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 2015, Vol. 35 ›› Issue (6): 910-916.doi: 10.13284/j.cnki.rddl.002788
任炳勋
出版日期:
2015-11-05
发布日期:
2015-11-05
作者简介:
任炳勋(1968―),男,广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聚落地理,(E-mail)918090886@qq.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53)
REN Bingxun
Online:
2015-11-05
Published:
2015-11-05
摘要:
以广东省86个方形围合族落为例,应用文献梳理、实地观察、建筑实测、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过程,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研究表明:广东省方形围合族落演化经历了草创期、次密集期、密集创建期和停滞期4个阶段;族落形态由早期的大型与小型相混合,中期大小型均衡稳定,后期向小规模演变;族落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地理条件、民系迁徙、地域优势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角楼、中轴祠堂、围数三因子作为分类的判定标识,运用数学排列组合与八卦分类方法,将族落划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8种类型,其类型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四大聚集区,而且聚集区之间存在散布着以巽型为主的客家民系,并存在西南和西北2个空白区。
任炳勋. 广东方形围合族落的时空演化及类型划分[J]. 热带地理, 2015, 35(6): 910-916.
REN Bingxu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quare Enclosure Clan Settlement in Guangdong[J]. TROPICAL GEOGRAPHY, 2015, 35(6): 910-916.
[1] 李红波,张小林.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J].人文地理,2012,27(4):103-108.[2] 王晓伟,何小芊,戈大专,等.中国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2,32(1):107-112.[3] 刘沛林,刘春腊,李伯华,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6):810-817.[4] 唐承丽,贺艳华,周国华,等.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4,69(10):1459-1472.[5]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25(3):485-494.[6] 金其铭.中国农村聚落地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 司徒尚纪.岭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8] 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9] 吴庆洲.客家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 刘丽川.深圳客家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11]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传承性视角下乡村聚落历史时空格局特征及演化研究——广东省连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2,27(2):87-91.[12] 姜雪婷,严力蛟,后德仟.广东永汉传统农村的聚落生态观[J].生态学报,2011,31(19):5654-5662.[13] 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史话[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4] 张卫东,王洪友.客家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
[1] | 吴萍昊,钟凯文,胡泓达,赵怡,许剑辉,王云鹏. 基于Sentinel-1A数据在广东省近海海面风场反演应用[J]. 热带地理, 2019, 39(3): 357-364. |
[2] | 杜志威,张虹鸥,叶玉瑶,金利霞,王长建. 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19, 39(1): 20-28. |
[3] | 邓瑞民,李少英,吴志峰,匡耀求,马世发. 广东省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区域差异与驱动机制[J]. 热带地理, 2018, 38(5): 689-698. |
[4] | 符家铭,刘毅华. 广东省人口局部收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东莞莞城为例[J]. 热带地理, 2018, 38(4): 525-535. |
[5] | 杨佳意,朱晟君. 产业转移政策对地区产品结构演化的影响 ——基于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的实证分析[J]. 热带地理, 2017, 37(4): 452-461. |
[6] | 任启伟,李鑫华,尹小玲,李晶晶. 广东省干旱灾害识别及变化趋势[J]. 热带地理, 2017, 37(4): 494-500. |
[7] | 杨江敏,杨 忍,薛德升. 广东省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17, 37(4): 601-609. |
[8] | 袁少雄,唐光良,张虹鸥,宫清华,尹小玲,黄光庆. 广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民系特征[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18-327. |
[9] | 许树辉. 产业转移下的广东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 区际分工演变——基于2005―2014年统计数据 [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47-355. |
[10] | 王长建,张虹鸥,叶玉瑶,苏泳娴,陈伟莲.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基于IO-SDA模型 [J]. 热带地理, 2017, 37(1): 10-18. |
[11] | 梁中雅,冯艳芬. 广东省乡村类型划分及乡村性评价的时空变化[J]. 热带地理, 2016, 36(6): 995-1004. |
[12] | 吴小节,洪彦玲,汪秀琼,郑荣宝. 2000―2012年广东省城市生态文明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轨迹对比[J]. 热带地理, 2015, 35(6): 950-958. |
[13] | 梁育填,刘鲁论,柳 林,陈蔚珊. 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贸易格局的时空变化[J]. 热带地理, 2015, 35(5): 664-670. |
[14] | 沈 静,黄双双. 环境管制对广东省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J]. 热带地理, 2015, 35(5): 745-752. |
[15] | 李丹,彭智平,韩留生,王重洋,刘尉,黄思宇,陈水森. 基于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广东省稻田土壤快速分类[J]. 热带地理, 2015, 35(1): 29-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