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纪念馆 (原位区和 新建区) | Lisle(2004) | 9·11纽约世贸中心遗址 | 供人纪念和增强归属感、社区感和团结感 | 大众游客 |
Sodaro(2019) | 9·11美国国家纪念博物馆 | 叙述过去暴力历史,传授过去的教训,努力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暴力 | 大众游客 |
Beech(2000) |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 诠释布痕瓦尔德纳粹政权的暴行和纪念逝去的人,保存记忆并教育游客 | 大众游客 |
Cohen(2011) | 耶路撒冷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 是纳粹浩劫进行持续研究和教育的资源,保存了文化和历史经历 | 大众游客/侨民/纳粹 浩劫幸存受害群体 |
梁璐等(2018) |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 公众祭奠、爱国教育及地震科普 | 大众游客 |
纪念碑 | Hartig等(1998) |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机动车事故遇难者路边纪念碑 | 逝去生命的世俗纪念,象征男子气概 | 大众游客 |
名人纪念地 | Alderman(2002) | 格雷斯兰—艺人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最终居住地和安息地 | 纪念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同时对某些社会团体来说具有宗教般的意义 | 大众游客/崇拜者 |
奴隶城堡 | Mowatt等(2011) | 海岸角城堡和埃尔米纳城堡 | 是非洲奴隶制漫长痛苦历史的重要实物提醒,也是遗产和信息的宝库 | 大众游客/非洲人后裔 |
战争遗址 | Muzaini等(2007) | 新加坡西罗索堡 | 再现历史并让游客体验海岸防御 | 大众游客 |
太平间 | Martens(2008) | 巴黎太平间 | 识别、放置未知的死者,战栗的恐怖感吸引着游客 | 大众游客/学者 |
恐怖室 | Ivanova等(2018) | 伦敦地牢 | 其设计与死亡和痛苦相关,以吸引游客,在定位上更商业化,以娱乐为重点 | 大众游客 |