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黎明, 陈创买
    1998, 18(3): 193-196,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广东的年气候要素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周期回归等方法,并计算了相关系数、持续性比等,统计分析了广东全省性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年际持续特点及其与热带海气变化的关系.
  • 论著
    曾侠, 戴景茹
    1998, 18(3): 197-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广东省初台*登陆时间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具有周期变化的特点.根据循环阶段(周期)的划分,比较满意地解释了近3年广东省初台登陆时间明显偏迟的原因.
  • 论著
    吴宜进, 邓先瑞
    1998, 18(3): 201-204,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降水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点将全年降水量分成5个时段.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不同时段的降水量进行分区,由此对全省的降水量做自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从而发现了降水量的变化周期.
  • 论著
    刘任业, 钟思强, 谢燕萍
    1998, 18(3): 205-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树体、花序受寒(冻)害和花期高温干旱,是导致1996年广西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4种水果大幅度减产的主要气候原因.霜冻与地形地势有关,以桂西南石山地区为重,该地区局部低洼地龙眼、荔枝树被冻死.平流寒害与湘桂铁路沿线的冷空气路径关系密切,以桂南、桂东南为重(位于冷空气中心路径或两侧),该地龙眼荔枝花序大部受害枯死,菠萝、香蕉则死树或烂心.
  • 论著
    张毅, 陈敬堂
    1998, 18(3): 211-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广州市与国际著名大都市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进行对照,找出广州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际大都市在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广州市城市道路系统和科学管理城区交通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 论著
    粟娟, 孙冰, 黄家平, 谢左章
    1998, 18(3): 216-220,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其特色须由岭南文化铸就.广州城市森林如何渗透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格,对于振兴岭南文化,塑造广州新的形象和风格,形成广州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广州城市森林实现具备岭南文化特征的途径,认为根据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手法,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1)以营建岭南乡土树种片林为主体;(2)发展岭南园林;(3)引进抽象式园林;(4)引进生态设计原理;(5)走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
  • 论著
    赵焕庭
    1998, 18(3): 221-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南沙群岛的主权、区位、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指出南沙群岛区域发展在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讨论了南沙群岛开发问题,提出了南沙群岛开发区划方案.划分出3个开发区:Ⅰ西部和南部大陆架-上大陆坡海底石油天然气和拖网渔业资源开发区,Ⅱ北部岛礁海珍品、海洋动力能源和热带陆地资源开发区,Ⅲ北部深海大洋性延绳钓渔业资源开发区.
  • 论著
    任海, 彭少麟, 周厚诚
    1998, 18(3): 227-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潮阳市田心镇农林场自1959年起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沙荒地的改造及综合利用,在近海边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带,近陆面营造防护林网,网格内种植作物和水果.经多年的实践,筛选出了适生的防护林树种和果树品种.在沙滩地上开展林、果综合利用可提高植物多样性,改变土壤结构和增加肥力,改善小气候,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并伴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 论著
    刘瑞华, 祝功武, 冯炎基, 陈俊鸿
    1998, 18(3): 232-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5·8"泥石流重灾的机制,根据流域地质地貌条件认为:特殊的气候(暴雨)因素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地质构造、岩体与斜坡结构、坡向等是造成灾害的基础条件.并根据地质环境,为重建飞来寺选址和规划、设计提出了工程地质勘查方案和建议.
  • 论著
    胡本达, 李录增
    1998, 18(3): 237-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泥工业在广东国民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文中对广东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空间布局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广东省水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 论著
    徐君亮, 陈敬堂
    1998, 18(3): 243-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考察,概述广州番禺莲花山与粤北丹霞山地质地貌的异同,从丹霞地貌角度阐述这座古石矿场"人工无意夺天工"形成的陡崖、岩洞、石墙、石巷、岩湖、石柱、石门、石桥等人工丹霞奇观,并对这座以全国罕有的古石矿场为主景的莲花山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讨论意见.
  • 可持续发展研究
  • 可持续发展研究
    匡耀求, 孙大中
    1998, 18(3): 249-2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年度评价指标.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据,应用这一模式对珠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评价的结果,表明其仍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依次是:广州、惠州、肇庆、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和东莞.
  • 可持续发展研究
    章家恩, 徐琪
    1998, 18(3): 256-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峡库区秭归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耕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严重阻碍了该县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急需采取一系列对策:(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加强移民社区重建,合理安置移民;(3)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与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4)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 可持续发展研究
    朱晓琴
    1998, 18(3): 261-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论述广州市水资源开发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理想模式--需水量零增长的极限模式,并对此模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广州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措施.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
    周文浩
    1998, 18(3): 266-269,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平面上升,潮汐作用加强,在无其它因素影响下,通常认为必然导致包括盐水入侵灾害加剧.根据河口盐淡水混合扩散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河口整治延伸规划及河口淤积发展趋势,动态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影响,认为海平面上升后,盐水入侵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总的来说不会加剧,而且还会逐步减弱.
  • 研究方法
    江璐明, 李岩, 陈水森, 尹剑辉, 杨素悦
    1998, 18(3): 270-2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为广东省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文中重点讨论了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与功能,并介绍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指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土地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统一规范数据统计单元的必要性.
  • 研究方法
    何敬廉, 尹剑辉
    1998, 18(3): 275-2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采用两种不同投影系统的卫星资料制作1:50万TM卫星影像图的基本工术:(1)对TM卫星底片进行密度测定和反差分析;(2)卫星像片平面位置误差配赋和控制;(3)卫星像片彩色合成色调协调一致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TM卫星影像图的特点及其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 综述
  • 综述
    刘慧屏
    1998, 18(3): 279-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图科学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地图科学光辉传统的同时,吸取地球科学、空间技术和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现代成就,使当代地图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展.几十年来,航空摄影与系列制图、航天遥感与动态制图、计算机制图与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印一体化等先进科学技术已取得瞩目成绩;专题地图集的编制与信息时代相呼应,出现一些新观念、新技术.随着地球信息科学新学科的兴起,地图科学将出现新机遇、新挑战.
  • 书评
  • 书评
    徐君亮
    1998, 18(3): 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