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海岸带研究
    田伟, 董玉祥
    热带地理. 2023, 43(9): 1665-1677. doi: 10.13284/j.cnki.rddl.003729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索关键词“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筛分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文献近百篇并对其梳理与分析,将研究阶段与理论模式进行划分,厘清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机遇。结果发现,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研究自1980s以来经历了理论提出、区域拓展、深入研究3个发展阶段。理论模式从单一的概念模式发展为不同尺度概念下的相互作用理论模式,研究方法从单一的野外测绘和海图测深资料发展到野外实地观测、室内风洞试验、3S技术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区域,从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岸扩展到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地海岸。同时,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海岸沙丘动力地貌系统难以总结出一个具有普适应的理论模式;微观尺度内,已有的理论内容难以完全的揭示波浪、潮汐水动力与碎波带/海滩和风动力与海滩—沙丘地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机理;中观尺度内,整个碎波带、海滩与沙丘系统对风暴的响应与反馈机理还需要进一步观测与深入研究,且建立事件尺度内的动力与地貌响应过程和中期地貌形态变化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更长时期的实地观测与模型改进;宏观尺度内,海平面抬升引起海岸变化的预测模型需要多时空的实地观测数据支持与验证。未来可结合历史资料、实地观测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综合分析各环境要素与碎波带、海滩、沙丘地形地貌之间的动力过程与形态响应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不同时空尺度的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关系机理,进一步完善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理论内容。

  • 海岸带研究
    王建军, 代欣召, 陈首序, 曹深西
    热带地理. 2023, 43(9): 1678-1688. doi: 10.13284/j.cnki.rddl.003740

    河口型城市海岸带地区咸淡水交汇,多种空间要素交叠,开发保护矛盾更为突出,陆海统筹难度更大,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更为复杂,亟待探索不同于其他滨海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路径。为此,文章以广州为例,针对海岸带范围划定的技术难点提出综合管理单元和自然地物的海岸带范围划定方法、针对海岸带空间功能统筹与管控的关键问题提出“总体结构+发展单元”的空间布局思路和“多维研判+分类管控”的空间管控方案,针对海岸带管理体系交叠的技术问题提出“规划引领、部门协同、空间准入”的综合管理制度设计。相较于其他滨海城市,河口型城市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应更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分级统筹、陆海多元空间的分类管控、跨部门管理规则的统领性、引导性与约束性,以丰富海岸带专项规划技术体系,推进陆海统筹战略在河口海岸地区的有效落实。

  • 海岸带研究
    王照翻, 马梓程, 熊忠招, 孙天成, 黄赞慧, 符钉辉, 陈靓, 谢菲, 谢翠容, 陈思
    热带地理. 2023, 43(9): 1689-1700. doi: 10.13284/j.cnki.rddl.003742

    以万宁海域为例,选取不同水环境条件的3景Landsat-8(20190716、20210628)与Sentinel-2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回归、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开展水深反演试验,并评价其精度。结果显示,水体透明度最好、海浪效应最弱的一景Landsat-8(20190716)数据获得最高的水深反演精度,在0~40 m水深区间,R2为0.814,MAE、RMSE和MAPE分别为3.39 m、4.31 m和0.366,在0~20 m水深区间,R2为0.874,MAE、RMSE和MAPE分别为2.24 m、3.24 m和0.449。RF算法在整个水深区间获得相对高的水深反演精度,SVM和PLSR算法在部分水深区间的水深反演中显示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