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黎夏, 彭沛全, 廖其芳
    1998, 18(2): 97-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珠江三角洲出现了迅速的城市化的过程,大量的农田被推平作为非农业用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地浪费掉.分析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可以为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规划依据.本文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东莞市农田流失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熵的计算,对快速的城市扩张过程进行了定量化的监测.并利用重力模型,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莞市某些镇近年来的农田流失尤为严重.
  • 论著
    陆锋, 李红旮, 李芝喜
    1998, 18(2): 103-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阐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热带林乡村混农林业规划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乡村GIS专题数据库,结合生物生态学理论、模糊数学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混农林业规划模型,利用GIS软件平台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热带林乡村混农林业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遥感与GIS技术能有效提高乡村混农林业规划的自动化水平,使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 论著
    文雅, 万洪富, 何江华, 吴志峰, 王继增, 马北雁
    1998, 18(2): 108-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分析曲江县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三高"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1994年为现状年,对曲江县本世纪末到2010年的"三高"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及战略部署进行探讨.
  • 论著
    廖金凤
    1998, 18(2): 113-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量的数字和事实,分析说明了广东省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人口迅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尖锐;耕地消耗过多,1980~1995年平均每年减少2.89×104hm2,耕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水田有机质含量下降0.16%,中低产耕地约占2/3;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受工业三废污染农田达10.47×104hm2;耕地后备资源紧缺.提出的主要对策是节流、保护、挖潜,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机制,合理用地,改造中低产耕地,挖掘生产潜力,持续利用耕地.
  • 简讯
  • 简讯
    1998, 18(2): 117.
  • 论著
  • 论著
    陈树培
    1998, 18(2): 118-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沿海地带侵蚀丘陵地面积广阔,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类型为热带常绿季雨林.因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丘陵地的次生植被以灌草丛为优势,局部植被覆盖差,土壤侵蚀严重,引起环境退化.文中根据侵蚀丘陵地植被和环境特点,提出开发利用和改造设想.
  • 论著
    何林福, 李翠娥
    1998, 18(2): 122-127,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洞庭湖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应用对比方法,分析了1996、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共性和个性,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呼吁要进一步加快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 论著
    林应河
    1998, 18(2): 128-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广东43年的登陆台风和47个气象站的月(季)雨量资料,定量分析了登陆台风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与县域、区域、省域月(季)雨量变化的关系.指出登陆台风及其时空变化对广东夏、秋月(季)雨量有如下的多重影响:一是增加县域平均月(季)雨量和月(季)涝型事件的概率;二是造成全省平均月(季)雨量不均匀和涝旱不一;三是维持大范围正常的月(季)雨量和较充足的水资源,其影响最大.
  • 论著
    曹文志, 朱鹤健, 廖善刚
    1998, 18(2): 135-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福建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 论著
    刘洪杰, 田鸿飞, 彭洪灿
    1998, 18(2): 140-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西北太平洋地区大量热带气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热带气旋的强度-时间分布关系和频度-空间分布关系,并发现了两种分布关系具有相似的分布函数形式.
  • 论著
    刘文杰, 李红梅
    1998, 18(2): 143-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景洪市城郊长期对比观测气象资料(1964~1994),分析了景洪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对城市高温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景洪市热岛效应日趋明显,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即干季强于雨季,干季的夜间强于白天,雨季的白天强于夜间;热岛效应不仅增大了市区高温强度,同时增多了高温日数;减缓热岛效应及高温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绿化建设.
  • 可持续发展研究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吕拉昌
    1998, 18(2): 147-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将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空间,世界发展空间将逐步由"陆栖"转向"海陆两栖",珠江三角洲具有丰富的海洋国土资源,为此必须实施"两栖"发展战略."两栖"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毅华
    1998, 18(2): 151-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所辖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开发利用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广东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但亦存在有不少问题,不仅影响到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危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中在对广东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海洋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与途径.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夏汉平
    1998, 18(2): 156-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背景、内涵及其生态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和应遵循的原则,剖析了中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并指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
    徐海亮
    1998, 18(2): 162-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4·6"华南大水,珠江三角洲网河的顺德、番禺洪水水位异高,引发对网河及近岸环境变异的探讨.近年来,河口网河区的资源开发、环境变异引起各界的关注.河口网河区河床变化,水文环境发生变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网河水位过程进行非线性模拟,输入径流与潮流资料,以历史长序列与近年实测资料训练模型和检验,认为ANN较适应于网河高度非线性水文模拟,也较适应于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冲击的河口水文模拟;在河口区,洪峰水位与网河洪(潮)水位的一元线性相关,在理论和应用上都遇到挑战.
  • 研究方法
    孟庆林, 李建成, 汪志舞, 陶杰, 蔡宁
    1998, 18(2): 168-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的病态气候现象,潜在的危害极大.从广州的亚热带城市气候资源水平出发,讨论了应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自我调节机制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方法,目的在于减弱广州的城市热岛效应.广州地区利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可获得建筑屋面的最大温差为10℃,平均温差为5℃.分析认为,广州地区因为具有完整的气候要素,具备依靠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实现城市非绿地表面被动降温的自然条件.文中还提出了广州城市气候资源应用研究方面的5项主要课题.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章牧
    1998, 18(2): 172-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城市化的现状特征;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背景、交通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出发,说明了广西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并对于今后广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 研究报道
    覃朝锋, 管东生
    1998, 18(2): 177-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统计,对广州城市行道树的区系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行道树共123种,隶属45科,89属;其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的属和种占绝对优势;其与罗浮山森林乔木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科、属、种相似系数分别为53%、26%和13%.指出了广州城市行道树目前存在优势种过于突出的问题,认为应增加其物种的多样性.
  • 书讯
  • 书讯
    1998, 18(2): 181.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李立勋
    1998, 18(2): 182-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广州市荔湾商贸旅游区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商贸旅游区建设的依据与发展目标;以创新、市场、特色为核心的发展指导思想;商贸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商贸;富有岭南特色的旅游;发展推进策略.
  • 研究报道
    陈俊鸿, 宋军
    1998, 18(2): 188-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禺市的旅游资源、旅游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潜力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旅游发展应定位于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大力发展娱乐旅游和商务旅游,重点吸引珠江三角洲的家庭游客和商务游客.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1998, 18(2):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