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研究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付淑清, 朱照宇, 邱燕, 欧阳婷萍
    2008, 28(2): 9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依据沉积柱状样的颜色、粒度、矿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等特征,结合微体古生物记录等对南海南部陆坡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期一间冰期气候变化引起的海一陆变迁、通道启闭和上升流活动等造成了南海南部陆坡区的古沉积环境曾一度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在末次冰期期间,由于海平面降低,搬运入海的陆源物质增加,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同时由于该区域水体相对较为封闭,水体交换减弱,陆坡区海底的沉积环境基本上为还原状态.冰后期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态环境趋好,特别以全新世早期为最佳;并且由于水体的流通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昆, 高全洲, 焦树林, 王振刚, 佘建伟, 丁健
    2008, 28(2): 103-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江在粤北坪石盆地保留有6级河流基座阶地,是目前广东省内发现级数最多的阶地.阶地基座受后期风化作用影响,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基座.已有的河流阶地TL年代数据显示,本区风化基座的发育年代符合中国南方红土期的时空变化规律,但其形成机制与我国红土期相应的华南地貌风化壳有别.风化基座发育受到本区构造抬升和夏季风气候的共同影响.在我国南方红色风化壳广泛发育时期,西部地区的泥石流也出现多期活动.总体上看,泥石流发育期滞后于红土发育期,且不存在红土期内多次发育的特征,这说明夏季风气候对华南地区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红色风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唐英平, 尹云锋, 高人, 陈光水, 郭剑芬, 钱伟
    2008, 28(2): 109-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密闭红外气体分析方法(IRGA)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段,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始终高于水田,并且这种变化在培养前期更为明显.指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土壤呼吸和表层土壤(0-5cm)温度的关系.当土壤呼吸速率达到稳定后,Q10值表现为林地大于水田,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Q10值与培养时间均呈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明华, 吴乃庚, 郭海波, 徐奇功, 肖炳坤
    2008, 28(2): 114-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67-2006年逐年雷暴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近40 a来惠州市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市属于雷暴多发区,近加a来年均雷暴日为78.1 d,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6.57 d/10a,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各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但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约占全年的90.9%,其中夏季雷暴日(6-8月)约占全年55.8%,1、11和12月最少;雷暴初日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3月初,终日一般
  • 理论与方法研究
    姚胜芳, 黄治逢, 农孟松, 唐文
    2008, 28(2): 119-123,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广西90个站49 a(1956-2004年)的冰雹资料,采用回归统计、天气概念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冰雹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处在低纬地区的广西,冰雹天气与地形密切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具有"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区比沿海多"的特点;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百色、河池是冰雹的频发区;冰雹发生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不太明显,但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多出现在午后14~19时;2-5月是广西冰雹发生的主要季节,尤其集中发生在3-5月,原因是春夏之交是冷暖窄气活跃、交缓最明显的时期,由此春末夏初冰雹个大、发生频次高.
  • 理论与方法研究
    邓国军, 刘凯, 王树功, 周永章
    2008, 28(2): 124-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园前(2002年)和建园后(2006年)对松山湖水库两次水质监测结果,结合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探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对松山湖水库水质的影响,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水质恶化的建议.分析表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试点,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但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仍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这与园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较大变化有一定关系,并指出未来的水质影响将主要来自面源污染.为使得松
  • 理论与方法研究
    班嘉蔚, 殷祚云, 张倩媚, 韦明思
    2008, 28(2): 129-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地处南亚热带的广东省鹤山草坡在从草本优势群落演变为灌木优势群落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土壤营养等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变化,发现其转变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有所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均增加1倍多,同时会积累更多的生物量.恢复早期草本优势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生境条件如土壤水分、养分等的改善,这为其后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条件,有利于群落向灌木优势的结构方向发展,同时能促进群落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但以灌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土壤含水量等特征仍处于较低水平.南亚
  • 理论与方法研究
    余国扬
    2008, 28(2): 134-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业镇是构建主导产业群体系的建制镇,是一个最基层的行政区域.主导产业群体系是产业集群等产业组织的高级形式,是专业镇成为乡镇和中心镇高级形态的根本体现.专业镇实施产业经济、地域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等建设协调发展,使它有别于各种产业园区的发展.镇域"根植性"和"集群文化"是主导产业发展的莺要人文因素.镇政府在培育主导产业、根植性、集群文化三者互动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专业镇发展是镇政府执政治理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 理论与方法研究
    游细斌, 魏清泉, 汤放华
    2008, 28(2): 139-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对区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通过对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湖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的路径:整合区域传统文化,强化内生型发展的文化支持力;整合区域间文化,利用区位优势,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加强经济协作能力;创新企业文化,强化区域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支持力;加快体制创新,弱化路径依赖的消极影响;发展文化产业.
