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riedmann.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7:69-83 [2] Sassen S.The Global City:NewYork,Lon-don and Tokyo.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3] 吴林军;余长景.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17(05):91-95 [4] Beaverstock J V;Smith R G;Taylor P J.A roster of world cities.Cities,1999,16(06):445-458 [5] 刘玉芳.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07,14(04):88-92 [6] 张敬淦.把北京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城市问题,2003,112(02):2-4 [7] 袁晓玲;杨敬舒.西安实现国际化城市差距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01):46-49 [8] 徐科峰.青岛市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综合评价及战略对策.经济地理,2000,20(03):66-69 [9] 薛德升;孙丽萍;李志刚.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地理科学,2006,26(05):520-528 [10] 徐巨洲.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城市规划,1995,(03):5-9 [11] 姚士谋.国际性城市建立的背景与机遇.城市规划,1995,(03):25-27 [12] 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展望.管理世界,2000,(03):40-43 [13] 沈金箴;周一星.世界城市的涵义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城市问题,2003,(03):13-16 [14] 兰芳.城市国际化进程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6, [15] 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8,15(02):104-110 [16] 李立勋.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城市.城市问题,1994,(04):37-41 [17] 刘曙华.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对策探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05):29-32 [18] 李伟进.学习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之路.区域经济,2009,(03):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