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土地利用
    吴燕芳, 陈耀亮, 陆灯盛
    热带地理. 2023, 43(7): 1411-1425.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708

    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福建省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缓冲区梯度带法分析该省海陆梯度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冷热点的空间分异性,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从面积变化上看,近30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随与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大致呈持续减少的梯度变化趋势,距海岸线20 km范围二者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分别为-1 317.12和1 799.8 km2;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集中在140~240 km梯度带内。2)从转换类型上看,以耕地、草地转为林地,耕地、林地、草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为主的前10个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转移变化比例呈现沿海梯度带(44.23%)>过渡梯度带(37.31%)>内陆梯度带(15.03%)的规律;空间分布上,耕地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梯度带;草地减少和林地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过渡梯度带、内陆梯度带。3)从综合动态度上看,近30年距海岸线20 km范围的综合动态度最高(0.75%),变化程度最为剧烈;从单一动态度上看,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梯度变化趋势,其变化速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4)海陆梯度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以2000年为时间分界点,热点区域呈现“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由“北多南少”向“南多北少”转变的空间聚集特征。1990—202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海陆梯度分异特征与福建省各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政策息息相关。

  • 土地利用
    柯钦华, 周俏薇, 孙传谆, 李景刚, 李灿, 朱庆莹
    热带地理. 2023, 43(7): 1426-1439.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71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649.92 km2(增幅为28.01%)。2)研究期间区域碳固定、土壤保持和产水量服务呈上升趋势,而食物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供给和碳固定的高增益区以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的高减损区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3)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为1.05,土地利用冲突较强。主要原因是研究区权衡服务类型较多,且权衡关系较强。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自然或半自然区域(1.10)>半自然-半人工区域(0.97)>人工区域(0.77)>半自然区域(0.45)。4)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范围以弱冲突和中等冲突区域为主,但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冲突较为剧烈。冲突等级从研究区外围到中部整体呈中等—弱—中等的空间分布结构。

  • 土地利用
    曹野, 陈虹, 聂宏璋, 邵正杰, 何畅, 刘云刚, 黄慧明
    热带地理. 2023, 43(7): 1440-1452.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707

    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为案例研究地,采用当量因子、冷热点分析和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该地1990—2020年多轮区划调整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之间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表明:1)行政区划调整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ESV产生显著影响,区域总体ESV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出现了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特征。2)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虽然带来管理和资源整合的便利,但所引致的建设用地扩张以及耕地和林地减少,将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3)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权和管理权;在政府引导下,生态修复、开发规划实施效果显著。湿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对全域ESV起正向影响。南沙应充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机遇,增强区域空间治理能力,未来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共同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流域及海岸带等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打造中国沿海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标杆。并且,在考量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ESV演变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关注总体效益的评价,还应对分阶段、多层次、多方面的政府行为、土地利用和国土开发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 土地利用
    黄秋霞, 廖南燕, 杨元征, 俎佳星, 王嘉丽, 蔡文华, 杨健, 苏宏新, 杨婷
    热带地理. 2022, 42(6): 973-984.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490

    以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外2 km邻近区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9年7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并基于GIS与R语言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近35年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保护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邻近区林地和耕地面积占比最大。2)邻近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比非核心区更剧烈;二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均呈现升高-降低-不变的波动趋势,表明保护区建立后人为干扰的下降有助于土地利用格局的稳定。3)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率为邻近区向非核心区递减,表明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4)保护区非核心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迁移;邻近区建设用地与耕地重心总体上都为向西方向迁移,表明已有建设用地扩张对保护区周围的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5)保护区的管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保护区内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内部建设用地的缓慢增加与资源的不合理生产开发,仍然对保护区的生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