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版权和许可信息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审细节
开放获取声明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热点专题
联系我们
EN
中文
过刊目录
2013年, 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3-30
论文
综述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
汤超莲,周 雄,郑兆勇,莫少华,唐旺先
2013, 33(2): 119-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涠洲岛珊瑚样品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雨量、盐度、pH、潮位、最大波高及珊瑚普查历史资料,分析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涠洲岛的多年平均雨量为1 388 mm,多年平均盐度为32.1,目前海水pH值为8.0~8.23,均在珊瑚生长合适范围内;2)用P-Ⅲ型算式得出涠洲岛的水文要素百年一遇极值为:年雨量2 313 mm,最高潮位514 cm,最大波高6.1 m;3)涠洲岛珊瑚生长率(6~8 mm/a)大于海平面上升率(2.2 mm/a),涠洲岛最大潮差为450~500 cm,夏季白天遇低潮时,会增加珊瑚白化概率;4)若未来海平面上升30 cm,遇上512 cm高潮位与580 cm最大波高,不会对涠洲岛珊瑚礁造成毁灭性破坏。
Select
论文
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场模型中Holland B系数区域特征研究
林 伟,方伟华
2013, 33(2): 124-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olland B系数是台风风场关键的形状参数,间接表征台风影响范围及强度。基于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台风中心探测记录数据,构建了最大风速半径以及飞行层最大风速的统计模型;利用典型台风期间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了7种Holland B系数计算方法对于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Holland B参数模型;以“卡努”台风为例对Holland B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olland B系数越大,极值风速越大,台风风场风速高值区范围越集中;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历史台风中心的Holland B系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海域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更易出现高Holland B值的台风;2)我国登陆台风中心Holland B系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高值省份依次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浙江省。
Select
论文
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
朱远辉,刘 凯,艾 彬,周 霞,张虹鸥,何执兼
2013, 33(2): 133-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新丰江流域1988、1998和2011年3个时期的遥感、土地利用、气象和DEM等数据,建立了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主要受到水热气象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和土地覆盖因子的影响;1988―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优”占据了80%以上的面积,质量等级“差”占据的面积均低于5%;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质量较差的区域是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的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新丰江流域的西部和东部地区,表明其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时间推移有轻微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迅速准确地判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Select
论文
基于聚落演变的岩溶山区小尺度人口数推算方法——以普定后寨河地区为例
郑 建,罗光杰,李阳兵,周志明,王世杰
2013, 33(2): 141-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从聚落入手,采用聚落调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建立基于研究区普定后寨河地区的总体情况、地形地貌差异、聚落等级的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时期独立聚落人口动态数量进行回归模拟。步骤为:1)建立研究区已获取人口数的聚落空间分布规模(面积)与人口数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对研究区聚落与人口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研究区各时期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独立聚落人口数;2)建立各地貌区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的线性关系,推算基于地貌类型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聚落人口数;3)考虑聚落空间规模的等级效应,将研究区各时期聚落按空间分布规模划分为高、中、低3个规模等级,计算不同等级内已获取人口数聚落的人均聚落面积,然后推算未知人口数聚落的人口数;4)在上述三种推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平均法计算各时期每个独立聚落人口数。通过对比县志、人口资料和实地调查,证明通过聚落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推算聚落人口数是基本有效的、准确的。
Select
论文
2000―2010年广州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测度
蒋 丽,吴缚龙
2013, 33(2): 147-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单中心密度模型和多中心密度模型分析法对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广州人口空间动态变化表现为“内圈层(近郊区)快速增长、外圈层慢速增长、核心圈层(核心区)和外圈低速增长”,核心圈层的人口继续增长并向四周扩散,表明广州人口变动的郊区化现象明显,已呈现多中心特征,由200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2个次中心(白云区的新景街和海珠区的凤阳街)”演变至201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4个次中心(白云区的同德街、海珠区的凤阳街、天河区的棠下街和沙河街)”,次中心的人口集聚功能逐渐增强,对城市人口分布影响逐渐增大。
Select
论文
珠三角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游 珍,王 露,封志明,杨艳昭