  • 区域发展研究
  • 区域发展研究
    马学广, 王爱民, 李红岩
    2008, 28(2): 144-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分权改革给原本僵化、封闭的社会经济体制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城镇密集地区,但同时也滋生了大量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横跨性议题,导致区域差距扩大、公共服务不足、地方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治理方式以化解冲突和矛盾.本文中以跨域治理理论为指导,以中山市为例,尝试通过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适当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地方政府跨域治理.
  • 区域发展研究
    邓毛颖, 蒋万芳
    2008, 28(2): 150-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法,相埘于传统的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而言,投资少、见效快、建设周期短的快速公交系统是短时间内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最佳选择之一.文中以广州市为例,在分析公交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BRT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广州市BRT线路远期、近期布局构想,站点设置和现状道路断面改造方案,以及多条BRT线路共用BRT走廊的"灵活式"运行模式,为各城市寻求适合自身要求的BRT系统提供参考.
  • 区域发展研究
    刘泽煴, 肖玲
    2008, 28(2): 155-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介绍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内涵入手,分析广州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广州采用新城市主义思想进行城市建设会受到制度的制约、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问题的阻碍和利益冲突的干扰,着重探讨广州借鉴新城市主义思想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可行性:土地资源匮乏的制约使新城市主义思想更容易被接受与实践,"城市化后发优势"使广州城市建设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深入人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会推动新城市主义的实践.
  • 区域发展研究
    陈彩霞, 陈雪梅, 甄坚伟
    2008, 28(2): 161-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市区北部处于该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山、城、田、海"生态系统中"山"与"城"的结合地带,对维护该市景观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该区域的自然景观生态造成干扰:占用土地资源和空间,割裂山林景观的连续性;人工栽培的外来植被取代原生乡土植被现象严重;混乱的建筑布局和形态破坏山林景观的视觉美感;区域综合景观生态功能被削弱.在对广州北部房地产开发现状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就如何协调房地产开发与自然景观生态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措施.
  • 区域发展研究
    林琳, 李禹辰, 肖玲
    2008, 28(2): 166-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广东省23所华侨农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运用计量方法对伞省华侨农场的经济特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农场经济上的等级差异及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阐释,探讨各类型农场的产业结构优化思路,以期为广东省华侨农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 区域发展研究
    宁艳梅, 周文元, 曾晓妹, 彭贵阳
    2008, 28(2): 172-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湖南省衡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区位因素、地形地貌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衡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呈如下规律:靠近衡阳市和衡南县城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高,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多,远离城区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少;而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化、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则刚好与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相反.
  • 旅游资源与开发
  • 旅游资源与开发
    陈升忠, 金利霞
    2008, 28(2): 177-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潮州"内外三山、两水一湾"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潮人文化"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潮州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发展潮州大旅游的角度和"旅游旺市"战略出发,提出潮州发展旅游的布局构想: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定位;以"韩江流域、黄岗河水域"为主线,以"凤凰山"、"桑浦山一梅林湖"、"潮州市区"、"三饶古镇"、"黄岗镇"、"柘林湾"为中心圈层的"两带六圈层"的规划开发格局.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冯亚芬, 贾铁飞, 曾镜源
    2008, 28(2): 182-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在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1990-2006年期间的70篇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GIS研究、GIS在旅游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研究、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GIS在旅游制图中的应用研究等5个方面,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亟待加强.
  • 历史与文化地理
  • 历史与文化地理
    蔡晓梅, 司徒尚纪
    2008, 28(2): 187-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壮、瑶、畲族是广东的世居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特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壮族饮食结构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和麦类为辅,副食品种包罗万象,饮料以酒为主;瑶族喜食糯米、山珍野味和油茶;畲族以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为主食,喜食黄米粿,喜饮三道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改变、社会文化的进步,某些饮食文化特质慢慢消失,但却通过一些隐性或显性的形式反映在作为强势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饮食文化民系上.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三大汉民系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融而不合,各自又保留着原
  • 历史与文化地理
    李爱军, 司徒尚纪
    2008, 28(2): 193-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起源于北宋杨家将抵抗外敌入侵历史的杨家将文化,经过长期的戏剧、小说等文艺形式和信仰扩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之一.与杨家将相关的地名分布广泛,遍布内地18省市.其成因与杨家将历史活动、文化信仰、军事激励、祭祖文化等因素有关,地域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形成以杨家将历史活动区域为中心的历史活动区、军事文化地名扩散区、敬仰文化地名扩散区、后代迁徙地名扩散区四大功能区,其中以黄河中下游和汉水上游地区为杨家将地名分布的最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