,对贾汪矿区2016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以检验精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2026年趋势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土地利用格局;2)研究区2016-2026年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在3种情景下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的增幅最大,生态保护用地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幅最小,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耕地等生态用地受到保护,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被抑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Autologistic回归模型;情景模拟;贾汪矿区
  • 论文
    陈品宇,朱春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动态关系变化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和发展过程十分重要。然而已有研究都表明政治信任日趋下降,危及到政府的合法性地位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作为促进地方发展的一个工具,对政府工作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旅游发展与政治信任的关系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文章在概述社会科学中关于政治信任相关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方学者实际案例的解读,梳理出国外旅游发展与政治信任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旅游发展中影响政治信任的因素、政治信任与旅游支持度、旅游发展特殊背景下的政治信任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信任、政治信任与旅游政治4个方面,并论述其对于国内研究的借鉴与启示作用。旅游研究中的政治信任问题并非无关紧要,相反,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地方已经把旅游业视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赋予其应对宏观经济挑战、带动就业和脱贫致富的政治使命;而政治信任关乎到这些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到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合法性地位。把政治信任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来,为国内的旅游研究带来理论新视角和实践层面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