2013, 33(2): 156-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人口增减变化、人口商度以及人口集聚度等方法,对珠三角地区1982、1990、2000和2010年4期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定量揭示了珠三角地区近30年来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人口总量变化来看,1982―2010年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了3 821.66万人,增长率达215.6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从人口流动状态看,1982―2010年珠三角地区以人口流入为主,其中珠三角的中部以及东部城市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人口迁移流入是珠三角地区总人口增加、人口集聚程度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近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口流入速率有所减缓;3)从人口集聚度上看,1982―2010年珠三角地区县市人口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年增高,深圳、广州、东莞等市已成为区域人口集聚中心。
Select
论文
国外大型事件申办热潮:政治视角的解读
靳文敏
2013, 33(2): 164-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型事件影响力共识的缺乏与其申办热情成为悖论,一方面其影响效应尚模糊不清,并引起学界的质疑和争议;另一方面城市的申办和举办热情有增无减,因而隐藏在经济目标之下的非经济动机值得关注。文章从已有文献中厘清国外大型事件的申办动机、申办过程及事件后所表征的政治效应,从政治视角解释当前国外大型事件的申办热潮。主要结论如下:1)超越“事件”本身来看,大型事件作为政府政策工具的角色突显;2)大型事件的时效性使得城市得以完成正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施的城市空间改造、城市建设,以及将一些重要的政策尽早提上日程,城市采纳事件战略具有复杂的政治动机;3)大型事件的推动者往往是城市商业和政治精英结成的联盟,一方面他们共同致力于推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借此谋求政治及商业领域的社会资本;4)大型事件被用来作为合法化工具:是展示国家认同的合法化途径;获得公众支持的合法性;获得上一级政府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的合法性;5)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申办更体现出其改善国际不平等关系及成为“非洲门户”的意愿。
Select
论文
珠三角港口体系演化模型研究
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陈 静
2013, 33(2): 171-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三角是我国港口布局的重要区域,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政治环境,区域港口体系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和过程。在详细梳理不同阶段港口体系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长时间序列构建了珠三角地区港口体系演化模型。该模型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殖民地国家的港口体系演化具有一定的差异。珠三角港口体系具有港口体系波动特征,不同于西方国家模型中只有单一集中化和分散化发展趋势的描述;其次,珠三角港口体系发展模型的起始阶段为单极化发展阶段,而非西方国家模型中的均衡化发展阶段;最后珠三角港口体系发展模型增加了对枢纽港口空间位置转移的描述。
Select
论文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空间分布
杨 帆,叶嘉安
2013, 33(2): 178-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行业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城市体系中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高级别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是所占比重较小。空间分布上,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集中在特大城市。由于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分布特征重组了城市等级结构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决定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此,中小城市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免造成用地和资金的浪费。
Select
论文
转型期社区医疗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齐兰兰,周素红,闫小培
2013, 33(2): 187-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州市统计局提供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统计数据源,以天河区卫生局提供的社区医疗机构数据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研究数据源,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社区医疗服务存在政府供给、单位制供给、集体经济供给、社会力量供给4种模式。各供给模式均具有受卫生局领导、政府部门监管和作为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础等一系列共性,同时在供给主体、服务对象、筹资与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形成相互补充的多元模式共存体系,社区医疗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与城乡二元体制、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供给主体的利益诉求综合作用是多元模式共存的机制。只有充分利用多元模式供给主体、全方位协调机制要素、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均等化,同时为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参考借鉴。
Select
论文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以东莞市虎门镇赤岗社区为例
尚志海,欧先交,曾兰华,何洁琼
2013, 33(2): 195-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概念辨析入手,将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为风险源危险性、风险受体暴露、社区应对能力和居民风险认知4个层次,并通过突变级数法定量评估社区公共安全风险。以东莞市虎门镇赤岗社区为例对其进行了社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利用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递归运算,求出其风险综合评估值为0.295,表明该社区公共安全风险很低,社区公共安全很好。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社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选取评估指标,特别强调了居民风险认知的作用,并发挥了突变级数法的优势,评估结果可准确地反映社区公共安全状况。
Select
论文
“潮州佳肴甲天下”的地理学解释
李坚诚,陈 非
