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兆礼, 陈晓宏, 黄国如
    2007, 27(4): 289-293,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0年80个观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借助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对珠江流域各月平均气温进行插值,并用Mann-Kendall法分析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量.结果表明:①40年来,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0 ℃/10a,并于1987年前后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暖突变(信度水平>95%);空间分布上,除红水河、柳江上游与右江中部地区平均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它地方均表现为增暖.②夏、秋、冬三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夏季的信度水平超过95%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宋朝景, 赵焕庭, 王丽荣
    2007, 27(4): 294-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南大陆沿岸不乏造礁石珊瑚生长,但能成礁的仅在西部广西涠洲岛、斜阳岛和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岸,均为岸礁,累计礁体长约63 km,约占华南大陆(含近岸岛屿)岸线的1%,礁厚1~4 m,总面积约45 km2.礁体在全新世中期形成,胶结程度差,内礁坪部分已被沿岸泥沙覆盖,活珊瑚种类较少.进入全新世晚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冬季表层平均水温略低,沿岸泥沙运动活跃,人类生产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等,珊瑚礁发育受到制约.但在西部海岸局部地方造礁珊瑚仍然顽强地生长,礁体向海拓展.预测未来冬季水温升高,更有利于珊瑚礁自然恢复.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祥梅, 郭志华, 肖文发, 王建力, 何红艳, 杨海明
    2007, 27(4): 300-3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库区的环境问题及工程对库区资源环境的影响等日益受到关注.地势对区域资源环境影响深刻,库区地势的区域异质性是库区资源环境异质性的基础.因此,对库区地势进行异质性评价对于库区资源环境综合评价以及库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苏广实, 陈健飞
    2007, 27(4): 306-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坡地资源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坡地资源是人类极为重要的物资来源.坡地资源利用存在正负两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合理利用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循环,不适宜的开发利用将导致养分和水分循环的失调,坡地资源退化.因此,开展坡地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探讨各地开发、利用坡地资源模式及坡地资源退化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介绍我国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一是坡地资源利用研究的理论方法,包括实地观测试验与防治措施研究;二是从不同尺度包括区域尺度、小流域尺度和坡面尺度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景保, 常疆, 李杨, 周亮, 喻小红
    2007, 27(4): 31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系统为例,在明确河湖库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洞庭湖流域各类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流域河湖库塘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 106.19亿元,约占湖南省2004年GDP(5 612.26亿元)的19.7%,其中,城镇和农村生活供水、工农业生产供水、水力发电、内陆航运等直接利用价值为415.698亿元;调洪、输沙、水资源贮存等间接利用价值为690.492亿元.可以认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湖南省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维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艾彬, 黎夏, 卓莉, 钱峻屏
    2007, 27(4): 317-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的基本原理,概括了国内外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D-InSAR模型,针对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地表沉降监测,应用较多的是基于相干点目标选择,相关的技术包括PSI、SBAS、CRT、CTA.通过多景数据的套合达到消除大气误差相位的目的.进一步总结了相关D-InSAR技术在地表沉降方面的应用进展.相关研究表明,D-InSAR技术能够应用于城市地表沉降监测,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精度,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处理流程.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测的时间尺度也在不断扩大、进一步拓展D-In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金成, 蔺中
    2007, 27(4): 323-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方量计算是土地整理规划的重要内容,计算法的科学选取对工程预算和项目实施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分析比较当前主要土方量计算法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土地整理项目和广东省云安县前锋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别利用方格网法和梯形断面法对广东省两种典型地形的土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各自适用范围内计算土方量是可行的.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高爱, 夏丽华, 陈健飞, 王德辉
    2007, 27(4): 327-331,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79、1990和2000年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了最近20多年顺德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顺德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该区的基塘地、耕地和林地大面积退化,而居民地面积大幅度升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顺德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何调霞, 黄成林, 梁双波
    2007, 27(4): 332-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4年来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发展总体上趋于协调和强化,但其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一方面,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李斌, 岑倩华, 杨丽娟, 陈伟莲, 叶玉瑶
