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碳排放
    陈小龙, 狄乾斌, 吴洪宇
    热带地理. 2023, 43(11): 2060-2074. doi: 10.13284/j.cnki.rddl.003744

    在梳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基础上,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测度城市群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回归模型,探讨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规律、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增效呈稳定增长趋势,具有不同空间分布格局;2)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关联特征由随机性分布向规律化分布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三大城市群城市局部空间集聚不明显;3)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有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较低,增长速度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演化与关联特征,城市群内部不协调;4)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是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 碳排放
    刘成昆, 彭庭莹, 曾冰, 曾钰
    热带地理. 2023, 43(11): 2049-2059. doi: 10.13284/j.cnki.rddl.003771

    基于2006—201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国家级新区的碳减排效应,并检验了其碳减排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设立能降低所在城市碳排放量,并且在设立3年后会对所在城市的碳排放量产生显著的长期抑制作用;2)国家级新区政策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和节能效应降低所在城市的碳排放;3)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型变化趋势,其中,对周边200~250 km范围内的城市产生显著的降碳作用;4)国家级新区对北方城市的碳减排效应高于南方城市,单城布局模式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而双城布局模式并未显著降低所在城市的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