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张 崧, 孙现领, 王 为, 黄日辉, 赖宜迅, 刘 韫, 朱 雷, 宋 婷, 金杏杏, 张欢欢, 田雪莲
    2013, 33(6): 647-6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 论文
    郭 宇, 黄健民, 陈建新, 吕镁娜
    2013, 33(6): 659-6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 论文
    田成静, 欧阳婷萍, 朱照宇, 邱 燕, 彭学超, 李明坤
    2013, 33(6): 666-6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磁学性质逐渐被证明是分析海洋沉积物物源的有效手段之一。选取海南岛周边海域3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海南岛以南海域,而海南岛以东和以西海域则呈现从岸向海逐渐降低的趋势。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贡献,因此可以认为沉积物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能指示陆源输入的变化。利用多个环境磁学参数对采样点进行Q型聚类,并结合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域:海南岛以东水深超过100 m的海域(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其东北面的珠江水系,同时粤西沿岸河流携带来的物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海南岛以东水深小于100 m和海南岛以南海域(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南岛沿岸侵蚀搬运以及入海河流输入;北部湾北部海域(Ⅲ区)沉积物受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沿岸河流输入物质的共同影响;海南岛以西海域(Ⅳ区)沉积物受来自海南岛西南侧河流输入、沿岸侵蚀物和由南向北的洋流所携带的沉积物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组合可有效指示近岸表层沉积物的物源变化。
  • 论文
    黄 洵,黄民生,黄飞萍
    2013, 33(6): 674-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忽视工农业生产排放源的现状,在对福建省2001―2010年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并统一转换成CO2当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能表达工农业生产过程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指标,建立改进后的对数Divisia均值分解模型(LMDI)对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上升,但环比增长率整体波动下降;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能源结构、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城市居民工业强度等因素的累积效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居民工业强度的贡献率达到了13.66%;能源强度、农业生产强度的累积效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有负向抑制作用,其中农业生产强度累积效应占负向效应总和的50%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工农业生产过程对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不应忽视。
  • 论文
    胡 最,朱 飞,邓运员,郑文武
    2013, 33(6): 681-6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流失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衡阳盆地地处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在湖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收集了衡阳盆地2000、2008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1959―2008年的降水数据、1﹕250 000 DEM数据和衡阳土壤分类图等研究资料,以RUSLE方程(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为基本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关于该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ArcGIS 9.2软件计算了衡阳盆地2000、2008年的土壤侵蚀量。在此基础上,将衡阳盆地的水土流失划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5个等级。结果表明:城镇与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衡阳盆地的土壤侵蚀状况总体好转,但仍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
  • 论文
    朱传林,段振中,李国梁,柴 健,贾 沛,马虹旭
    2013, 33(6): 689-6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因而武当山风景区的雷电防护尤为重要。截取风景区的地闪数据,以1 km2范围为基本单元,得到各单元内2008-01-01―2011-12-31期间的全部地闪频次、极性、强度等参数,分析武当山风景区雷电环境及武当山地理环境对雷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域闪电集中发生在6―8月份的午后T 14:00―18:00。闪电频数日变化规律明显,最大值出现在T 16:00,最小值出现在T 10:00―11:00。雷击大地密度整体上随高度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雷电流强度平均值与高度大致呈现反向分布趋势,拟合出的雷击大地密度与高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R达0.834 56。大气环流特征表明,武当山雷电天气主要有3种类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高空槽雷电型和低涡雷电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占主导。
  • 论文
    张亦汉, 褚浣桦
    2013, 33(6): 695-7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h交通圈”的确定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远景规划,甚至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几乎都采用欧几里得距离(直线距离)方法定性地、粗略地表示“1 h交通圈”。为弥补这些不足,文章以广州为例,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来划分广州“1 h交通圈”,定量并精确地分析该交通圈。结果表明:1)广州“1 h交通圏”覆盖了珠三角的9个主要城市,其中佛山受益最大;2)广州“1 h交通圈”的主要贡献对象是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3)由于城市道路并非直线,广州“1 h交通圈”的范围集中在主城区的120 km缓冲区范围内;4)因为广州周边的交通网络发达,其“1 h交通圈”没有显现出很多的岛状区域。此外,广州“1 h交通圈”也对经济发展、政府服务、城市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影响。
  • 论文
    高秀丽,孟飞荣
    2013, 33(6): 703-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有效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文章首先对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依赖性进行了检验。然后,基于我国1997―201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因变量空间滞后项和自变量空间滞后项,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2个方面分析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着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而且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 论文
