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协调适配是实现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有效把握二者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在梳理两系统协同发展框架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其次,运用协同关系测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协同关系的时空演进特征;最后,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序演进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协同指数保持上升态势,从2011年的极低协同(0.180)提升至2020年的低级协同(0.279)。2)空间分布上,呈稳定的“东-中-西”递减梯度结构,空间协同特征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3)各解释变量对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协同关系具有正向效应,政府调控和人力资本高值区在研究期末呈现自东向西扩散态势,而城镇化水平、技术实力和互联网供给能力在文旅资源禀赋优势更大、发展空间更具潜力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更明显的推动作用。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究文旅融合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PVAR模型,综合测度文旅耦合协调度指数与经济韧性指数,分析二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文旅耦合与经济韧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文旅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呈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经济韧性缓慢增长且呈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3)虽均受重大卫生事件影响,但2020年文旅耦合协调度与经济韧性整体高于2003年;4)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文旅耦合与经济韧性相互负向影响且短期内以负面作用为主,其影响水平逐渐减弱。该研究为破解文旅融合发展困境、强化区域经济韧性提供决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