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丽, 汪勇, 王建力
    2004, 24(1):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测年方法和石笋年代学的研究入手,分别论述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继而揭示了其特有的代用指标,如微层结构、稳定碳氧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所蕴含的古气候与古生态环境信息.并进一步指出各代用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宋书巧, 周永章, 周兴, 吴欢
    2004, 24(1):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砷污染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植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利用植物治理土壤污染的一种"绿色技术".土壤中砷主要以无机态的形式存在,并主要为Al、Fe、Ca等所吸附而产生共沉淀,水溶态的砷含量一般小于总砷的5%.砷污染区的植物砷含量一般高于非污染区,具有耐贫瘠、耐干旱且地带性不是很强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已发现3种超富集砷的植物.根据野外调查与分析,利用超富集植物治理土壤轻度砷污染是可行的.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彭世良, 吴甫成
    2004, 24(1):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土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湿度类型等5个生境因子为基础,建立湖南土壤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进行湖南土壤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省可以划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中等敏感区、不敏感区和极不敏感区等5个酸相对敏感性分区,分别占湖南省总面积的2.15%、30.02%、55.01%、10.56%和2.26%.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叶玉瑶, 张虹鸥, 谈树成
    2004, 24(1): 14-17,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个旧城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应用Kriging插值方法进行了空间分析,得出了个旧城区土壤各等级生态危害的面积分布以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的空间变化特征.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匡耀求, 胡振宇
    2004, 24(1): 1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欠发达地区多属于生态敏感或脆弱地区,其发展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特别明显,同时这些地区又是全省的生态屏障,加强保护,发挥其生态功能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缓解山区面临的不断增长的生态压力,建议实行生态移民政策,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控制人口密度,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将部分人口转移到城镇.
  • 区域发展研究
    黄小黎
    2004, 24(1): 23-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区,近年来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受耕地锐减、环境污染、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为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和发挥地域优势,本区农业必须持续发展,为此应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商品化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建立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做好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 区域发展研究
    王发兴
    2004, 24(1): 2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处湖南南部三角地带的衡阳、郴州、永州3个地级市,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有许多相似处.把3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经济区域--湘南经济区,按照"区域整合、整体开发"的原理,从区域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评价入手,提出合理规划布局3大产业、用活用足区域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推进"三化"进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区域综合开发措施.
  • 区域发展研究
    杨载田, 袁开国
    2004, 24(1):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加工工业落后,营销水平不高以及农业开发落后,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稀少等问题.为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必须加快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在生产经营上必须突出重点,调整布局;实施系统工程
  • 城市问题探讨
  • 城市问题探讨
    徐红宇, 陈忠暖, 李志勇
    2004, 24(1):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运用多变量聚类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50个地方性城市进行了统一的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职能特征较为明晰的7个大类和反映内部次一级差异的12个亚类,进而揭示各职能类型城市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 城市问题探讨
    郑锋, 阎小培
    2004, 24(1): 42-4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聚集负效应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海口市应加大宏观管理的力度,减轻乃至消除第三、第二产业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方式,走产业经济生态化的道路.产业政策调控的重点是:积极发展生态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建立产业标准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城市问题探讨
    李立勋, 罗小虹
    2004, 24(1): 46-49.
    以东莞市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为例,从中观的角度探讨在政府主导开发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园对周边城乡地区的影响.通过对大朗镇的考察,认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会在空间、产业、对外竞争等方面对大朗镇产生重大的影响,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协调发展对于大朗镇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城市问题探讨
    吕拉昌
    2004, 24(1): 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专业镇不断发展状大,但产业高度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分散,规模效益差.在对中山产业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的3大战略:产业创新战略、走向深层次的产业集群战略、产业整合战略.
  • 城市问题探讨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梁成军
    2004, 24(1): 5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分析,明确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14个地市(州)进行了发展层次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重视经济发展效率, 坚持"点-轴系统"开发模式,优化地域空间开发结构, 加快长株潭发展级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等,为促进全省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 城市问题探讨
    陈基纯, 陈忠暖, 王枫
    2004, 24(1): 60-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大学生的行为活动和距离认知调查为基础,应用行为地理学理论和统计方法,总结了校园大学生群体距离认知的一般特征以及影响距离认知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校园大学生群体认知的3圈层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个人属性及其日常活动空间与距离认知的相互关系.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吴艳文, 王越子
    2004, 24(1): 6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滇黔桂3地地理上相互连接,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互补性强.3省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既有必要性,又有良好的资源、交通与产业发展基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合理选定联合开发的具体线路.这既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对提升其经济的竞争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吴志才, 彭华
    2004, 24(1): 69-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于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金利霞, 张伟强, 江璐明
    2004, 24(1): 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从客家文脉、资源布局、线路组织、产品开发、精品培育、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战略,促进五华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粤东北山区独特资源,盘活山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廖伟群, 张加恭, 张争胜
    2004, 24(1): 7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认为目前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科学定位,以生态旅游作为珠海市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海洋海岛和生态城市特色;加强保护意识,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发展生态产业.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孙海燕, 陈烈, 邓培雁
    2004, 24(1): 83-86,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以崀山、云山和南山3山为代表的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现实意义、机遇和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区域合作前景广阔,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策略,为湘西南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钟赛香, 贺曲夫, 殷晓莉
    2004, 24(1): 8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沙市橘子洲的开发利用现状、广大民众的所思所想,全面阐述了橘子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开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开发橘子洲的进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橘子洲的开发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 历史地理
  • 历史地理
    司徒尚纪, 李海东
    2004, 24(1): 9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徐霞客游广东作为一个历史悬案,推测成分颇多.根据广东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徐霞客游记>中的穿插记载,地方史志,以及有关徐霞客遗诗遗文、传记等材料,论证徐霞客游广东无可置疑,重点在罗浮山,并且是走福建"漳浦道",沿粤东沿海上山,继而取道北江出境的.最后提出研究徐霞客游广东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