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7年, 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4-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蔡人群
    1997, 17(2): 101-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已逐渐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本文分析了该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在中国、亚洲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开展全经济区协调性规划,处理好区内经济分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协调发展,并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使经济区发展更上一层楼.

  • 论文
    余国扬
    1997, 17(2): 108-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港两地工业合作使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使香港增强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实力.但是目前两地的合作只是"前店后厂"式的生产方式合作,层次低而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珠港两地工业合作应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合作发展为基础,以珠三角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区、中部城市轻型工业区、西部和北部内陆采伐工业区为布局手段,使两地目前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循环全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 论文
    郑天祥, 赵大英
    1997, 17(2): 114-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香港和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两地今后各自的产业发展路向,在此基础上,为发挥两地的整体优势,作者提出两地必须进行产业合作并得出结论:认为两地今后应发展结构性合作.香港当前应致力于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此带动整个经济转型和多功能国际中心地位的强化;珠三角应适时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0年前应致力于工业化向成熟阶段的推进,建设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出基地.在此基础上,两地采取不同策略以实现协调发展.

  • 论文
    杨英, 周辉
    1997, 17(2): 122-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香港与内地进行经济合作基础与环境,分析了"九七"后两地经济合作的新趋向及港资进入内地将采取的基本策略,并对如何更好地引导港资进人内地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 论文
    梁国昭
    1997, 17(2): 131-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香港的缺水情况,东江水供香港的作用,以及在近年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的新问题.

  • 论文
    徐君亮
    1997, 17(2): 139-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宏观上论述了香港港口具有典型的山地溺谷湾形态特征和潮流强、波浪弱、泥沙淤积少的动力特住,指出过量的围海造地威胁天然良港的永续利用.文中从港口的历史发展阐明香港港口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根据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隐忧和挑战、未来运输量增长的预测,讨论了香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港址,提出屯门龙珠岛-青山电厂煤码头,赤角新机场以东的大屿山岛北岸两处深水岸段作为新发展的港址,并讨论了粤港港口的衔接和合作问题.

  • 论文
    陈朝辉
    1997, 17(2): 149-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地区地域狭小,地形崎岖,可利用地少,人口众多,用地紧张,但严谨的用地政策、规划用地和严格管地,使城镇有序,城乡结合协调,基础设施完善,做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和高效用地,从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论文
    黄镇国, 张伟强, 陈特固
    1997, 17(2): 157-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Q32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桑.Q4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31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士0·25mm/a,若与澳门的验潮系列接口,1925~1996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8mm/a.香港的"上升海滩"尚存疑,地震活动水平低,反映构造基本稳定,故1.6~1.8mm/a可视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上升率的平均值.

  • 论文
    华尔特·E·帕勒姆
    1997, 17(2): 164-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热带条件下,不同种类岩石受到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并导致某些环境问题,香港在这方面提供了十分典型的例子.在香港,岩石风化厚度可达80m,普通成岩矿物长石和云母被转化为粘土矿物埃洛石和高岭石,风化岩密度一般降低40%~80%,埃洛石密度看来是亚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老于晚侏罗纪或早白纪的岩石中,还未鉴别出埃洛石.埃洛石、高岭石及其风化产物少含植物所需营养元素,且阳离子交换能力低,因而所形成的土壤肥力低.随着原生森林植被的破坏,高度风化的山丘土地迅速退化,特别是那些在农业上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上地情况更为严重.埃洛石是一种呈细长状的粘土矿物,而高岭石则呈扁平状.有人担心,埃洛石像其它一些细长状矿物一样,被人体吸人或摄取,危害人体健康.在香港,埃溶石遍布于风化岩中.由于到处都在进行土方工程,埃溶石很容易被带人水库水体中或进入空气中,对人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岩石风化过程在香港是普遍的,在华南大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华南退化土地面积很大.有些地区的农民因生活所需,通过多种农业实践,在对这些高度风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华南地区进行多学科农业生态研究,可望解决退化土地生产力的恢复问题.并且,这也为并且,这也为东西方合作对世界其他相似环境条件地区广布的退化土地进行研究提供机会.

  • 论文
    严维枢
    1997, 17(2): 173-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潮汐站资料分析表明香港地区海平面每年以1mm的速度上升.然而,在沿海填海地区,由于受长期地面沉陷的影响,下沉速度超过上升速度,导致海平面明显相对上升.受大规模地面沉陷的影响,填海区在台风暴潮期间极易受海水浸淹.为了有助于未来海岸的开发,建议利用现有技术水平的测量方法,包括卫星测高和激光测距方法等,对填海区进行长期连续的地面沉陷监测.对下沉问题提出预警,以便采取措施,如修筑海堤、建抽水站等,以抵御海水入侵造成的灾害.

  • 论文
    邓聪
    1997, 17(2): 179-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余年环珠江口地区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20多处,其中11个遗址是位于9个岛屿之上.这些考古学资料表明,6000年前左右沿海居民对海洋蛋白资源开拓的重要证据.

  • 论文
    陈树培
    1997, 17(2): 184-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海岸带红树林是香港植被中一个重要类型.它的组成种类尚丰富,类型也多样,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一个重要地段.它对香港的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均有重要意义.

  • 论文
    杨禄华, 区树鸿
    1997, 17(2): 191-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香港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香港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开发的进程,预测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旅游业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 论文
    陈俊鸿
    1997, 17(2): 196-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三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鲜明的旅游形象以及良好的合作历史等基础,展望了1997年和1999年港澳两地回归祖国后粤港澳三方旅游业合作的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粤港澳大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产品设计工作,进一步加深旅游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建立粤港澳区域旅游信息网络等合作途径.

  • 论文
    司徒尚纪
    1997, 17(2): 203-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复原香港古代文明和地方建置基础上,阐明香港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空间扩张过程、市镇发展、经济崛起、特殊政治舞台和特殊文化风格等历史地理变迁;指出香港能成为世界性经济大都会,主要因素在于香港区位、华人资本、人力、技术流入、机遇,以及中国人民刻苦经营和辛勤劳动结果,而不是英国殖民主义胜利.

  • 论文
    王茂春
    1997, 17(2): 212-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目前在政治上被分割成4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1997年香港的回归,给海峡两岸的统一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海峡两岸联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台港粤闽的传统联系,通过发展粤闽两省的经济,缩小台港粤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密切台港粤闽的经济联系,先行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