    2007, 27(4): 337-3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产业资源、产业结构与产业水平的区域差异,基于这种差异,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实施产业合理空间定位、差异化发展、梯度转移等分工合作战略以及构建相应的布局格局;综合运用新的分区方法,将泛珠三角划分为4个产业分工合作功能区并进行产业空间整合,设计5条产业合作通道开拓方案,对重点产业提出合作指引并将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在空间上,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为新一轮广东省国土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 区域发展研究
    陈小瑜, 余明
    2007, 27(4): 343-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空间坐标和属性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出空间距离的定义,提出位置与属性一体化的空间聚类方法--基于空间距离的K-均值聚类法,利用Matlab编写其算法程序.同时以福建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类型划分作为研究实例,首先选取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8项指标,并利用GIS技术提取各县市的重心位置坐标,再利用该空间聚类算法将福建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聚类为5类,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综合考虑空间位置邻近性和属性特征相似性的聚类要求,对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区域发展研究
    钟韵, 闫小培
    2007, 27(4): 348-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国以来,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及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分析,将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进而探讨产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依据发展的态势,对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指出CEPA的实施将为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 区域发展研究
    李森, 魏兴琥, 张素红, 王贵勇
    2007, 27(4): 354-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城市是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和谐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架构包括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 四者分别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基础、安全保障、经济命脉和发展的灵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以建设生态城市基本架构为途径,构筑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体系,建立生态化产业园区,整合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转型,成效显著.
  • 区域发展研究
    游细斌, 魏清泉, 苏建忠
    2007, 27(4): 360-363,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的影响比一般的经济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而对受影响的区域来说,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下,乡镇所受的影响更为直接.2003年,广州新火车客站(以下简称新客站)规划选址于钟村镇石壁地区,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新客站的建设将会引起当地经济空间结构的极大改变,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区域发展研究
    陈淳, 肖玲, 张战锋, 崔海波, 彭勇
    2007, 27(4): 364-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州大学城进行意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城边界及区域清晰,但整体意象模糊;区域性标志物明显,但缺乏全"城"性标志物;节点和道路特色不明显,可识别性不高;文化氛围不浓,大学城的个性不够突出.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从"居民"的环境体验出发,着眼于大学城景观表面的可读性,为建设能够引起人们强烈意象的广州大学城提出建议:加快共享步伐,形成大学城的整体意象;建环"中心湖"标志性建筑群,凸现大学城精神;改善大学城道路,营造人性化环境;培育文化氛围,塑造大学城个性.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刘俊, 保继刚
    2007, 27(4): 369-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两处中外典型案例--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和印尼努沙杜阿度假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成功开发的综合型海滨度假区在形态规划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度假区与东道社区应保持一定的空间隔离,同时维持度假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社区在旅游开发中被边缘化;海滨度假区分区规划应坚持级差地租导向和功能控制的原则,使得稀缺的海滨土地资源开发价值得到优化;度假区内通道系统设计应简洁通畅,在保证海岸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一线度假酒店与海滨沙滩的一体性;度假区内应合理布局若干商业服务中心,既满足度假客人多样化需求,又为
  • 旅游资源与开发
    何玲姬, 李庆雷, 明庆忠
    2007, 27(4): 375-378,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在肯定旅游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正面经济效益,实现旅游扶贫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对旅游扶贫中出现的低层次、单一的社区参与模式给社区居民所带来的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定感以及使社区发展受到较大局限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旅游扶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在旅游开发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想,在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区人的发展和社区文化的繁荣.
  • 历史与文化地理
  • 历史与文化地理
    俞万源
    2007, 27(4): 379-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把握梅州城市近千年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剖析其空间形态演化的成因.受河流的阻碍与切割、行政建制的变迁与政府导向、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城市的职能转变与规模扩张等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梅州城市空间形态呈"块状-星状-纺锤形-圈层状"演化.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嬗变要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分散组团状空间形态将是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