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 2016, Vol. 36 ›› Issue (2): 208-215.doi: 10.13284/j.cnki.rddl.002819
何 峰1,李雨薇2,陈 征1
出版日期:
2016-03-31
发布日期:
2016-03-31
作者简介:
何峰(1975―),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建筑文化、人文地理,(E-mail)hefeng@hunnu.edu.cn。
基金资助:
HE Feng1,LI Yuwei2,CHEN Zheng1
Online:
2016-03-31
Published:
2016-03-31
摘要: 临武碉楼是湘南地区一类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悠久,在临武乡村分布极为广泛,但目前遗存不足10座。这些建筑通常选址于村口下方数十至数百米之处的古道旁或水塘间,被当地人称为“水口”“下守”。临武碉楼外形封闭坚固,四面墙体从上而下布满了排列有序的长方形射击孔,军事防御功能明显。此外,临武人还赋予碉楼宗教神殿、书院私塾、亭台楼阁和风水守护等功能。临武碉楼为研究临武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社会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何峰,李雨薇,陈征. 临武碉楼建筑特征及功能探析[J]. 热带地理, 2016, 36(2): 208-215.
HE Feng,LI Yuwei,CHEN Zheng. Architectur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Embrasure Fortresses in Linwu County, Hunan[J]. TROPICAL GEOGRAPHY, 2016, 36(2): 208-215.
[1] 刘亦师.中国碉楼民居的分布及其特征[J].建筑学报,2004(9):52-54.[2] 张国雄.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与类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4):79-84.[3] 杨嘉铭.丹巴古碉建筑文化综览[J].中国藏学,2004(2):93-103.[4] [宋]范晔撰.后汉书:第十册·卷82―90(传)[M].[唐]李贤,等,注.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北京:中华书局,2012:2858.[5] 红音.嘉绒藏族碉楼考察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54-59.[6] 多尔吉.嘉绒藏区碉房建筑及其文化探微[J].中国藏学,1996(11):132-139.[7] 石硕,刘俊波.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4-80.[8] 卢倚天.赣南围屋与闽西土楼的防御性空间比较——以燕翼围与怀远楼为代表[J].华中建筑,2009,27(8):192-195.[9] 熊华希,宋璟,王琨.赣南围屋——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建筑特征研究[J].福建建筑,2013(10):36-38.[10] 张万胜,周宏,梁锦桥.开平碉楼的类别及典型特征比较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3):412-419,440.[11] 胡波.碉楼:一个时代的侨乡历史文化缩影——中山与开平碉楼文化的比较和审视[J].学术研究,2007(5):150-155.[12] [清]邹景文原修,吴洪恩续修.湖南省临武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13] 刘玉堂,袁纯富.楚国交通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58.[14] 郭仁成.楚国经济史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78.[15] 政协临武县委员会.楚南古邑,魅力临武(临武文史第十二辑)[M].郴州:郴州市湘南地质制图彩印厂,2012.[16] 曹树基.湖南人由来新考[M]//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历史地理第九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4-129.[17] 谢奇勇,李益.湖南省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J].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49-53,70.[18] 李沥青,李日贤,熊玉华,等.南国郴州[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4:7.[19] 湖南省临武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武县志(1989)[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7-14.[20] 湖南省蓝山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蓝山文史资料第2辑蓝山瑶族[M].蓝山:蓝山县印刷厂,1991:3. |
[1] | 隋洪鑫, 杨秀, 徐姗, 周道静. 城市功能空间更新研究进展与新时期重点方向[J]. 热带地理, 2020, 40(6): 1150-1160. |
[2] | 保继刚, 张子昂, 曲鸣亚. 城市功能与地位转变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热带地理, 2020, 40(4): 604-611. |
[3] | 罗伟玲, 王艳阳, 张恒. 基于多源数据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以广州市为例[J]. 热带地理, 2020, 40(1): 110-118. |
[4] | 李嘉仪,董玉祥. 珠海市镇域耕地多功能性与安全耦合协调度分析[J]. 热带地理, 2019, 39(3): 410-419. |
[5] | 李景保,何 蒙,吕殿青,于丹丹,杨 波.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变化的影响[J]. 热带地理, 2019, 39(1): 135-143. |
[6] | 叶晓琪,宋小青,谭子安,吴志峰. 大都市镇域耕地功能格局及其成因 ——以广州市为例[J]. 热带地理, 2017, 37(6): 862-873. |
[7] | 梁雄飞,阴劼. 基于景观单元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热带地理, 2016, 36(4): 564-571. |
[8] | 刘旭拢,邓孺孺,秦雁,梁业恒,熊龙海. 东江流域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J]. 热带地理, 2016, 36(2): 296-302. |
[9] | 李银强,余克服,王英辉,王瑞. 珊瑚藻在珊瑚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J]. 热带地理, 2016, 36(1): 19-26. |
[10] | 李 鹏,张小敏,陈 慧.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世界遗产地的空间生产——以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热带地理, 2014, 34(4): 429-437. |
[11] | 阚兴龙,周永章. 北部湾南流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J]. 热带地理, 2013, 33(5): 588-595. |
[12] | 阚兴龙,周永章. 北部湾南流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J]. 热带地理, 2013, 33(5): 588-595. |
[13] | 黄 莉. 城市功能复合:模式与策略[J]. 热带地理, 2012, 32(04): 402-408. |
[14] | 江海燕, 周春山. 广州公园绿地的服务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热带地理, 2011, 31(4): 397-402. |
[15] | 李景保, 王建, 邓楚雄, 帅红. 基于水沙过程的洞庭湖系统功能健康内涵及其表征[J]. 热带地理, 2011, 31(2): 205-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