    马亚华,杨 凡
    2013, 33(6): 711-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型城市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空港与城市经济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空港客流增长是城市长期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航空客流和物流均是城市长期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空港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因素,会促进城市经济的长期增长;其他省会城市仅存在城市经济增长至空港客流长期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空港只对城市经济具有短期效应。空港的规模大小、是否为枢纽将决定是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去理解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意义,空港条件的差异将加剧城市经济的分异,航空网络的发展也将对城市体系产生重要影响。而城市经济增长对航空运输的长期增长效应并不普遍,表明我国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对空港的依赖性还较弱。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条件,合理规划空港并布局相关产业,或许航空城将是未来都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论文
    张 定,朱胜清,曹卫东,杨 迎
    2013, 33(6): 720-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纺织服装制造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传统产业,其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微观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上海大都市区纺织服装制造业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上海纺织服装制造业企业布局的郊区化趋势明显,布局热点区从中心城区及近郊区向远郊区转移。2)境外、合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且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相对前两者,在远郊区内资企业布局强度显著提升;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东北部,以及交通便捷的近郊区和地方中心区,中型企业在分布范围和郊区分布的强度上均大于大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远郊区分布密度趋于增强,且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3)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包括:历史积淀、区位条件变迁、金融危机和政策调控、规划引导。
  • 论文
    庄大昌,叶 浩
    2013, 33(6): 731-7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出现了脱钩效应,工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步降低。3)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却相对较快,逐渐成为废水排放的主体,致使滨海水体中无机氮与磷酸盐的含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滨海地区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滨海地区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从渔获率的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广东省滨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EKC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广东省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 论文
    杨宏烈
    2013, 33(6): 737-7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关系史。为培育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亮出“十三行”国际名牌,构建国际性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项目。文章梳理了有关“十三行”的主要地名系列,分析了“十三行”地名文化的构成特色,揭示了其沿江近水的分布规律和时空传播的文化功能,提出了保护运用“十三行”地名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 论文
    刘祥学
    2013, 33(6): 748-7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具有浓厚的环境适应的特征。分布在不同地貌区的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已充分意识到所在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对水稻种植的深刻影响。为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山居壮族多选择种植生长期较长、耐寒、耐肥的粳稻为主;在平原丘陵地区的壮族则以种植生长期短的籼稻居多;为适应岩溶山区干旱少水、不利于灌溉的环境,当地壮族则多种陆稻,但由于陆稻口感不佳以及所在地区人地关系由宽趋紧,导致陆稻在壮族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此外,壮族在生活中对水稻用途的定位,也影响到水稻品种的选择与种植。
  • 论文
    李燕
    2013, 33(6): 756-7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中后期澳门的兴起既是历史选择的一次偶然,也是明代特殊海外贸易政策下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明代朝贡贸易和市舶司制度的兴衰入手,探讨澳门兴起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澳门兴起过程中广州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经济互动。同时,基于明代全国视角下的海外贸易与港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综合分析澳门、广州以及隆庆以后的月港这3个在明代后期开放的港口,探讨三者在功能、性质、贸易对象等方面的异同点,进一步论证澳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明代朝贡贸易体制对海外贸易和港口发展的束缚。正是由于广州在明代后期对外通商的垄断性和不完整性,澳门才能以广州外港的性质互补,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东西方国际贸易体系之枢纽。
  • 论文
    何小芊,龚胜生
    2013, 33(6): 766-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泉在我国古代被广泛用于观光、沐浴、保健等休闲娱乐活动。研究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对现代温泉旅游开发、游览活动和旅游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梳理相关温泉史料的基础上,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形式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包括单体与组合2种类型。温泉单体景观由泉源、汤涌、汤色、温泉生物等要素组成,属小尺度景观单元;组合景观是以温泉水体为核心和纽带,使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与景观之间,通过穿插、渗透、映衬等形成复杂的组合关系。古代一些独特的温泉景观已成为地方名胜,与其他地方名胜形成“八景、十景、十二景”等地域组景,且以“八景”为主,均为四字句组景,并具温泉景观的观感艺术化、突显温泉景观的自然美的特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借鉴作用体现在温泉景区形象塑造、设施建造、活动内容设计、对外宣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