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版权和许可信息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审细节
开放获取声明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热点专题
联系我们
EN
中文
图/表 详细信息
丹霞山陡坡上风化洞穴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
史月欣, 陈留勤, 杜丁丁, 柴乐, 王子涵
热带地理, 2023, 43(
1
): 103-114. DOI:
10.13284/j.cnki.rddl.003614
图4
恐龙岩洞气象监测曲线
本文的其它图/表
图1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DEM图
注:
ASTER GDEM 30 m分辨率的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www.gscloud.cn/home)
图2
丹霞山陡坡的砾岩和砂岩层上的风化洞穴
注:
a~f图为砾岩中的大型风化洞穴。其中a~c图为恐龙岩,d~f图为扬州寨;g~i图为梦觉关砂岩中的大型风化洞穴,i图为梦觉关左侧一个直径约1 m的圆形洞穴,注意该洞穴的顶部边缘有一个宽约20 cm的小型蜂窝状洞穴条带,与锦石岩寺主洞的龙鳞片石非常相似;j图为锦石岩寺主洞沿着砂岩层发育,其顶底均为砾岩;k~n图为锦石岩寺主洞内后壁上的小型蜂窝状洞穴(龙鳞片石),其中图m显示次一级的小洞穴发育,图n显示小洞穴分布受到层理的控制;o图为睡美人山禄意堂砂岩弧形崖壁上发育小型蜂窝状洞穴,p、q图分别是图o顶部和下部蜂窝状洞穴的局部放大照片,小洞穴密集发育,但洞穴之间的隔壁非常薄
表1
丹霞山风化洞穴的基本特征总结
表2
丹霞山恐龙岩和扬州寨洞穴尺寸和洞口朝向统计
图3
锦石岩洞气象监测曲线
图5
丹霞山砾岩和砂岩显微镜照片
注:
a和b采自恐龙岩,为丹霞组巴寨段砾岩,砾岩颗粒支撑结构,风选性和磨圆程度较差,砾石呈次棱角-次圆状,颗粒之间有大量钙质胶结物(Ca);c~f采自禄意堂,为丹霞组锦石岩段风成砂岩,颗粒支撑结构,主要为钙质和铁质胶结物,前者充填于颗粒之间的空隙,后者常呈薄膜覆盖在颗粒上,颗粒胶结程度较为疏松,颗粒间钙质胶结物溶解流失导致颗粒松解脱落(f)
表3
丹霞山不同泉水和池水中水样的pH
图6
锦石岩和恐龙岩岩石样品的电导率
图7
恐龙岩岩石样品的主要阴阳离子(mg/L)
图8
丹霞山锦江两岸的禄意堂和锦石岩洞相对位置示意
注:
禄意堂为一个较浅的弧形崖壁,底部和顶部发育小型蜂窝状洞穴;锦石岩洞为一个深12 m、高8 m的扁平洞穴,在洞穴后壁发育小型蜂窝状洞穴——龙鳞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