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2009, 29(1): 1-4.
  •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温美丽, 方国祥, 陈朝辉, 李鑫华
    2009, 29(1): 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石岩水库各来水支流和坝前共计8个样点3种不同深度的水样,由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除COD)和补充项目,共计28项.水质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结果表明:根据单项标准指数法,全部采样点均检出超标污染物,共有12种污染物项目超标,其中总氮超标最严重;污染最严重的前3个样点分别是石岩河和深坑坜支流、麻布支流和石岩湖温泉度假村;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法,水库的整体水质为中营养水平,个别样点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磷是该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一些污染物有逐步沉积的
  •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陈法锦, 贾国东
    2009, 29(1): 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6年北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地区氮的收支进行了估算和环境影响分析.2006年北江流域的氮输入量为39.52×104 t,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为84.61 kg/hm2·a,稍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也高于世界一些大河流域.在氮的输出中,约38.61﹪的氮通过珠江口输送到中国南海,27.80﹪的氮通过反硝化和9.13﹪的氮通过氨挥发进入大气,剩余24.46﹪的氮储存在流域内.研究发现,北江流域的主要氮输入源均与农业活动有关,氮输入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单位面积接收总氮量主要受经济发达程
  • 气候与全球变化
  • 气候与全球变化
    欧艺
    2009, 29(1): 16-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60―2006年共47年广西88个气象测站逐日降雨量资料,分析了广西汛期暴雨站次、日数等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成因,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南海夏季风建立期与广西汛期暴雨日数、洪涝站次、受灾面积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期与广西汛期暴雨总日数等降水特征相关显著,当南海夏季风建立偏早(晚)时,广西汛期暴雨日数偏多(少),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增大(减少),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近22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 气候与全球变化
    郑琰明, 钟巍, 彭晓莹, 薛积彬, 马巧红, 蔡颖
    2009, 29(1): 2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5―2006年间在粤西云浮市采集到的40场降水样品进行降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的平均浓度为730.62 μeq/L,高于云南丽江、青海瓦里关山、香港、广东广州和鹤山等地,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降水中主要阳离子成分是Ca2+和NH4+,阴离子成分是SO42?和NO3?,共占离子总浓度的83﹪;离子浓度高值出现在降水偏少的汛期过渡期,低值则发生在降水丰沛的前汛期、主汛期和台风雨期;云浮降水离子浓度受地壳来源、工业交通污染影响较大,海洋源影响较小.
  • 气候与全球变化
    叶有华, 周凯, 彭少麟, 虞依娜, 邓敏
    2009, 29(1): 26-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变化环境压力下,非干旱地区露水研究对露水沉降规律的认识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非干旱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布片法对晴朗夜间的露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季节的露水发生频率和露水凝结量明显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同季节露水发生和凝结各不相同.秋季露水发生频率较高,达80﹪,春季露水频率较小,不到30﹪.就平均每晚露水量看,夏季和秋季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夜间最大露水量发生在秋冬季,大约0.23 mm.此外,下垫面对露水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下垫面上凝结的露水量不同,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王开泳, 陈田
    2009, 29(1):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口和产业向特定地区集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镇密集地区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单元.结合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都市经济区的新概念.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发育比较成熟的都市经济区,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的现状特征.发现珠三角地区网络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发展集中连片,呈现圈层式的发展特征.受内外因素的影响,珠三角都市经济区面临的区域竞争日趋剧烈,区域空间结构也需要不断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周平德, 周剑倩
    2009, 29(1): 37-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1990-2007年广州、深圳、香港物流业和3地的GDP、珠三角经济区GDP以及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群GDP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原理,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4.0进行分析,发现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当地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性,从统计意义上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此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业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提供依据.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蒋勇, 黄鹄
    2009, 29(1): 4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发展失衡、产业规模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职能不清等问题.在客观分析该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进而提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策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点轴机制、政府行为机制和资本流向机制;一体化策略主要有: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建立城市群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空间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构筑一体化、开放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度创新,发展乡镇实体经济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杨如树, 仇方道
    2009, 29(1): 48-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强化各类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提升海西经济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而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历程.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刘小航, 覃群, 彭思思
    2009, 29(1): 53-57,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界定入手,阐述深圳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过程,并以深圳观澜豪园为例,对深圳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可行性与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以观澜豪园为例的深圳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宏观及微观影响因素,总结出现今深圳旅游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深圳旅游房地产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胡毅, 徐逸伦, 果桂梅
    2009, 29(1): 58-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将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实体要素划分为3个部分:物质实体、经济实体和社会文化实体,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东部地区13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要素与投资额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众要素的相互作用下,物质实体中道路面积变化和经济实体中工业数量变化与城市房地产投资额的关系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房地产投资应该由"土地价格导向"转变为"人口需求导向",通过促进工业转型以及加强社会文化实体建设,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发展.
