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任海
    2005, 25(3): 195-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喀斯特石漠化一般经历顶极植被-灌草丛-石漠等3个阶段.在这一退化过程中喀斯特石漠化对环境的选择性导致喜Ca、耐旱和岩生性的植物生存,而生物量的移出和耐荫树种消退是退化的关键因素.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喀斯特植被恢复时,其恢复对策经历了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直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包括自然恢复、人工恢复与复合农林业综合治理技术.喀斯特区域恢复的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树功, 黎夏, Zhong Kai-wen, 周永章, LIU Kai
    2005, 25(3): 201-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利用RS与GIS技术,全面开展湿地系统定量化研究的思路和框架.重点分析了RS与GIS技术在湿地识别及类型划分、湿地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湿地景观演变的动态分析、湿地评价与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研究表明,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可以增强湿地研究的宏观性、动态性、定量性.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周霞, 廖圣东, 廖其芳
    2005, 25(3): 206-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鹤山市1988、1995和2001年的TM影像为基本资料,在ERDAS、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景观缀块信息,并从缀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同时对1988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变化转移矩阵,以分析景观格局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鹤山市景观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不同缀块类型间各有其变化特点,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演化规律.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清丽, 陈友飞, 孙然好
    2005, 25(3): 211-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85年与2000年数据计算了福州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若干指标.结果表明,整体上福州地区土地景观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有所上升,优势度指数下降,景观格局趋于稳定,系统趋于优化.同时,借助ArcGIS8.3软件平台对福州地区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景观多样性指数,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在区域内部划分出多样性程度不同的3类子区:闽侯县景观多样性程度最高,长乐、福清、福州、罗源、闽清、永泰次之,连江、平潭景观多样性程度最低.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赵筱青, 杨树华, 易琦, 林小柏, 谈树成
    2005, 25(3): 215-2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查和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比以及对农户的访谈,分析研究怒江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从人文地理视角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为确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前提和科学依据.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许然, 司徒尚纪
    2005, 25(3): 220-223,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科学技术和理性的反动导致非理性主义的泛滥.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以及把人文地理学研究当作一个文本解构、阅读和建构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的发展为解决区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整体的人地观和新区域地理学加强了对地方及历史、文化的重视;后现代思潮对全球和地区问题的关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源泉.后现代主义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影响主要可归结为个性化、多元化和人本化趋势.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果梅
    2005, 25(3): 224-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重庆市洪涝灾害情况及其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主要由6个模块组成:监测、预报、预防、应急反应、救援和援建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接,在GIS平台上成为一体化系统,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佘丽敏, 许学强, 袁媛
    2005, 25(3): 228-2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佛山行政区划调整的特点和利弊,提出佛山整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诸侯"观念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地方政府行为有待规范;缺乏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区带动市域整合发展;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等,最后提出了整合发展的5点对策.
  • 区域发展研究
    张争胜, 周永章
    2005, 25(3): 23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湛江市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化历程,认为湛江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条件、生产传统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作用增强.湛江市的农业竞争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热带作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交通区位、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为了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湛江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同时应积极发展创汇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经营、市场营销和政府管理等环节.
  • 区域发展研究
    吴得文
    2005, 25(3): 238-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福建省9个地区1996~2002年经济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取了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信息,分析了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视角提出推动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 区域发展研究
    郑芷青
    2005, 25(3): 243-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广州市居住区的环境绿化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居住区绿地指标多数未达标,绿化类型简单,绿地布局不合理,树种的选择单调、雷同和绿化管理水平较低,并就此提出要重视搞好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确保绿化达标、绿地类型多样和布局合理,完善点、线、面的绿地系统,要选择多样的树种,合理配置,加强绿化宣传和管理等建议和对策.
  • 区域发展研究
    周生来
    2005, 25(3): 248-252,2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湘赣粤桂边地区即南岭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优势明显,政策优势灵活,交通通讯日益便利,区域内资源、产业和市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和趋同性.建立湘赣粤桂边经济区,即南岭经济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文中分析建立南岭经济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建立南岭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并就建立南岭经济区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雷志义, 史正涛
    2005, 25(3): 253-257.
    海合会6国经济发达,人均国民产值和可支配收入居世界前列,出国旅游高速增长.6国旅游资源以沙漠、海洋和伊斯兰文化遗产、阿拉伯风情为特色.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有大量海合会国家没有的精品旅游产品,对海合会国家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方面中国西部与六国还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连带性,公民在宗教信仰上具有共同点.因此,中国西部地区有着开发海合会国家旅游客源的条件,开拓海合会6国旅游市场,吸引海合会国家客源,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戴光全, 保继刚
    2005, 25(3): 258-2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际资料分析了'99昆明世博会和顺德花博会的特点问题,并对大型事件活动(会展)场馆性质的转变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表明:'99世博会和顺德花博会期间,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的马鞍型变动曲线,其特征是前紧后松、中间平缓.应用消费社会学和社会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归纳了事件活动(会展)场馆作为消费空间性质转变的一个理论框架.基本结论是:大型事件活动(会展)场馆性质的转变只有融入其所在地方的旅游发展大潮,成为当地出色的景区,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陈文君
    2005, 25(3): 263-267,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呈现发展速度快、起点高、规模大和效益好等特点,但也存在缺乏规划、项目趋同、文化内涵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显、品牌不强、发展无序等问题.今后应当依托地方农业旅游资源特色和各种优越的发展条件,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旅游、园艺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农业博物馆旅游4种类型,按北部山区、中部城区农业区、城郊田园、南部滨海4大空间区域合理布局,并通过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品牌带动、挖掘文化内涵、突显农业科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等策略和措施,推进都市农业旅游和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林智理
    2005, 25(3): 268-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经历了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与节理扩张,最终发育成山崩地貌景观.该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组合好、规模大、分布广、科考价值高等特点,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崩地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该类景观资源单体进行评价与分级以及开发条件分析,认为黄岩富山山崩地貌观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开发时应以保护山崩地质遗迹为前提,以凸显山崩地貌景观的主题与特色为关键,以环境的安全性为根本,实施综合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聂钠, 董明辉
    2005, 25(3): 273-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寻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较好的运用途径,为张家界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对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考察、分析,划分和概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及其特征,认为影响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竞争因素、管理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处在发展阶段的张家界旅游开发策略:一要突出生态主题;二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三要加强市场营销手段.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马文银
    2005, 25(3): 278-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邵阳市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观、意味无穷的竹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竹工艺文化和绿色饮食文化等特色.将竹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特色旅游模式加以研究开发,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颇有指导意义.文中阐述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邵阳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欣赏观光型、休闲体验型和文化商贸型为主的基本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 历史与文化地理
  • 历史与文化地理
    韩光辉, 陈喜波, 杨仁举
    2005, 25(3): 283-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林不仅拥有甲天下的山水名胜和凭依自然山水兴造的古代城市建筑,而且拥有早自南朝下至明清与民国的历代摩崖石刻、壁书1643件、造像602尊.这些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石刻壁书和造像与桂林自然山水名胜相得益彰,具有历史悠久、代有佳作、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分布普遍的特点,拥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摩崖石刻的管理与保护.
  • 争鸣园地
  • 争鸣园地
    2005, 25(3): 289-封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秦朝至宋朝(221BC~1279AD),古广东经济与文化发展深受中原与海外的影响,利用本地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业和文化事业,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粤中广州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在广东乃至岭南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促进广东乃至岭南其他各地区的发展,而粤北自宋至隋经济文化处于广东领先地位说和唐宋时期除粤北外岭南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荒凉落后之说都不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