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已成为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使得传统村落地域土地利用、就业方式、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旅游发展成为传统村落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土地、产业、人口等方面探讨了旅游驱动下地域城镇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宏村的土地城镇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景区外围,表现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2个方面,申遗前宏村的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景区内小规模的扩展,申遗后发展方向转移到与宏村隔河相对的际村,土地开发速度快且规模较大。2)经过近30年的旅游发展,宏村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以第三产业为主,2012年第三、二、一产业结构为68∶21∶11;同时旅游小企业快速发展,国际奢华度假品牌企业开始进入。3)宏村人口地域集中化趋势较为明显,主要是在旅游利益吸引下本地居民的返回以及外来投资者和劳工人口的流入,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向非农化(旅游接待业)方向转变,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社会行为方式及居民思想观念等方面日趋城市化。最后,简要讨论了影响宏村旅游城镇化的因素。
以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肇庆传统村落为对象,利用GIS和空间句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其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受传统山水文化理念影响,村落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组合形成了临水而居型、依山而建型、平地展开型和依山傍水型4种类型;2)传统村落空间扩张则受到宗族和血缘关系的支配,形成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村落空间组织;3)公共场所周边街巷整合度较高,地势平坦地区街巷结构可理解度较高;4)区域内建筑文化景观主要有广府和客家,其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5)尽管区域内存在不同的文化分区,但其建筑文化景观具有显著的岭南文化基因;6)自然地理环境是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形成的基底,社会基础和文化传承则分别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保障了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的形成。
为了解传统村落在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与国内其他省份空间分布情况差异以及其与民系特征的关系,以广东省12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和民系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与国内其他省份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相似;从地市尺度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湛江和肇庆等地市;总体上呈不均衡分布,区域尺度上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显著,全省分布密度为0.59个/千km2,梅州市最高,达到2.14个/千km2;全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存在梅州―潮汕区、广佛―东莞区、湛江雷州区以及清远连州区等4个比较明显的集聚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的特性,整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的分布格局;广东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广府、客家民系中,分布密度最高的民系为少数民族区,达1.31个/千km2,其次为韶州土话民系区,为1.00个/千km2,尽管客家民系与广府民系区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但由于这两大民系在广东省分布面较广,密度分别只有0.59和0.48个/千km2。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评价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环节,传统上基于手工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于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复杂的数据环境以及多层级多权重评价过程与计算难以可持续地实现,因而如何构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评价系统是保证评价过程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评价系统结构与评价系统所依赖的数据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的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方案以及多层级基础设施评价体系的计算逻辑与表格设计,其中重点研究了在高度依赖非结构化数据的条件下,如何基于MongoDB独特的文档类型建立集成文本、二进制流文档以及评价表格以实现一体化文档集管理的数据库存储体系,以及通过构建基础设施多层级评价体系与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差异性权重配置,实现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一致性的评价计算和分析,进而满足多样性地域环境下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评价。
为探究台湾的城市与滨海旅游地不同地理空间居民对气候变化的知觉及其与调适意愿间关系的差异,以便利抽样(拦截式访问)获取研究数据,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气候变化知觉对调适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空间居民对气候变化知觉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旅游地居民对与旅游吸引力有关的气候变化知觉感受较深;同时,在调适生活行为的意愿略高于城市居民。结论认为:居民气候变化知觉的差异与地理空间的个人微气候处理有关,且对气候变化心理体现较具体者,其提升调适意愿的可能性较高。
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乔灌木样方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林分自然稀疏规律和植物个体大小与密度的关系及其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群落尺度上也存在着自然稀疏规律,乔木群落的自然稀疏指数为-1.305 6,灌木为-1.298 9,符合Enquist提出的-4/3自疏法则。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乔木样方的平均冠幅与树高都明显减小,灌木样方的平均冠幅减小,植株高度变化则不明显。3)随着海拔高度变化,乔灌木的个体大小对其作出不同的响应。在自然稀疏表达式中,系数k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k值越小。其中乔木样方的k值变化幅度大,灌木样方幅度小,表明海拔高度变化对乔木个体大小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