  • 地球信息科学与应用
  • 地球信息科学与应用
    刘旭拢, 钟凯文, 陈志良, 吴志峰
    2009, 29(1): 6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得到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珠江口伶仃洋两岸土地利用的数量、类型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1)在1990-2005年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15年间净增2 256.38 km2,年均增长150.43 km2/a;耕地净流失量达1 457.73 km2,年均流失为97.18 km2/a;林地年均流失31.70 km2/a.(2)从研究区综合动态度看,1990-1995年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激烈时段;从各市综合动态度看,深圳、珠海与东莞前期变化大,番禺与中山则后
  • 地球信息科学与应用
    陈焱明, 王结臣, 李丽
    2009, 29(1): 6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地图投影转换模块设计,探讨该方法在地图投影转换中以及具体投影转换模块的设计及实现,在VC6.0平台下通过相关接口的建立以及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两大主要类的设计和扩充,实现地理坐标系间、投影坐标系间或两者间的投影转换.该模块有利于快速、高效编程的实现,并具有扩展性强和易于维护等优势.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韦福巍, 甘永萍
    2009, 29(1): 7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市场现状、入境游客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总体上态势良好,入境旅游客源以外国游客为主;旅游活动季节性较弱,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与国内强省强市相比差距明显;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相比严重失衡,旅游思想意识落后,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制约因素尖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推动旅游人才建设.
  • 旅游资源与开发
    李子蓉
    2009, 29(1): 8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崇武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的地位﹑关联带动作用与旅游资源丰富和旅游市场潜力不相称.文中在实际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崇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相似类型旅游区的开发经验,力图对盘活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型为有价值的旅游产品作探讨.提出了开发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想: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文化韵律实施农居点改造,开发仿古"明街"的商业休闲新空间;开辟影视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博物馆,排演大型实景舞台剧等.
  • 历史与文化地理
  • 历史与文化地理
    许桂香
    2009, 29(1): 8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服饰文化与环境相感应原理,即是在以湿热气候为主和地理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背景下,岭南汉民系服饰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文中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观横向比较,析出其差异,即分布在江河丘陵地区的广府人服饰文化景观具有多元化特征;深处山区的客家人服饰文化景观特征单一;居住在沿海的福佬人服饰景观特征是精细、耐水.根据以上这些景观差异,划分出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服饰文化亚区.
  • 历史与文化地理
    薛熙明, 唐雪琼, 朱竑
    2009, 29(1): 9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宗教传播必须依托一定的地域空间来实现.来华基督教新教首传广东,不但与广东远离中原、面向海洋的特殊地理区位,自然交通路径发达和湿热气候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广东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繁荣的商贾文化、华侨文化、天主教文化,以及与港澳的近邻关系和发达的城镇经济等社会环境,也为新教在广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然而,新教在传播扩散过程中也对广东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基督教新教与广东地域环境的关系并非仅体现为单向的环境决定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影响过程.
  • 争鸣园地
  • 争鸣园地
    席龙飞
    2009, 29(1): 96-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周老虎"做比较,指出广州"麦船台"同为假点.上世纪70年代麦英豪定性的"秦汉造船工场遗址",30多年来始终得不到造船工程界和船史学界的认同,地理和地质学界认为这里并不存在造船和下水的条件,建筑工程和建筑考古学界则以大量出土文物证实其为南越王宫苑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造船工场遗址"既无保护,又无展出,也没有专著出版,在全国的学术界出现一片质疑和遣责声.这是麦英豪以排他性的专家"鉴研会"排斥多学科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文中呼吁麦英豪应正视现实,修正失误,广州的文物部门领导也应当检
  • 争鸣园地
    李翰
    2009, 29(1): 102-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书评
  • 简讯·书评
    潘安定
    2009, 29(1): 103.
  • 简讯·书评
    潘安定
    2009, 29(1): 104.
  • 简讯·书评
    陈可馨
    2009, 29(1): 104.
  • 简讯·书评
    郑达生
    2009, 29(1): 105.
  • 简讯·书评
    杨世高
    2009, 29(1):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