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黄镇国, 张伟强
    2004, 24(2): 97-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江每年输出口门的泥沙有7098×104t.近20年,东四口门的分沙比从47.7%增大为56.8%,加速了伶仃洋的淤积.东四口门的年均淤积量、水域缩小面积、滩涂自然增长率都比西四口门的大.珠江河口滩涂的年均增长量为630hm2.滩涂年均围垦面积,除1984~1988年为900hm2外,都比自然增长量小.1996年珠江河口滩涂面积为5.47×104hm2.口门整治规划实施后,可围垦滩涂约7×104hm2.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赵焕庭, 温孝胜, 王丽荣, 彭子成
    2004, 24(2): 103-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全球和中国近2ka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的概况,赞成努力建立2ka以来区域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系列的主张.通过测试了采自南沙群岛永暑礁潟湖中的南永3井岩芯的高精度TIMS铀系年龄,分析了样品中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Calcarina hispida)δ18O,计算了历史时期表层海水温度和气温,结果自330 AD以来可划分为4个凉和4个热的气候期,还细分出37个气候凉热波动亚期.气候波动的周期性很明显.首次提出了1条南沙群岛地区1 670 a以来的量化的高分辨历史气候温度变化曲线.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张华, 郑卓, 王建华, 王斌, 邓韫, 邹和平
    2004, 24(2): 109-112,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泊沉积物中盘星藻含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环境特征,对海南岛双池玛珥湖沉积物中盘星藻的研究发现,热带湖泊盘星藻种类以浮游类单角盘星藻为主,其含量在最近2500a以来相当丰富,而且其数量浓度的变化与湖水深度关系密切.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近两千多年来盘星藻含量存在一个主要周期和一个次要周期,分别为42la和218a,前者与湛江湖光岩的结果可以对比,而后者则与206a的宇宙核素周期(14C和10Pe)十分接近.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江南, 龚志鹏, 王安宇, 李国丽, 古志明
    2004, 24(2): 113-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台风暴雨研究的进展简要归纳如下:高低空急流、西风槽等对远距离台风暴雨有重要影响;涡旋Rossby波说和重力惯性波说仍然是螺旋雨带形成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地形、海岸线等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对台风暴雨有不同的作用;暴雨的异常分布;台风系统可以触发中纬度地区降水,也可以中断梅雨.同时对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和汇、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暴雨异常分布的机理和暴雨的定量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欧善国, 罗秋红, 林国平, 涂悦贤
    2004, 24(2): 118-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分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热带气旋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热带气旋的减灾对策:气象部门应建立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热带气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气象工程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做好防御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发展保险事业,加强城郊防御热带气旋和宣传等防灾减灾工作.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吴恒强
    2004, 24(2): 123-126,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气象台站的雷电观测记录,分析广西境内雷电活动的基本特点,认为广西是我国雷暴最多的地区之一,与中南半岛多雷区相连,是以马来半岛、澳洲北部为中心的雷暴高发区的向北延伸.2月份,伴随着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南压,初雷自北向南开始;终雷出现在10月中下旬,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南撤、东南季风撤出大陆的日期相一致.ITCZ的影响是广西成为多雷区的主要原因.平均雷暴日数的峰值就出现在ITCZ影响广西最多的8月份.地形对雷电活动有明显影响,广西地形的弧形山结构明显地改变着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十万大山的抬升、来自南海、琼州海峡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黄进
    2004, 24(2): 127-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用河流阶地冲积层相当于古河流平水期水面的样品年龄及该采样点至今日河流平水期水面的相对高度求得地壳上升速度,再由地壳上升速度及丹霞地貌的相对高度求得地貌年龄,由地貌年龄及陡崖谷地上缘的宽度求得岩壁后退速度,由地貌年龄及被蚀去的地貌体积求得侵蚀速度,这是地貌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研究的一次尝试.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高善坤, 竺国强, 董传万, 余仲辉
    2004, 24(2): 131-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新昌丹霞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的坡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组成和演化方式及成因进行分析.丹霞地貌坡地在形态和演化方式上的特点比较符合King的坡地理论,在形态组成上可以分为凸形面、自由面、搬运坡和凹形面4部分,在演化上以平行后退和坡地替代两种方式为主.丹霞坡地的类型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陡壁形态、中年期King型完整King模式形态及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态.丹霞坡地地貌演化的过程是自由面逐渐后退、缩小的过程,丹霞坡地在坡地退行速度上远小于其他现代坡地.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孔中恒
    2004, 24(2): 136-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雷州半岛火山岩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叙述了该地区火山岩地下水含水层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根据不同含水层的岩性、泉水出露和钻孔出水量,分析了该区火山岩的富水性及富水规律,为城镇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罗贞礼, 黄璜
    2004, 24(2): 140-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郴州市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因此,从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角度来看,寻求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瑞玲, 王世杰, 熊康宁, 李凤全
    2004, 24(2): 145-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的具体内容,指出喀斯特石漠化评价应从现状、危险性以及发展速率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所依据的原则,探讨了指标体系适用的时、空尺度范围;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喀斯特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量化界线确定的生态基准,初步建立了石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晓军, 彭龙军, 丘健妮
