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南海研究
    高法成
    热带地理. 2024, 44(2): 248-257.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768

    使用田野工作法,调查了广东硇洲岛渔民生计脆弱性的内生问题。研究发现,渔民因海洋生态保护所遭遇的已经显露的生活困境,或许能在政府的扶持下有所改善,但那些更多的隐性风险——内部竞争、社会保障、文化适应等生计,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渔民生产工具的投入、自身的技能、年龄与身份的模糊性,构成其内生的生计脆弱性,在现代消费市场的刺激下容易对海洋资源造成破坏性作用。基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渔民生计的脆弱性内生于生产力快速提高导致的其自身技能未进行更迭,未能建立适应生产力需求的新的生产关系,因而造成人海关系的紧张。要解决渔民生计的脆弱性内生问题,需从渔民的文化特殊性出发,由内而外地改革渔民的生产关系,更新渔民的技能、建立有效的组织,逐步缓解人海关系的紧张状态,以实现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南海研究
    阎根齐, 吴昊
    热带地理. 2024, 44(2): 258-268.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822

    通过研究西沙群岛的历史认识和地理环境演变,强调了地理特征和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风力、潮流和海浪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人至迟在汉代对“岛”和“沙洲”就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岛屿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于4 000年以上,地势相对较高,不易被海水淹没。相反,沙洲是相对年轻的地貌,其地势较低,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2)风力、潮流和巨浪对西沙群岛地貌的变化有重要影响。风力和巨浪堆积沙洲,但同时也能导致其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潮流的周期性变化也对这些岛屿和沙洲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变迁不仅是地貌的动态展现,也与海洋生物数量下降趋势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岛和沙洲在地理特征和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沙群岛地貌的变迁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西沙群岛的演化过程,以及保护和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