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 2015, Vol. 35 ›› Issue (6): 797-803.doi: 10.13284/j.cnki.rddl.002721
王 芳,周年兴,关 健,彭 鹏
出版日期:
2015-11-05
发布日期:
2015-11-05
通讯作者:
周年兴(1976―),男,浙江江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地理研究,(E-mail)zhounianxing@263.net。
作者简介:
王芳(1989―),女,江苏高邮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地理研究,(E-mail)wangf_ang@126.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D79、00029)
WANG Fang,ZHOU Nianxing,GUAN Jian,PENG Peng
Online:
2015-11-05
Published:
2015-11-05
摘要:
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代表之一,是在特定地域空间上的景观文化表达。文章根据景观基因理论从本体形态和文化环境2个维度,识别民歌文化景观的基因结构,并结合定量数据分析民歌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体裁而言,号子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域,山歌分布于山地,而小调则分布于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就题材而言,劳动生产类民歌分布于精耕细作的东部地区,爱情婚姻类民歌分布于远离中原文化的地区;音韵特点而言,徵调式民歌所占比重最大,羽调次之,而角调最少。少数民族的民歌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表演形式也因地域差别具有较大差异。民歌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地理环境的居民形成不同的感知空间,从而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符号特征的地方民歌。
王 芳,周年兴,关 健,彭 鹏. 中国民歌文化景观基因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J]. 热带地理, 2015, 35(6): 797-803.
WANG Fang,ZHOU Nianxing,GUAN Jian,PENG Peng.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Landscape of Chinese Folk Song[J]. TROPICAL GEOGRAPHY, 2015, 35(6): 797-803.
[1]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 胡海胜,唐代剑.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95-100.[3] MELNICK R Z.Cultural Landscapes:Rural Historic Districts in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M].Washington D C: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s Service,1984.[4] ALANEN A R,MELNICK R Z.Preserving Cultural Landscapes in American[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5]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23(4):123-126.[6] 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4):103-111.[7] 吴康.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9):1427-1438.[8] 吴永生,冯建,张小林.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J].人文地理,2005,20(2):88-91.[9] 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4):26-33.[10] 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7):29-40.[11] 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其色彩区的划分[J].中国音乐学,1987(1):105-117.[12] 乔建中.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3-9.[13]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14] 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1-8.[15] 翟文燕,张侃侃,常芳,等.基于地域“景观基因”理念下的古城文化空间认知结构——以西安城市建筑风格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2):78-80.[16] 刘沛林,刘春腊,李伯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6):810-817.[17] 胡最,刘沛林.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J].人文地理,2008,23(6):13-16.[18]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4):109-112.[19]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12):1496-1506.[20] 胡最,刘沛林,陈彤.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1):183-188.[21]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9,29(10):1731-1736.[22]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N].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7. [23] 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4]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9,29(10):1731-1736.[25] 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6]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28-29.[27] 李继峰.非物质文化景观时空描述模型:理论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28]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分析研究[J].地理学报,2001,56(1):64-74.[29] 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2009,20(1):18-24.[30] PALMER C.Tourism and the symbols of identity[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313-321.[31] 卡希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2] 周永广,张金金,周婷婷.符号学视觉下的旅游体验研究——西溪湿地的个案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4):115-120.[33] 杨文强.符号及符号化的局限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51-54. |
[1] | 郭建科, 田冬翠, 胡凯. 中国海洋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23, 43(9): 1712-1725. |
[2] | 龚胜生, 李春明, 肖克梅. 中国自杀死亡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热带地理, 2023, 43(9): 1760-1776. |
[3] | 吕拉昌, 赵彩云. 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J]. 热带地理, 2023, 43(8): 1479-1488. |
[4] | 李楚海, 林娟, 卢嘉新, 伍世代. 中国银行退出网点的多尺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23, 43(8): 1501-1511. |
[5] | 雷博健, 张瑛. 离与合:爱彼迎化实践模式研究——以斐济和瓦努阿图华侨民宿为例[J]. 热带地理, 2023, 43(8): 1575-1585. |
[6] | 李心恬, 段要民, 冯建喜. 农村土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J]. 热带地理, 2023, 43(6): 1134-1145. |
[7] | 王新越, 郭利贞. 中国海洋国防旅游形象解析及其传播模式[J]. 热带地理, 2023, 43(6): 1211-1220. |
[8] | 古恒宇, 李薇, 刘晔, 武荣伟.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与中国流动老人居留意愿[J]. 热带地理, 2023, 43(6): 1123-1133. |
[9] | 丁雁南. 地图上的默会知识——以《中国古航海图》上的外罗为例[J]. 热带地理, 2023, 43(5): 783-794. |
[10] | 赵彪, 庄良, 王开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级市设置的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J]. 热带地理, 2023, 43(5): 795-807. |
[11] | 海少琪, 汪侠, 史舒悦.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性别差异: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23, 43(5): 897-912. |
[12] | 苑诗晨, 匡爱平, 吴明宇, 汪明峰. 中国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网络及区位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23, 43(4): 608-619. |
[13] | 李佳洺, 张培媛, 孙家慧, 李秋秋.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网络及其相互作用[J]. 热带地理, 2023, 43(4): 646-656. |
[14] | 李苑君, 吴旗韬, 李苑庭, 梁木新, 武俊强, 金双泉. “流空间”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结构与机理[J]. 热带地理, 2023, 43(4): 657-668. |
[15] | 蔡超岳, 唐健雄, 刘雨婧. 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 热带地理, 2023, 43(4): 720-7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