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地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媒介地理
    刘瑞宽, 李同昇, 常芳, 李九全, 陆媛媛
    热带地理. 2024, 44(8): 1475-1486. doi: 10.13284/j.cnki.rddl.20230606

    地方记忆和情感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经典话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社交平台,构建出与实体空间不同的虚拟空间,为地方记忆和情感寄托提供新的载体。文章基于脱域机制和媒介地理相关理论,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量化字幕、弹幕和评论数据,探析“数实融合”背景下地方记忆被唤醒的过程。结果表明:1)字幕的主题词包括故乡、食物、味道、生活等,弹幕和评论中的核心节点包括食物、故乡、味道等,与其他节点共同构建语义网络;2)纪录片通过数字媒介平台唤醒观众的地方情感记忆,建构了承载饮食实践和地方归属感的社会文化空间;3)数字媒介为观众提供了新的互动平台,消解了实体空间对交流方式的地域限制,实现身体缺场和精神在场的共存,缩短了人与故乡的情感距离。

  • 媒介地理
    胡康, 斯科特·麦夸尔, 李昕恬
    热带地理. 2024, 44(8): 1487-1499. doi: 10.13284/j.cnki.rddl.20240029

    流浪猫作为边缘动物活跃于人类的生存空间之中,数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围绕流浪猫所展开的混合性空间交互具有特殊的文化生产与人际互动意义。文章运用技术漫游、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媒介地理学中的地理媒介理论,对深度媒介化社会中的“助猫实践”展开研究,主要考察助猫者如何建构媒介化助猫空间、以何种方式与流浪猫产生空间性交互、助猫空间中存在何种媒介化期待与解释、产生了哪些人际交往或矛盾,又会如何影响地点的形塑与认知。研究发现,人与媒介在动态交互中建构出突破虚实维度的助猫空间,人的“数字化漫游”、流浪猫的“超可见性”在其中上演;基于所建构的助猫空间,猫与猫屋的流动(转移、搬迁、拆除)伴随着人与空间的对话、协商与斗争,具有丰富的空间生产意义;助猫者凭借数字媒介在具有混合性质的助猫空间中与不同行动方相遇,同一或对立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生成,编谱着地方性的记忆情结,折射出存在于社会的现实问题,乃至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过往媒介地理学研究进行反思,细分出“技术型地理媒介”与“生命型地理媒介”,以拓展地理媒介的研究版图,并勾勒出人与流浪猫共生空间建构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