    2004, 24(2): 150-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江流域是广东省重要的水域之一,随着GIS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技术正面临着各种挑战.针对当前北江流域的管理现状,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实践基础上,从各种技术的实现上多方面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结合与应用问题,为应用系统从传统的单机或Intranet向Internet的跨越积累了经验,同时为水资源管理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套较好方案.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樊风雷, 王云鹏
    2004, 24(2): 155-158,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和普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几种成功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Map Objects控件和VB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了中国矿情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图像叠加、空间分析、地图打印等基本的GIS功能,而且还实现了矿产资源的评价分析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旨在为研究中国的矿产资源提供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手段,同时在中国铜矿的地质分布、成矿条件、成矿机理、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邓培雁, 陈桂珠, 孙海燕
    2004, 24(2): 159-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广东省类型多样的海岸湿地,分析海岸湿地退化现状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岸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区域发展研究
    赵筱青, 吕星, 袁清, 李向华
    2004, 24(2): 163-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户及有关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访谈,了解中元小流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情况和退耕地现状,分析其耕地分布特点和种植情况,探讨退耕还林(草)步骤和退耕地开发模式,以期达到山地的综合利用,顺利实施国家的退耕还林工程,解决农户的生计问题,最终促进中元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 区域发展研究
    肖玲
    2004, 24(2): 168-172,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WOT框架分析认为,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大学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大的广东省高等教育产业体系,是广州大学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提出,用科学的人力资源观拓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优化高校进城模式,培育高校根植性,调整广东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对策和建议.
  • 城市问题探讨
  • 城市问题探讨
    傅丽华
    2004, 24(2): 173-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区域性中等城市株洲和湘潭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并进行优势分析,借助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有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株洲的工业竞争力和湘潭的文化教育竞争力分别是两市的核心竞争力,并依此提出两市发挥城市的各自优势,注重城市的功能整合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城市问题探讨
    魏清泉, 韩延星
    2004, 24(2): 177-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的许多城市规划理论和学说都探讨了绿地规划模式,中国的绿地规划思想也经历了从古典园林到山 水城市的发展,这些均能给予中国城市绿地规划模式研究的许多启示.文中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实践中的现有若干模式、存在问题;基于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的困境,建议将"立体开发"模式作为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的一般性理论模式,并对应用这一理念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城市问题探讨
    车秀珍
    2004, 24(2): 182-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源市是典型的山区,地处东江上游,是香港、深圳、广州东部、东莞和惠州等城市和地区供水、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林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好东江水资源、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促进河源市及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河源市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河源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及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为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张伟强, 陈玲, 刘少和
    2004, 24(2): 187-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为例从文物建筑的基本特征、文物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面对庞大的都市旅游市场的需求压力出发,提出基于文物保护法规前提之下符合两者不同利益需求的合作协调发展对策.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李志勇, 徐颂军, 徐红宇
    2004, 24(2): 192-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在产生和发展上具有相似的背景;在相互联系上既具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同时又具有本质上的冲突性.这种关系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同时又告诫人类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郑群明
    2004, 24(2): 196-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三峡"旅游圈的形成,湘西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金三角",打造湖南旅游航母,是保证湘西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大湘西的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营造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3地旅游联动,实现三位一体,实施形象战略、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内核到外缘打造整体的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实现湘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从旅游通道、开发序位、市场培育和旅游网络等方面逐步构建湘西旅游"金三角",使大湘西成为大三峡地区一个强大的旅游目的地.
  • 旅游资源与开发
    罗光华
    2004, 24(2): 201-2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规划中整合运用的方法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文化利用不能局限于该景区,应置于整个地域文化来考虑,并且要通过确定开发主题、文化外显的选择和转化、文化传播这样一个系统化的完整过程才能够实现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中的融合.以重庆龙水湖景区规划设计为例,进行了整合运用的实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