2013, 33(2): 200-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解释了潮菜起源于潮汕平原,经历了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进程;潮菜美食文化的核心区是潮汕地区,而其发展的关键节点是香港,是香港的潮商崛起催生了潮菜走向高档化和精美化,且潮菜随着“潮汕人”的迁移而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而使潮菜形成潮汕本土、香港和东南亚风味三足鼎立的格局;潮菜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其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潮菜筵席的型、味与程序特点上;提出潮菜的未来发展要注重提倡健康理念、提高文化品位、提炼潮菜精神和提高竞争力。
Select
论文
旅游业空间经济效应的特征与变化——以湖南省地市为例
陈刚强,李映辉
2013, 33(2): 206-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多变量Moran’s I等分析方法,从规模相对差异、空间分布集中度与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了2001―2010年湖南省地市旅游业内部差异与外部关联性的空间经济效应。论证了旅游业区域差异的不断缩小并不表明其必然具有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即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时,湖南省旅游业规模相对差异的逐渐缩小只表明了其扩大区域经济规模相对差异的效应在不断减弱;而空间分布集中度的持续降低则表明其由起初的扩大效应不断减弱逐渐转变为缩小效应的不断增强。在外部关联性的空间经济效应上,总体上旅游业的外部空间关联性并未起到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效应;但在局部上旅游业空间关联效应的增强却强化了已形成的经济差异格局,具有扩大区域经济局部差异的作用态势。
Select
论文
社会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方叶林,黄震方,涂 玮
2013, 33(2): 212-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通过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对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密度为0.533,规模为128,直径为3,网络密度处于中等水平。上海(舟山、台州)在中心度指数、权力指数、结构洞水平、核心度等指标上得分处于优势(劣势)地位,位于整个网络的核心(边缘)。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各城市旅游业空间聚类态势与网络特征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各城市在网络中相对位置的优劣,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内部机理,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差异提供新的视角。
Select
论文
许昌市路尘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 其污染指示意义
闫 慧,吴国玺,李京忠,李 东
2013, 33(2): 219-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Bartinton MS2型双频磁化率仪对许昌市的路尘磁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许昌市城区路尘磁化率在98.33×10-8~600.92×10-8 m3/kg,平均值为319.72×10-8 m3/kg,频率磁化率在0.20%~5.94%,平均为1.92%,这种高磁化率值和低频率磁化率组合表明路尘中超顺磁颗粒含量较少,磁化率的高值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沉积造成的。2)路尘磁化率空间上具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这主要与该城市功能分区、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环境绿化情况有关。位于西北部的铁西片区和旧城区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并分布有一些工业企业,环境污染严重,路尘磁化率最高;东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城南片区环境质量均较好,这些区域路尘磁化率均较低。3)在商业中心、交通环岛和高速公路入口等处由于交通流量大,路尘磁化率值出现高出周围地区的现象。通过本文研究证明了利用路尘的磁化率特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污染状况。
Select
论文
珠三角空间梯度葫芦藓的重金属含量 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吴清华,闵兴玲,周永章,卢 强
2013, 33(2): 224-2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珠三角空间梯度上的核心区广州、近郊区肇庆鼎湖及远郊区怀集三地的葫芦藓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葫芦藓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梯级分布,其中Cu、Pb、Zn、Cr、Cd含量均表现为广州最高,分别为47.64、68.83、252.87、64.20和1.02 mg/kg;肇庆次之,分别为36.34、40.51、143.49、51.29和0.64 mg/kg;怀集最低,分别为16.42、11.80、97.13、32.43和0.21 mg/kg。珠三角地区葫芦藓内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异反映了来源差异,其中Cd、Pb、Zn和Cu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重金属元素来自于相同的污染源;而Cr与Cd、Pb、Cu和Zn的相关性相对弱一些,说明Cr的污染源与其他元素存在一些差异,或者说这个元素与其他元素同时污染大气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分析进一步揭示,三地葫芦藓污染同三地大气污染以及工业化进程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基于此,指出葫芦藓可作为研究环境污染的指示标志,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综述
Select
综述
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研究述评
谢涤湘,李华聪
2013, 33(2): 231-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博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这使得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与特征,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更加复杂。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权益博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博弈主体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对城市更新中的“社会运动”现象研究不够,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注重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逐步构建出合乎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权益博弈理论。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